APP下载

张路生卒年新考

2019-03-15张巨

中国书画 2019年1期
关键词:张路平山画家

◇ 张巨

“浙派”是指明代由戴进(1388-1462,字文进)、吴伟(1459-1508,字次翁,又字士英)传钵,后学接踵而形成的一个画派,其画风备受时人推重。但自明末董其昌“南北宗”之说形成以来,被列为“北宗”的“浙派”就一直为持“扬南抑北”立场的文人所贬斥。戴进、吴伟之后,张路、蒋嵩、汪肇等晚期浙派画家,更是被论作“徒逞狂态”“蹶而不振”,并被讥为“末流”“狂态邪学”……而作为在画史中拥有话语权的文人们自然不会花费过多的笔墨,去关注和记录这些过分恣意放纵,善于粗笔写意的“野狐禅”画家:

南京之蒋三松(蒋嵩)、汪孟文(汪质),江西之郭轻狂(郭诩),北方之张平山(张路),此等虽用以揩抹,犹惧辱吾之几榻也。〔1〕

所以,明清文献中关于张路的记载皆不甚详细,少者十余字,多者也只有百字而已。并且张路流传至今的绘画作品较少,且几乎没有自署年款及他人题跋,加之其在绘画史中的影响也远不如“浙派”开山祖师戴进和“画状元”吴伟等,这些都导致了学者对于张路的关注度始终不高,其间偶有论述,也多是在探讨浙派画家群体时兼而论之,因而也就更谈不上对其生平事迹的考订。

一、张路生于1464年说考

张路,号茅蹊子,后更号平山,曾以庠生游太学,然一生未仕,性格颓唐自放,独钟情绘事,擅山水、人物,朱谋垔谓其“人物似吴小仙而有韵,亦有戴文进风致,一时缙绅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拱璧焉”〔2〕。与蒋松、汪肇、钟礼等人同列位浙派名家。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学者都将张路的生年均写为明天顺八年(1464),卒年为嘉靖十七年(1538)。这种说法出现在诸如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1981),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1982),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1987),沈柔坚主编《中国美术辞典》(1987),邵洛羊总主编《中国美术大辞典》(2002),卢辅圣主编《中国山水画通史》(2014)等著作中。郎绍君等主编的《中国书画鉴赏辞典》(1988)亦同此说,而卒年作“1538年或1537年”。而以下书目均将张路定为“约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例如杨仁恺主编《中国书画》〔3〕,单国强撰《中国名画名家赏析-明代绘画》〔4〕,冯其庸主编《中国艺术百科辞典》〔5〕等。日本学者铃木敬也将张路定为“明中期(15世纪后半)”〔6〕的画家。需要说明的是,几乎所有明清时期的文献均没有记载张路确切的生年或相关年表等活动记录。

[明]张路 老子骑牛图轴 101.5cm×55.3cm 纸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有的最早关于张路生于1464年文献当为俞剑华编《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其中明确记录有“张路(一四六四-一五三八)”〔7〕。较之稍晚出版的《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亦作:“一四六四,甲申,天顺八年,张路,平山,生。”〔8〕另外,高居翰在《江岸送别-明代初期和中期绘画》中,还举出瑞典汉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在《Chinese Painting: Leading Masters And Principles》,也持有与郭味蕖相同的说法,而此书于1956年即已出版。同郭氏一样,喜龙仁也没有对“生于1464年”的说法注明出处。

首先对张路“生于1464年”的说法提出怀疑的是石守谦。石氏在专著《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十论》的《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一文的注释一中指出“郭味蕖由于误解《疑年录》,而将张路生卒年定为1464-1538年。见其《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9〕。据此查阅清陆心源《三续疑年录》,可以发现作者将其所收录的人物,按生年为序排列。“张路”条目之前的六则为:

