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非对称性研究
2019-03-14郑玲
郑玲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选取了我国粮油、果蔬、畜产品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分析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和市场上价格非对称传递现状,通过实证方法综合比较得出我国各类农产品价格非对称传导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更好發挥政府与市场职能、改善民生起到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 价格波动 非对称性传导
引言
对于农产品来说,其价格的非对称性是一个普遍现象。位于整个产业链起始端和终端的农民、生产企业与消费者常常由于价格的非对称性出现经济损失。本文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非对称情况进行研究,这对实施价格调控政策,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意义显著。
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纵向传递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对于粳稻价格的纵向传递,本文选取2002-2017年的月度粳稻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粳米零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小麦价格的纵向传递,本文选取2008-2017年小麦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小麦零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对于大豆价格的纵向传递,本文选取2000-2017年大豆批发价格、零售价格以及豆油的批发价格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白菜、黄瓜和西红柿价格的纵向传递,本文选取2004-2017年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对于苹果、香蕉等价格的纵向传递,本文选取2005-2017年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对于牛羊肉价格的纵向传递,本文选取2012年-2017年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月度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来源:批发价格由wind数据库获取,笔者统计整理全国粮油批发价周、月数据,鸡肉批发价来源于农业部白条鸡价格,集贸市场价格来源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此外,本文用wp表示农产品批发价格,用rp表示农产品零售价格,各变量用英文缩写表示:jr-粳稻,ric-粳米,whe-小麦,flo-面粉,soy-大豆,so-豆油,cab-大白菜,tom-西红柿,cue-黄瓜,app-苹果,ban-香焦,1c-活鸡,chi-鸡肉,lca-活牛,bee-牛肉,ls-活羊,lam-羊肉,lp-活猪,por-猪肉。例:Wp_jr表示粳稻批发价格,rp_jr表示粳稻零售价格,p_flo表示面粉价格。
(二)我国粮油、果蔬、畜产品价格长期传递效应实证研究
数据平稳性检验。通过ADF单位根检验序列变量的平稳性,可确定小麦、粳稻、大豆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为一阶单空时间序列;除黄瓜价格的时间序列为一阶单整之外,其它果蔬产品的序列均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活鸡与鸡肉价格非同阶单整,活鸡价格为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鸡肉价格序列平稳;活牛与牛肉价格为平稳数列,而活羊与羊肉价格、活猪与猪肉价格是一阶单整数列。
长期均衡的Johansen协整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是建立在VAR模型基础之上的一种方法。从Johanson协整检验的结果来看,果蔬产品批零价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活牛与牛肉价格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羊肉、猪肉加工链都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三)我国粮油、果蔬、畜产品价格短期传递效应实证研究
长期均衡关系的序列短期内也可能不均衡,需要进一步分析农产品价格的短期传递效应和动态调整情况。本文借鉴Lamm Wcstcott(1981)、Cramon-Taubadcl和Loy(1999)等人构建的较完备的非对称垂直价格传递误差修正模型(APT-ECM模型),公式可表示为:
△pyt=β0+∑mi=1β1,i△pyt-i+∑mi=0β2,i△p+xt-i+∑mn=1β3,i
△p-xt-i+λ1ε+t-1+λ2ε-t-1+Vt (1)
零假设H0∶∑ni=0β2,i=∑ni=0β3,i,λ1=λ2接受原假设,则证明价格在不同节点之前传递是对称的,否则不对称。本模型对拟合优度的校验结果使用Wald法,对原假设进行联合系数检验。
粮油产品模型回归结果。结合长期协整关系和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本文选用Dwp和Dp_mf为因变量进行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可得,从短期来看小麦批发到零售环节价格的传导是对称的,价格传导的符号与强度一致。面粉价格对小麦零售价格的上涨敏感于下跌,价格存在“正”的价格非对称传递。
