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互动分析
2019-03-14纪峰
纪峰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中央政府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最终消费率有所提升,而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之间密切相关,必然会受到最终消费率提升的影响。本文以我国1997-2016年最终消费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依据,定量分析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为协整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最终消费率提升之间是双向促进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對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较弱的带动作用。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最终消费率 商贸流通业 实证分析
引言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央政府一直致力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实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以扩大内需,释放经济活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供给侧改革的重点环节就是要提升我国居民的最终消费率,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总量,调整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以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中央政府的大力调控下,我国最终消费率有所提升,2012年最终消费率为50.1%,而2016年最终消费率上升到53.6%。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必然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产生一定的影响,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所包含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产业与居民消费息息相关。在最终消费率提升的背景下,这些产业发展速度也得到了提升,且规模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66262亿元,同比上升了10.2%,说明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它的发展也必然会对最终消费率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我国最终消费率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数据为依据,定量分析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能够为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借鉴意义。
本文以下部分结构安排为:首先是简要的文献综述,然后基于VAR模型探究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文献综述
在知网搜索消费与商贸流通业主题后得知,学者们对消费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关系的研究仍较少,本文将学者们的研究分为两大类别。
其一是消费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郑世忠等(2018)探究了消费金融的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他认为当前我国内需不足、消费率较低限制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消费金融对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他呼吁政府注重地区消费金融的发展。周练(2017)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消费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作用,与郑世忠等人的看法类似,他也认为我国内需不足,消费率低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他提出我国各地区应该注重提升消费率,才能够保障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田刚等(2013)在共生理论视角下对制造业发展与商贸流通业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深入研究两者之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作用路径。通过自组织理论,研究两者之间共生关系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的进步会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其中专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相互之间的协同竞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二是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扩大消费量的作用。郭伟奇(2016)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量的作用,他的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量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孙英(2016)分析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对我国居民消费量增长的作用,他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分别是居民消费数量、消费质量、消费结构,此外他还指出商贸流通业发展与居民消费增长之间是相互促进关系。苏俊华等(2014)基于我国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部和东都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居民消费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较强,而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量的提升作用较弱。韩术斌(2016)探究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他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低收入者群体消费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更强,对文化、教育、娱乐等享受型消费的促进作用较弱。赵凯等(2009)通过对学术界研究成果的梳理归纳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国民福利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化水平,这五个方面的显著提高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学者们只注重研究商贸流通业与消费之间的单向关系,没有认识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导致他们的研究并不全面。而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最终消费率的提高会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对最终消费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对二者关系的深入探讨对于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深入分析商贸流通业与最终消费率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一)变量与数据
最终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国家(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基本指标之一。
(1)
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不同的学者使用了不同的指标,有学者使用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年度产业总值衡量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状况,但是这种方法忽略了邮电通讯业,而这些产业的年度生产总值又缺乏公开数据,所以本文没有使用这一指标。宋瑞(2016)、王浩澂、熊曦(2015)、王艳(2016)等都使用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度量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所以本文也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状况的度量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二)模型分析
本文使用CL表示最终消费率,使用SL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在实证分析之前对数据进行了取对数处理,结果分别用lnCL和lnSL表示。然后建立VAR模型探究lnCL与lnSL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初,VAR模型要求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但是随着VAR模型的发展,对于非平稳序列只要满足协整关系,也可以建立VAR模型。
单位根检验。对lnCL和lnSL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lnCL和lnSL的ADF检验值分别为-1.067721、1.133002,在1%-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是平稳序列,对其进行一阶差分之后的平稳性结果显示,dlnCL的ADF值为-3.170042,在1%-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平穩的时间序列,dlnSL的ADF值为-2.74092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但是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为平稳的时间序列,所以lnCL和lnSL为一阶单整序列。
如式(2)所示,R2=0.89,F值为23.72,说明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常数项和系数的标准差也表明,此结果误差较小,所以本文认为式(2)可以反映lnCL和lnSL之间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1.339743,说明lnSL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以带动lnCL上升1.339743个百分点。反之,可以认为lnCL的上升对lnSL的提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就是,lnCL每上升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lnSL上升0.746412个百分点。