毛宪清,六十四(澄),生天顺四年庚辰,卒嘉靖二年癸未。

吴南夫,八十三(一鹏),生天顺四年庚辰,卒嘉靖二十一年壬寅。

鲁振子,六十七(铎),生天顺五年辛巳,卒嘉靖六年丁亥。

周伯明,八十(伦),生天顺七年癸未,卒嘉靖二十一年壬寅。

毛维之,八十三(纪),生天顺七年癸未,卒嘉靖二十四年乙巳。

靳文僖,五十七(贵),生天顺八年甲申,卒正德十五年庚辰。〔10〕

其后紧接列“张路”条目,作“张平山,七十四(路)。生。卒”。陆氏在此处并未注明张路生年为天顺八年,而郭味蕖疑将这条记录也作了排列,得出张路的生年与上一条“靳文僖”相同的“天顺八年甲申”,即张路生于1464年的说法。

[明]张路 麻姑献寿图轴 140.5cm×98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二、张路生于1464年说的几点疑问

1.生于1464年说的出处尚不明确

张路生于1464年一说最大的不确定性即在于其来源尚不明确。如前所述,石守谦认为这一说法是郭味蕖对《三续疑年录》的误读,但这也只是猜测,而查阅明清关于张路的文献,并没有张路生年的直接记述。其次,张路的生平记述也多为传闻式的记载,缺乏亲属或第一关系人的直接记录。

另外,清徐沁《明画录》中有张路“弘治间名亚于(吴)伟”〔11〕一说,被当代很多美术史书籍所收录。考察明代所有关于张路的文献记录,均未发现关于其具体活动时间为弘治年间的记载。而张路的生前至交好友赵完璧《海壑吟稿》中有《张平山画册序》一文,其中多次了出现关于时间的记录,如“正德辛未间”“(正德)丙子秋”“嘉靖乙丑”等。其中,“先大夫正德辛未间,判开封予因识之。时张游府庠,计其年可三十前也”〔12〕。据此可知,赵完璧结识张路的时候,张路还未及三十岁,且此时尚在老家开封的府庠读书,没有正式开始绘画创作,因而绝不可能在早于正德的弘治年间凭借绘画而“名亚于伟”了。所以,徐沁之说无法依凭。另外,此说可能也是间接导致郭味蕖将张路生年系于1464年的证据之一。

2.与朱安侃的亲家关系不合常理

徐锦顺在《明代画家张路的交游和艺术考》一文中指出:“朱安生于一五一七年,如果张生在一四六四年,两人年龄相差半个世纪,彼此能否成为至交且不论,单说儿女亲家恐不能成。”〔13〕此说是张路生于1464年的最大疑问。

3.文献中的记载不成立

明李开先《中麓画品·后序》写道:

《画品》论人皆已逝者,见在世如叶常山、文衡山、衡山子嘉、张平山、张贲所……未敢轻议,以盖棺始定。画犹文学,随时消长。然亦大半年高,虽消长相去不远……嘉靖二十年十月中麓山人书。〔14〕

首先,李开先在《中麓画品》中所收录的浙派画家如戴进、吴伟,吴门画派的沈周、唐寅,皆于嘉靖二十年(1541)前故去。其次,书中收录的蒋嵩、钟礼、汪肇、王谔等人,虽卒年不可考,但主要活动于成化至正德间。再次,现可以考订《后序》中提到的文徵明(衡山)、文嘉在嘉靖二十年(1541)尚在(文徵明于1559年卒,文嘉于1583年卒,张贲所卒年尚不可考)。那么李氏关于嘉靖二十年尚健在的画家的说法基本可靠,据此,张路在1541年应当健在。若按张路生于1464年的说法,张路卒年为1538年,那么,李氏便可以对张路的画品“以盖棺始定”,并将其收录在自己的《中麓画品》之中了。所以,这也证明张路生于1464年说有误。

另外,明韩昂《图绘宝鉴》卷六末注“正德己卯中秋日,钦天监副玉泉韩昂识”〔15〕。说明至迟正德己卯(1519),此书便已成稿,书中收录了生于1470年的唐寅和文徵明,二人时年四十有余〔16〕。如果按张路生于1464年的说法,则张路年长唐寅和文徵明六岁,成书时已五十岁有余,正是画家发展的黄金期,而且已经在京师和开封等地具有相当高的名气,《图绘宝鉴》的作者不可能不对“北人重之以为至宝”〔17〕的张路有所耳闻,但书中未收录张路。据此,亦可证明张路生于1464年的说法是有误的。