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对大豆零售价格的变动量对上游批发价格的变动,下游豆油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变动分别进行非对称误差修正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可得,大豆零售与批发价格传递是对称的,零售与豆油价格传递是非对称的。在大豆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正负向冲击下,大豆零售价格与豆油价格的调整度相同。
总的来说,我国粮油产品的价格传递呈现出对称与非对称性传导糅合的状态。
果蔬产品模型回归结果。针对大白菜批零价格的长期协整结果,本文选择一阶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回归,如表3所示。可得,大白菜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的传导存在双向的价格非对称传递特征,大白菜批零价格变量的系数全部为正且价格的变动在批零价格之间存在正向传导。此外,大白菜顺逆产业链存在“正”的价格非对称。
针对西红柿、黄瓜批零价格的长期协整结果选择二阶滞后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可得,西红柿、黄瓜的批发和零售价格在顺产业链和逆产业链方向上的传递都存在不对称性,其变量的系数基本为正,且西红柿、黄瓜批发价格变动对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变动对批发价格的影响不断减弱,短期内价格传递比较敏感。此外,上游-下游的传导中,下游零售价格的下跌更快地引起批发价格的下跌,同时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存在“正”的价格非对称性,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存在“正”的价格非对称性。
针对苹果、香蕉批零价格的长期协整结果,本文选择三阶滞后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回归得出:短期内苹果、香蕉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双向传递都存在不对称性。此外,苹果、香蕉的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存在“正”的价格非对称性传递,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存在“负”的价格非对称传导。
综上,果蔬价格之间的传递普遍存在非对称性的特点,上游批发价格的变动引起下游零售价格较大变动,价格传递在方向、符号和强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對称性。果蔬产品批发、零售价格对于零售、批发价格的下跌比上涨的反应要大得多,普遍存在价格的“利好”非对称传递;且易腐不易存储的果蔬价格非对称性传导明显,表明易腐性是导致价格非对称传导的一个重要因素。
畜产品模型回归结果。畜产品模型回归分析采用拟合度较高的活猪-猪肉价格进行二阶滞后非对称误差修正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可得,活猪-猪肉价格与猪肉-活猪价格之间的价格传递存在非对称性,且短期内价格的传递比较敏感;同时,猪肉价格对活猪价格和活猪价格对猪肉价格的下跌调整力度要强于上涨调整力度,存在价格传导的“利空”性,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存在“负”的价格非对称性。
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纵向传递特征比较与分析
(一)波动情况比较与原因分析
同类农产品的横向比较。第一,从粮油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来看,小麦和粳稻批发、零售价格的波动幅度小于粳米;面粉价格的波动幅度要大于豆油、粳米的价格波动。第二,从果蔬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来看,大白菜、黄瓜、西红柿价格波动强烈,且蔬菜类农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要强于水果类,周期性与规律性的价格波动特征更显著。第三,从畜产品的价格波动情况来看,活猪、猪肉和活鸡、鸡肉的价格波动相对剧烈,且活鸡的价格波动幅度强于鸡肉价格波动,而活猪价格波动程度小于猪肉价格。
不同类农产品的纵向比较。由表6可知,粮食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价格波动幅度低于加工品价格的波动幅度,果蔬产品的价格波动幅度大于畜产品,粮油产品价格波动幅度最低。
相比小麦和水稻等农产品,白菜、苹果和羊肉等存储难度较高,市场需求不大,供求及价格受影响程度较高,波动显著。就长期而言,小宗农产品价格上涨受三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宽松货币政策推高了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其次是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居民对小宗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最后是受租金、人工以及仓储成本上涨的影响,推高了小宗农产品的价格。导致价格下降的原因包括:一方面缺乏农产品信息发布平台,未能对农产品生产者进行有效引导,造成其生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宏观调控的缺位,导致市场的弊端在农产品价格上显现,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
(二)价格纵向传递的长期非对称性比较
