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国兴亡多少事 一任笔墨伴客愁

2019-03-15龚良

中国书画 2019年1期
关键词:南京博物院图卷绢本

◇ 龚良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始置金陵邑,此后,秣陵、建业、建康、应天、南京、天京都曾是这个城市的名字,但金陵是历代南京人最喜爱的名字。

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钟山龙蟠,石城虎踞。这里,山水城林交相辉映,人文景致相得益彰,“人物俊彦,文学昌盛”。自古以来,名士文人多愿会聚于此,赋予这座城市独特的人文情怀。乌衣巷高门大院中走出的“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寓居定林寺完成《文心雕龙》的刘勰,泼洒“水墨淡彩”的南唐画家徐熙……文人墨客在这里尽情施展才华,演绎着他们的惬意人生,留下了绚丽炫目的文采风韵。

萌生于17世纪明清交替之际的“金陵画派”,也称“金陵八家”,以龚贤、樊圻、吴宏、邹喆、谢荪、叶欣、高岑、胡慥为代表,又不仅限于这八人,还包括张修、谢成、陈卓、盛丹、蔡泽等人,为明末清初中国画坛的重要流派。在清初画坛上,“金陵画派”是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创作群体,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对清代乃至民国画坛影响深远。

“金陵画派”虽师承不同,但却有着相近的艺术意趣。明末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大多隐居不仕,醉心于绘画,遁迹于山林,没有过多受到摹古之风的影响,因此,作品都有一种清新静谧的气质,不染世尘,画面中表现出落寞孤寂、清冷高雅,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他们取法五代、两宋时期的传统,以金陵的某些实景为基础,着意诗化处理,笔墨精致细腻,成为明末清初金陵地区绘画的主流审美。在画法上则善于从生活经历和山水实景中领悟创作的手法,写实性较强。

[清]陈卓 桃源图轴 213.3cm×104.7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庚辰冬月画,陈卓。钤印:陈卓(白) 中立(朱)鉴藏印:江都吴氏文洙珍藏印(白文)

“金陵画派”的绘画常用硬直之笔,作整饬的线条,画面构图清晰,注重笔墨的整体感,讲究墨色的对比和映衬。尤为可贵的是,他们创作的山水,往往因景、因情、因感受不同而富于变化,或苍润,或飘逸,或清秀。其作品以龚贤为首,早期空灵、淡远,以线勾出轮廓,稍加皴擦即止,至中晚期则采用多遍反复皴染之画法,谓之“积墨”笔法。现代著名画家黄宾虹、李可染都从龚贤的画法中得到启迪。

南京博物院以丰富的馆藏享誉业界,其中明清书画自成体系,颇具特色。举凡“吴门画派”“娄东画派”“虞山绘画”“金陵画派”“扬州八怪”“海上画派”乃至“京江画派”等大大小小书画流派的典型之作,不一而足,基本涵括明清各家各派、各种风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数据性。近年来,随着馆际合作的逐渐加强、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活跃以及公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这些作品业已成为南京博物院向公众奉献的重要文化产品,不断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引进,举办专题展览,深受社会各界的青睐和公众的好评。

此次展览,南京博物院与中国美术馆携手为观众奉献上“金陵盛迹-十七世纪的金陵画坛”大型展览,精心挑选了40多位名家,81件套精品画作,依据绘画的传承,分为“金陵先声”“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妍丽”与“金陵余韵”五个部分,系统展示当时金陵地区画坛的盛况。希望展览能够让观众循着这些清秀飘逸的山水笔墨,从中领略“金陵画派”超凡脱俗、怡情于天地间的绘画情趣。