三、张路生年考

张平山先生者,大梁之画史也。讳路,字天墀,世为闻家……初习举子业,即于书案之上,或课稿之末,画山水人物之状,弱冠考入郡庠,为弟子员,属文隽永,为时辈所宗……先生暮齿,高卧谢客,七十四岁终于家焉。余与先生居止接近,气味颇同,乃以弱息妻其季子柯,有忘形契焉。〔18〕

文中朱氏称“以若息妻其季子柯”,所以朱氏和张路为儿女亲家,故文中“(张路)七十四岁终于家”的说法当无误。所以,关于张路生卒年的研究,实质是对张路生年的明确。

以笔者的闻见,仅有以下文章对张路生卒年进行了论述:于中航《明代画家张路及其〈望月图〉》〔19〕,石守谦《浙派画风与贵族品味》〔20〕,徐锦顺《明代画家张路的交游和艺术考》〔21〕。邪学派绘画》一文中认为张路生卒年为1490年与1563年〔31〕。而柯律格(Craig Clunas)在《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中认为张路是“活跃于16世纪早期的画家”,而图注将张路标为“1490年前后至1463年前后”〔32〕。

之前关于张路生卒年的考订,基于仅有的一篇《张平山先生》,而文中仅有个别句对其具体年龄及所作何事稍有记述,但均未标注具体活动的年份。所以,不能据此考订出较为准确的生卒年。但结合明赵完璧《海壑吟稿》中关于张路的记述,可以对张路的生卒年范围做大致的考证。现择其中相关者录于下:

张平山者,大梁祥符张路也,字天驰,初号茅蹊子。先大夫正德辛未(正德六年,1511年)间,判开封,予因识之,时张游府庠,计其年,可三十前也……丙子(正德十一年,1516年)秋,先大夫有武昌之命分袂来,迥不相闻。后访其贡之太学,珍于公卿,名动京师。先不知更号何年,而天下莫不脍称“张平山”也……值嘉靖乙丑(按:四十四年,1565年)举进士,出宰盐城,余亦当陇西归暇,从容借游,携取以资玩弄。适觏温栗翁,三尹汝人也,得平山之履历,甚悉,始知寿以云殂也,深为悼悒。〔33〕

文中有述,张路和赵完璧二人生前虽不是同乡,但为至交,年轻时多有接触。且据作者文中行文语气可以看出,他对于张路的为人和学识都刮目相看,有尊崇之心,不仅在得知张路去世的消息后“深为悼悒”,而且追忆交游诸事,为其画册作此长文。

《张平山先生》中“弱冠考入郡庠,为弟子员。”可知张路弱冠,即20岁时考入郡庠。而按照《张平山画册序》的说法,“先大夫正徳辛未间,判开封予因识之,时张游府庠”。明清时期明确了“府”这一行政单位,基本由旧的郡划分而来,二文中“郡庠”和“府庠”二者所指应同。所以,赵于开封初次结识张路是正德辛未(1511),是张路20岁之后的事情。另,《张平山画册序》中“记其年可三十前也”,这里所说“其年”应当是指张的年龄,而不是写《张平山画册序》的时间。所以,1511年,张路恰在20岁到29岁之间。综上,张路的生年范围可定为1482年至1491年的十年内。