按照EG两步法,仍需要对式(2)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才能确定lnCL与lnSL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残差检验显示,式(2)残差为-2.130047,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序列,所以可以认为lnCL与lnSL之间为协整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
模型结果。VAR模型的建立过程相当复杂,需要先建立初步VAR模型,然后通过检验确定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x),之后按照最佳滞后期(x)重新建立VAR(x)模型。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显示VAR模型的建立过程。本文按照AIC和SC准则确定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2阶,所以重新建立了VAR(2)模型,模型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lnCL与lnSL(-1)、lnSL(-2)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同样lnSL与lnCL(-1)、lnCL(-2)之间也为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最终消费率与商贸流通业发展之间为相互促进关系。
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我国最终消费率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为协整关系,也就是说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最终消费率提升之间是双向促进关系,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而最终消费率提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稍弱。VAR(2)输出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最终消费率提升之间为正相关关系,在初期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消费率提升作用并不明显,中后期商贸流通业对最终消费率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而最终消费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初期和中后期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
对其影响机制进一步深入分析可知,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消费率提升的机制可以分为三大机制,其一是提供多类型消费品,商贸流通业涵盖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多种产业,这些产业为消费者提供不同类型的消费品,能够带动消费者消费率的提升;其二增加就业,商贸流通业虽然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也需要较多数量的从业人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居民就业率的提升,可以提升居民收入,从而提升消费率。其三,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结合产生了电子商务以及新零售等多种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消费条件,从而增加了最终消费率。而消费率提升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直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产值。
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升最终消费率,扩大居民消费总量。上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它的发展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我国政府首先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居民消费,针对居民最终消费率偏低的现状,出台消费贴补政策。其次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第一要素,我国要从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入手提升居民最终消费率。其一,可以调整再分配政策,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其二,增加就业,鼓励居民创业或者发展副业以提升收入水平。最后,开发差异化、多样化的消费产品。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需求逐渐差异化和多样化,只有开发多类型、有特色的消费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第二,继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调整了国民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内需,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对社会资源进行引导,逐渐形成新的经济主体,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发展新产业。新经济主体的形成需要政府充分利用“无形的手”优化资源配置,对资本、资源、市场、产品等要素进行利用,从而使市场形成新的需求。以新的需求和利润空间来激发企业、企业家的创造热情,形成新的经济主体。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需要改变传统的以经验和投资为主的经济发展方式,构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社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管理和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新的产业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落后企业,缓解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压力,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在互联网大发展背景下应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创造新的供给,释放新的市场需求,提高社会消费水平,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因此,我国各地方政府应该深入贯彻供给侧改革,各级政府需要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研究切合实际的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创新型企业给予大力的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总之,各级政府可以在政策、制度、财政、技术、舆论监督等多个方面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在侧供给改革背景下,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提升地区居民最终消费率,这不仅能够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对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重视商贸流通业的作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最终消费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所以,我国各地政府应该转变对商贸流通业的态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首先,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摆正商贸流通业基础性产业的地位,鼓励地区发展商贸流通业。其次,加强商贸流通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新零售产业,带动居民消费率的增长,使商贸流通业发展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最后,加强对商贸流通业企业的监督。商贸流通业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多种产业,它的发展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一旦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必然会对居民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商贸流通业企业的监管,规范企业行为,保障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刘金全,王俏茹.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基于PSTR模型的国际经验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7,33(3)
2.董誉文.中国商贸流通业增长方式转换及效率评价—来自199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10)
3.赵鑫铖,李婭.经济动态效率与我国最优消费率:1992-2013[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32(4)
4.宋瑞.“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6(11)
5.王浩,熊曦.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与居民消费能力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6)
6.张艳.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我国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6)
7.蔡德容,张鑫.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最终消费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15,31(2)
8.贺翔.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9.詹浩勇.商贸流通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集群供应链网络竞合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9)
10.江林,马椿荣,康俊.我国与世界各国最终消费率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9,25(1)
11.潘成夫.我国最终消费率与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