[清]武丹 秋山林屋图轴 190.6cm×99.5cm 绢本设色 1677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仿元人墨法,时丁巳仲冬,白门武丹。钤印:武丹之印(朱) 衷白父(白)鉴藏印:享养家藏书画印(朱)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钟阜祥云)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郭存仁印(白文)对题:屹嵂中天紫翠擎,奠安于此定神亭。势夌沧海蓬莱小,雄镇金陵泰华平。五色佋回随日见,九重披拂应时呈。悠扬遥望彤墀上,招引龙车凤辇行。右钟阜祥云。钤印:存仁之印(白) 元父(白) 恬惔生(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石城瑞雪)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元父(朱)对题:危石巉岩倚半天,千寻峭壁势何坚。山回雉堞寒鸣柝,潮接龙江夜泊船。滕六散花归阆苑,天孙种玉遍兰田。祯祥三白符先兆,试听歌谣大有年。右石城瑞雪。钤印:存忎(白) 郭氏元父(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龙江夜雨)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存忎(朱文联珠)对题:天堑西来一派横,百川归附向东瀛。六朝不洗英雄恨,午夜偏牵旅客情。蓬底潇潇瞑未稳,枕边滴滴梦难成。岸头暗促鸡声急,多少风帆待晓晴。右龙江夜雨。钤印:存忎(朱文联珠) 元父(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凤台秋月)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元父(白文)对题:高台百尺倚城楼,戍鼓清笳起暮愁。彩凤不来云漠漠,玉箫空断夜悠悠。冰軨静展三更漏,银汉凉生万籁秋。相近六朝歌舞地,最怜圆缺照荒丘。右凤台秋月。钤印:存忎(朱文联珠) 郭氏元父(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乌衣夕照)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元父氏(朱)对题:朱雀桥更今几年,乌衣旧巷尚依然。豪华已逐前朝去,名誉空由后世传。落日返辉明故址,残霞拖影抹遥天。焉知画栋雕梁燕,巢遍茅檐草舍边。右乌衣夕照。钤印:恬淡生(朱) 与木石居(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白鹭晴波)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郭存忎(白)对题:江心水鸟旧名州,江势平分两岸流。天霁月明澄似镜,雨收风静碧如油。潮生潮落忙渔艇,年去年来送客舟。伫立三山闲纵目,遥空一色共悠悠。右白鹭晴波。钤印:元父氏(朱文联珠) 之兰室(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秦淮渔笛)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存忎(白)对题:强秦决屼欲如何,为识金陵王气多。两岸桃花浮宿浪,一川杨柳蘸清波。昔闻贾女留宾处,今见渔郎放棹过。钓罢船头横楚竹,新腔吹出太平歌。右秦淮渔笛。钤印:郭存忎(白) 元父(白)

[明]郭存仁 金陵八景图卷(天印樵歌) 28.3cm×64.3cm绢本设色 1600年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 郭氏元父(白)对题:一玺高擎万仞山,云霞时作篆文刊。朱池远汲秦淮水,印色常凝葛井丹。晴日好花春煦煦,暖烟芳草路漫漫。采薪归去闻赓唱,互答相酬兴不阑。右天印樵歌。钤印:郭存忎印(白) 恬惔斋印(白)

[清]叶欣 秋江萧寺图页 29.1cm×35cm 金笺设色款识:叶欣。钤印:叶欣之印(白) 荣木(白)

[清]高岑 古松塔影图页 29.1cm×35cm 金笺设色 1660年 南京博物院藏题识:庚子冬日,石城高岑写。钤印:高岑(白) 蔚生(白)

[明]樊圻 山径骑驴图轴 169cm×48.5cm 绢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款识:钟陵樊圻。钤印:樊圻之印(白) 会公(朱)

[清]龚贤 深山古寺图轴 157.1cm×53cm 绢本设色 中国美术馆藏款识:深山古寺映斜曛,远近钟声出白云。满地紫芝人不采,甡甡麋鹿自成群。为衷翁道长。野遗贤。钤印:龚贤印(白)

[明]魏之克 高峰远帆图扇 18.5cm×54cm 金笺设色 1639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乙卯三月写,魏之克。钤印:之克(朱) 和叔(朱)鉴藏印:白匋(朱)