其次,《张平山画册序》中,“丙子秋,先大夫有武昌之命分袂来,迥不相闻。后访其贡之太学,珍于公卿,名动京师”。丙子是正德十一年,即1516年。据此推断,张路已于结识赵完璧以上著者对张路的生卒年均做出了自己的推论。如前所述,郭味蕖最早将张路的生年定为1464年,卒年为1538年,终年75岁,《中国美术人名辞典》《中国美术辞典》等书俱从郭氏之说。而于中航部分同意郭氏的说法,认为张路生年为天顺八年(1464),同时参考了《张平山先生》终年74岁的说法,将张路的卒年订正为嘉靖十六年,即1537年,但于氏过分拘于纪年的计算,如果按生于1464年和“七十四岁终于家”的说法,的确可以将张路的卒年定为1537年,但也不排除卒于1538年的可能性。在没有确切证据说明张路卒于何年的情况下,将其订正为嘉靖十六年的说法似有未安。

如前所述,石守谦对郭味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石根据《张平山先生》引用薛蕙〔22〕为张路所作的诗文中称张路为“张子”,认为张路不会年长于薛蕙,又因薛蕙生于1489年,据此推断张路生年为1490年〔23〕。对此,徐锦顺认为石氏此说有一定道理,但他提出“子”应当理解为“先生”,那么,张路的生年又当在1489年之前〔24〕。笔者同意徐锦顺之说。若薛仅比张路年长一二岁,便以“子”这一爱称相称呼,可能在情理上有些牵强。所以,这里的“子”更趋向于作“兄”或“先生”解,近于同辈人以尊敬的态度相称呼。另外,薛蕙在其《考功集》中多次使用“子”这一称谓,但均作“先生”或“兄”解,而未出现爱称的情况。如卷二《效阮公咏怀三十首》中“追逐公孙子,驰骛狭邪旁”〔25〕“不见玄庐子,精神已无存”〔26〕,卷三《田中筑舍修治树艺》“庄生卧濠梁,范子去海隅”〔27〕,《杂诗》“吕生钓奇货,苏子挟阴符”〔28〕等句中“子”均同老子、孔子中“子”的意思,作“先生”解。再如卷三《赠士奇允升》:“此时微二子,赏心谁与论。”〔29〕考文中“允升”当为明代罗钦顺(1465-1567)。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泰和人。而罗氏比薛年长24岁,薛亦称其为“子”,必作“兄”解。可见,薛蕙使用的“子”均为对有地位的人的敬称,或是平辈之间的尊称。综上,的确如徐锦顺所说,石守谦单凭“子”的称谓作为薛蕙年长张路的证据是不够可靠的。

尚有不少学者认为张路生于1490年,不知是参考石守谦的说法还是另有新的文献参考。陈阶晋、赖毓芝主编《追索浙派》中有述:

张路(约1490-约1563年),字天驰,号平山,河南祥符人。曾为太学生,后放弃仕途,以画艺闻名。〔30〕

[明]张路 吹箫女仙图轴 141.3cm×91.8cm 绢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编者认为张路的生卒年约为1490年至1563年。班宗华 (Richard Barnhart)于1997年发表在《故宫文物月刊》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狂之后的五年后以太学生的身份游历京师,并且声名大噪。而且,更有可能的是张路较早来到京师,因为1516年张路已名动京师,作为一个来自异乡的画家,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名声,这可能就需要几年的时间。同时,这也符合《张平山先生》中所载其作庠生之后“屡举不第”才专精画理,其后名动京师的说法。又,赵氏在《张平山画册序》最后称“值嘉靖乙丑,举进士出宰盐城,余亦当陇西归暇,从容借游,携取以资玩弄。适觏温栗翁,三尹汝人也,得平山之履历,甚悉,始知寿以云殂也”。嘉靖乙丑为1565年。据此,张路卒年不晚于1565年秋。需要说明的是,石守谦所说将张路生年为1490年的说法,可能认为张路“弱冠考入郡庠”的时间恰为1511年,忽略了张路早已入郡庠的可能。《张平山画册序》中也说道,初次结识张路时对他的年龄也不确定,所以说“记其年可三十前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张路的生年在1482年至1491年之间,而卒年在1556年至1565年之间。

[明]张路 山雨欲来图轴 147cm×105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猜你喜欢

张路平山画家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大美平山
酷炫小画家
你来过平山吗
雪 人
捐 书
中 奖
宠 物
河北·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