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2019-03-14崔佳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崔佳伟

摘 要:随着融合教育观念的不断引入,自闭症儿童如何能够通过有效地与普通学生交往和沟通,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政府、学校师资力量和自闭症儿童家长三个角度分析了目前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行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多方融合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1B-0119-02

自闭症一词是由瑞士精神科医生伊根在1911年首次提出来的,之后他又将自闭症引入到专业的文献中进行解读。自闭症是指个体无法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进行基本社会交往,并经常出现刻板动作,行为也存在局限性和反复性。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低,不能与他人进行对视或者对视时间也比较少,经常出现没有语言或者刻板性语言比较多等现象。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闭症的患病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随班就读”这一术语是由中央政府在颁发《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文件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的,这被看作是我国融合教育的开端。而在西方国家,《萨拉曼卡宣言》则被认为是首次提出融合教育观念的标志。

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儿童(障碍儿童)融入正常儿童的班级生活环境,共同学习和沟通交流,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特殊儿童的潜能,促进其健康成长。

随着融合教育潮流的發展,我国在普通学校也积极开展了融合教育工作。有研究统计,我国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就读的在校生约21万人,占在校特殊儿童总人数的53%。有些研究者为不断提高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努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王梅采用自己设计的“自主交往训练法”研究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和情绪调节能力。

目前,大多数研究关注更多的是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但干预效果的可推广性还有待商榷。此外,现今对自闭症儿童长期综合发展的关注度不高。由于自闭症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和局限性,他们在融合教育班级中,在听指令、参与活动、生活自理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我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现状

(一)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不完善、支持力度不够

一方面,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有关于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或相关法律比较少,这使得教育界在开展融合教育的活动中缺乏有针对性和强制性的支持。目前,政府在自闭症儿童教育支持上主要表现为一些简单的资金支持,相关的政策文件并不多。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开展融合教育的学校缺乏相应的特殊教育资源配备,如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所需的特殊训练器材等。现实情况下,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求很难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满足。 此外,有关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机构相对比较少,并呈现出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很多干预机构甚至出现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况。

另一方面,融合学校的学生及其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程度并不理想。发展融合教育的关键点在于特殊儿童能否融入到正常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与正常儿童建立起稳定的关系联结。周思佳等人认为,一些普通学校的学生经常对自闭症儿童表现出排斥、歧视等消极态度。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正常地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他们在班级中经常处于被孤立的境地。

此外,普通学生的家长一致认为,自闭症儿童应该进入特殊学校或者相关机构学习和生活,经常会担心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家长会极力要求自闭症儿童转学或者到其他班级上课,排斥情绪非常强烈,这也是自闭症儿童开展融合教育的阻力。

(二)普通学校特教师资力量不足,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度不高

融合学校的老师由于并没有接受过自闭症相关的特殊技能培训,也缺乏对于自闭症的相关知识,这就使得他们无法给予自闭症儿童恰当的关爱和照顾。当遇到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出现可能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时,老师可能会像教育普通学生那样对待自闭症儿童,而这种处理方式对自闭症儿童来讲可能会适得其反。由于自闭症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普通老师也会出现丧失对自闭症儿童教育的信心和耐心。马红英等人对上海市融合班级的教师开展的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有2/3的融合班级的老师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的特殊教育技能培训,而有1/3的融合班级老师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融合教育工作中不够用。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老师有更多的耐心,但由于在普通学校中,老师难以兼容自闭症儿童的特殊需要,使得自闭症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看护和成长。

(三)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不清晰

在中国,并不是每个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能够了解融合教育的观念,有些家长甚至对自闭症的认知也不清晰。他们可能会盲目跟风,认为自闭症儿童就应该在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接受教育,而不是去正常的学校学习。但有些家长能够意识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明白融合教育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缓解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障碍。有研究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家长的文化程度越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与普通学生的交往,提高自身的语言交流和沟通能力的愿望就越强。自闭症儿童的家长只有具备强烈的融合教育的意识,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表现出信任,才能够为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必要条件。

二、完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建议

自闭症儿童在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阻力,关爱自闭症儿童是需要整个社会付出努力的事情,让充满希望的阳光透进紧闭的门,温暖每个星星的孩子。

(一)完善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支持体系

第一,政府要不断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不仅要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各种支持性政策,还要确保开展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资金充足,并不断推进落实自闭症儿童教育补贴计划。此外,政府要切实拓展深化融合教育的理念,让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一观念。第二,要增强普通学生及其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接纳程度。融合教育必须要得到全校教师、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只有这样,一旦遇到突发状况,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才能够第一时间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帮助,也才能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人文关怀和温暖。学校也应该加强自闭症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如团体辅导、日常班会等沟通渠道,使普通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自闭症儿童,提高他们与自闭症儿童交往相处的能力。

(二)加强和完善融合学校师资力量,科学配备课堂资源,不断改进教育方式

融合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师资力量。融合学校的教师要能够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懂得將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的教学管理理念。普通学校的教师要密切关注自闭症儿童教育方面的信息。普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技能上准确把握自闭症的相关教育理念,还要在态度上积极接纳自闭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得到最大的接纳、理解和关爱。同时,学校要为教师安排自闭症儿童教育教学培训,使其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特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学校还应该加强资源教室的建设,由于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需要特殊的器材和设备,也需要较大的空间资源,这就要求配备教学媒体、结构化的个人工作系统等。同时,学校还应该将融合教师的付出和待遇相匹配,拉近他们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待遇的距离。

(三)增强家长对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认识,从根本上理解融合教育对自闭症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有耐心地去引导孩子成长,不要因为他们古怪的行为而责备他们。同时,家长要能够与他们一起探索未来世界。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要能够克服他人异样的眼光,从心理上接受自己的孩子。

此外,自闭症家长要充分理解融合教育的重要性,知道让孩子与普通学生交往对其成长的必要性,可以定期向融合老师反映自闭症儿童在家里的表现,做到与学校教师的融合。自闭症儿童家长要对自己孩子接受融合教育有着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尤娜,杨广学.自闭症诊断与干预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6,(7).

[2]周满生.关于“融合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14,(2).

[3]马斯佳.自闭症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6,(4).

[4]王梅.自主交往训练法在孤独症儿童随班就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6).

[5]熊絮茸,孙玉梅.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调查、困境分析及家庭参与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4).

[6]周思佳.广州市海珠区孤独症儿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问题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7]王艳杰.给自闭症儿童适合的“学校融合”[J].现代特殊教育,2015,(9).

[8]马红英,谭和平.上海市随班就读教师现状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1).

[9]王秀希,张晓燕,金光华.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4,(3).

猜你喜欢

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融合教育视角下国内学前特殊教育发展对策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之我见
自闭症儿童生活技能社会化问题研究
融合教育中的同伴支持:一个未被利用的资源
奥尔夫音乐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自闭症儿童康复发展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