[清]七处 溪山行旅图扇 17.3cm×53.5cm 金笺设色 1662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 识:壬寅二月写似□孙词宗。僧睿。钤 印:僧睿(朱)鉴藏印:凤褐(朱)

[清]樊云 米家山水图扇 16.2cm×48.4cm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米家山为会老姻长兄先生,樊云。钤印:目云(朱) 青若(白)

[清]谢荪 松荫驻马图扇 19.5cm×54.1cm 金笺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谢荪。钤印:谢荪(白)鉴藏印:慧吾神游(白) 颂阁心赏物(朱) 天景楼(白)

[清]高岑 秋山万木图轴 148.4cm×57.7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临范中立秋山万木图。石城高岑。钤印:高岑之印(白) 蔚生(白)

清]吴宏 柘溪草堂图轴 160.8cm×79.8cm 绢本设色 1672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柘溪草堂图。壬子秋九月,拟李咸熙笔意呈石翁先生教之。金溪吴宏。钤印:吴宏私印(白) 远度(朱)

[清]龚贤 千岩万壑图卷 27.8cm×980cm 纸本墨笔 1673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癸丑嘉平,半亩龚贤写。钤印:龚贤(朱)鉴藏印:锡蕃审定(白) 是吾斋鉴藏印(白) 于邗公读画记(白) 泉唐姚玉衡鉴藏书画(朱)臣近源印(白) 苏庄主人鉴定(朱) 于氏子子孙孙永保之(朱) 幼卿考藏书画(朱)翁之廉印(白)

[清]吴宏等 冈陵祝寿图轴 226.9cm×98.5cm 绢本设色 1672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壬子腊月七日为子绘道翁诞辰,同人谋以为祝。然寿莫寿于山水,乾坤磅礴之气,结而为冈、为阜、为奇峰怪石,流而为川,为泽,发而为卉木,酝而为烟云,此皆山川之气所由钟也。故画家以气运为上乘,似与天地无有二理。于是各抒所思,共成一图。其间林木葱菁,溪桥回折,山庄亭榭,位置咸宜,以至或远或近,若夏若秋,殊令观者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又如八音迭奏,若出一声。其同而未尝不异,异而未尝不同。自有绘事以来,未若于斯之盛者也。一时咸集国门,则程子昭黄、吴子鲁公、曹子次岳、吴子远度、冯子沚鉴、顾子仲书、陈子大申、余叶荣也。钤印:淡生(白) 樗叟(朱)

[清]王蓍 山水图册 35.5cm×36.5cm×6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钤印:王蓍(朱白)

[清]吕潜 松林石坡图轴 104.8cm×26.7cm 金笺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题识:西蜀吕潜。钤印:吕潜之印(白) 葵木名家(朱)

[明]邹典 松峰萧寺图轴 167.4cm×46.8cm 绢本设色 1640年款识:庚辰重九前,邹典写。钤印:邹典之印(白) 满字(朱)

[清]蔡泽 松石图轴 206.5cm×45.7cm 绫本设色 1700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怪石迎秋涧,寒藤挂古松。庚辰桂秋为玉翁年台画于碧浪山堂,雪岩蔡泽。钤印:泽(朱) 霖苍(白)

[清]程正揆 溪山林屋图轴 143cm×45cm 缎本墨笔 1661年款识:辛丑人日画于石城,青溪道人揆。钤印:程正揆(白) 青溪(白)鉴藏印:魏今非藏(朱) 南通费氏珍藏(白) 馨吾书屋(朱)

[清]宗言 溪桥茅亭图轴 179.9cm×49.3cm 金笺墨笔 1694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画为旭明道翁正。宗言,甲戌春仲。钤印:宗言(白) 士来(朱)

猜你喜欢

南京博物院图卷绢本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隽逸书艺 绝妙好辞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对联展
明代《销闲清课图卷》中的山居生活意象探究
喻天柱作品
冉茂列
本期拉页
施江城作品
南京博物院
《鹿鸣》绢本设色
欢乐元宵节——《宪宗元宵行乐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