同类农产品的横向比较。第一,就长期协整性而言,粮油各个产业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然而对于粳稻批零价格来说,其不存在长期协整性;果蔬与畜产品的批发零售价格存在长期协整性。第二,由长期协整方程可知,小麦价格波动的传递存在非对称性;大豆价格也存在非对称性;对于果蔬产品而言,白菜、西红柿以及香蕉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的传递也同样具有放大效果,香蕉的放大程度高于西红柿,西红柿高于白菜。对于黄瓜和苹果来说,其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影响具有缩小效应,价格波动的幅度为香蕉低于黄瓜;对于畜产品来说,活猪和活羊价格的传导效应较高,其价格波动幅度为羊肉价格低于猪肉价格。第三,就价格传导路径而言,小麦的批发和零售价格对面粉价格的影响具有单向性;大豆价格双向影响显著;蔬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双向性,水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单向性;活猪和猪肉的价格具有显著的双向影响性,而活羊和羊肉的价格影响具有单向性。
不同类农产品的纵向比较。由表7可知,就纵向而言,不同农产品的价格传导机制存在差异,粮油市场的价格传递具有单向性,蔬菜价格的传递具有双向性,水果价格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对于畜产品来说,羊肉价格的传递具有单向性,猪肉价格的传递具有双向性。
(三)短期纵向价格传导非对称性比较
同类农产品横向比较。第一,就短期而言,粮油价格的波动具有对称性,需要说明的是,大豆价格的传递在链条中各个部分的传递强度存在差异,但方向一致。第二,果蔬产品价格非对称性显著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于产品是否容易腐烂。对于白菜、苹果以及香蕉来说,其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其中批发价格对零售价格的传递具有正向非对称性,零售价格对批发价格的传递具有负向非对称性;西红柿和黄瓜的传递方向相反,其批发价格下跌会引起终端产品价格更大幅度的降低,终端产品价格增加,会造成批发价格出现更大幅度的增加。第三,对于畜产品,其价格传递具有利空特征。
不同类农产品纵向比较。就纵向传递方向而言,粮油产品价格具有对称性传导特征,果蔬和畜产品的传导在方向上分别具有正向和负向的非对称特征。此外,对于不同的果蔬产品,其非对称性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存储的果蔬和不易存储的果蔬差别显著。
(四)非对称性传递的原因分析
不同产品的自然特征不同。易存储、不容易腐烂的粮油,其价格波动程度相对较低,那些容易腐烂,难以存储的水果和蔬菜,其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波动差别显著,由此出现了非对称性特征;对于肉类产品来说,冷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产品的保质时间,这使得其零售价格的波动幅度远高于活畜价格的波动幅度。
市场竞争程度的作用。对于不完全竞争市场来说,其特有的结构特征促使农产品价格出现了非对称性特征。我国粮食生产规模不大,且缺乏集中性,价格变动不明显,传递效应不显著;在水果市场和蔬菜市场中,农民和消费者居于弱势位置,零售商和批发商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垄断的特征;供应畜产品的养殖场较为分散,养殖户的议价能力较低,这使得批发商能够将其遭受的价格损失转至养殖户身上。
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政府宏观调控促使鲜活农产品价格传递特征显著;对于政府较少进行宏观调控的市场,市场在价格波动中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双向传导并不显著。
信息不对称。受规模不大且缺乏集中性的影响,农户难以获取市场的相关价格信息,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价格信息服务系统,导致批发商和农户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对农产品价格的非对称性传递产生了影响。
政策建议
应当健全粮油收储价格体系。应从确保粮食安全入手,对粮食进行价格补贴,稳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开发,增强粮油等大宗产品的市场竞争程度,借助市场力量优化产品结构,减少库存,提高农民收入。
对于小宗农产品,政府应当坚持价格稳定的目标,出台适当的宏观调控措施,降低价格波动幅度,优化市场竞争体系。构建小宗农产品的信息披露平台,对农户以及批发商和零售商进行合理引导,提高价格的可获取性和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的便利化程度。
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降低流通成本,确保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平稳。可以由政府出资对储存技术进行研发,尽可能延长存储时间,确保水果、蔬菜等产品的品质,降低流通中的损耗。还可以提高果蔬和畜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减少流通的复杂度,增强农户的议价能力。鉴于我国果蔬市场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可以专门建设具有较高专业程度的批发市场,增强农民的的市场能力,提高其收入。
参考文献:
1.孙玉玲,陈凤娇.公平偏好下的鲜活农产品质量激励机制研究[J].食品工业,2016(12)
2.胡炜童,霍学喜.我国水果价格波动规律及传导路径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8)
3.蒋力,李艳.鲜活农产品拍卖价格波动的相关性研究—基于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视角[J].价格月刊,2017(2)
4.王敏.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构建—基于农民合作社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1)
5.田露,王悦,张越杰.我国牛肉价格传导效应分析—基于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