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耳朵
2019-03-14郭晓姝
郭晓姝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聆听习惯的培养是增强学生音乐理解力和欣赏力,以及扩大他们音乐知识的关键。因此,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离不开聆听,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聆听;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1B-0112-02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则是一切音乐艺术付诸实践的基础。人类的本能——聆听,作为音乐教育主要的途径之一,是其中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聆听是音乐课必用手段。《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欣赏音乐的经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聆听习惯应当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追求有效的聆听呢?培养学生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聆听音乐的方法和策略,是我们音乐教学必须要关注的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聆听习惯的培养伴随整个音乐课堂教学始终,按照教学常规,通常把聆听习惯的培养划分为四个步骤:创设聆听、分层聆听、相互聆听和主动聆听,让聆听为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内容来服务,让学生持久地养成一种好的聆听习惯,从而有效地实现音乐教学目标。
一、营造情境,创设聆听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聆听,感受音乐,是音乐审美的一个前提。享受音乐就必须营造审美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音乐美的存在,从而培养审美感知,可见,教师创设音乐情境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有目的地采用多媒体技术突出教學情境的预设和课前导入,通过图文、视频等营造审美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实现对聆听内容的有效导入。不同音乐有着不同的艺术形象,教师还应当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预设不同的导入形式,以此引入课程,以激起学生聆听的期待心理。
如,在欣赏小学四年级课本中的《西湖春晓》一课时,课程导入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实景再现,通过精心制作的西湖美景的课件,以西湖实景为切入点引出西湖的名人名事、历史典故等进行讲解式导入。使学生在聆听富有江浙特色的音乐之余,通过欣赏西湖美景图片,跟随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借助聆听和情景联想逐步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这样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帮助学生很快地融入音乐情景中。
二、因“材”施教,分层聆听
在学生学唱歌曲时,要想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聆听,探索音乐中蕴含的诗情画意,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学唱前的导入式聆听在日常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个阶段可以是教师范唱,也可以通过看视频或听音响来实现,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多方位、有目的地聆听,不能拘泥于单纯的重复播放,每一次的聆听都要逐步提高要求,而且向学生明确每一次聆听的教学目的,分开层次,教师教学设计的难度要逐层提升,这样,聆听才能真正地定义为有效的聆听。
例如,在设计小学四年级欣赏课《天山之春》时,由于这是一首琵琶独奏曲,让学生单纯听音乐还不行,所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分段聆听,让学生逐步熟悉并喜欢将要学习的音乐,这样能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目标课程的学习中。
每次聆听前预先告知学生需要注意的内容,如此通过反复聆听,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理解,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聆听的方法,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在欣赏教学中,分层聆听显得格外重要,通过课前导入式聆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音乐欣赏中找寻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感知音乐的内涵,为学生提供开发创造性潜能的空间,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
三、润物于声,听中获益
音乐是听的艺术,借助优美旋律,可营造优美意境,浸润心灵。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使学生和目标音乐间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伴随音乐哼唱短小的主题或主题片段,让音乐走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教师在教唱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润物于声的欣赏而发声,更要借助聆听这一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变无声为有声,进行有效的互动,以避免学生在情绪亢奋时“迷失”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合理的情绪疏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唱课的核心环节。课堂上,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聆听的训练,注重互动,通过教师范唱、节拍变换、声部变化,增强学生聆听过程中的感知能力。
如,在二声部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一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反复聆听熟悉旋律,然后聆听伴奏演唱高声部,最后在学会演唱高声部的前提下,让学生加入二声部,互动过程中要提示学生注意聆听不同的声音,感知自己和伴奏的声音变化,体会二声部合唱带来的和声效果,充分让学生在歌唱中聆听、在歌唱中联想、在歌唱中练习,从而逐步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借助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演唱形式的印象。让学生通过专心地聆听,更加深刻地感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衔接。让学生在聆听教师范唱和自我视唱的比较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更加重视相互聆听,引导学生借助聆听训练去实现自我素质提升,不仅成为一个好的歌唱者,还能成为一个有较高音乐素养的听众,养成专心聆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通过歌唱表达对所听音乐的感受和见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四、养成习惯,主动聆听
培养学生乐于聆听,养成主动聆听的良好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享受音乐,对所学的音乐课程产生兴趣,让学生自发地学习、主动地聆听。
如,五年级上册《北京喜讯到边寨》一课中,笔者在完整欣赏、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欣赏的环节时,让学生通过主动聆听,运用唱、跳、演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完整表现乐曲,使多乐段的结构深深留在学生的记忆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有效的聆听。
音乐源自生活。我们要通过不间断地聆听训练让学生主动地在生活中借助有效地聆听去感受音乐,让学生用敏锐的眼睛去欣赏生活中音乐的画面,以灵通的耳朵去寻找、去聆听生活中的音乐。借助丰富多彩的生活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他们的音乐学习渠道,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自我探索,自我领悟,使其真正感受到音乐原来就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且无处不在。
五、结束语
总之,聆听作为音乐学习的基本方式,有利于完整而充分地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体验与感受音乐的感性特征与精神内涵。让学生的耳朵通过聆听真正地灵活起来,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让阳光把耳朵叫醒。那么,就让教师用音乐这道阳光把学生的耳朵叫醒,让美好的音乐通过聆听进驻学生心里。
参考文献:
[1]彭小虎.有效教学——小学音乐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孙静梅.学校唱歌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余丹红.音乐教育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4]管建华.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杨岚. 浅谈培养小学生音乐倾听能力的有效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6).
[6]張静杰.用心聆听感受体验音乐新体系[J].新课程(小学),2017,(6).
[7]俞春花.聆听,架起音乐与心灵之间的桥梁[J].教育艺术,2017,(5).
[8]李小华.浅谈小学高段音乐聆听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6,(1).
[9]沈星星.聆听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4,(4).
[10]王寅.把音乐的耳朵叫醒——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J].新课程导学,2014,(10).
[11]马媛.把小耳朵叫醒——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的有效聆听[J].北方音乐,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