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优化的企业商品流通模式创新
2019-03-14蔡璐
蔡璐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传统以商品批发、龙头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存在的不足,从供应链优化的视角出发提出基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商品流通模式。对商品流通的供应链进行深度整合与优化,以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作为信息传递和共享平台,实现对供应链内各主体关系的有效调整,以达到提高企业商品流通效率的目的。实证数据表明,提出的商品流通模式在流通成本控制和流通效率改善方面效果良好,显著优于传统流通模式,最后为进一步提高供应链的优化整合效果,给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供应链优化 商品流通模式 成本控制 流通效率
引言
随着商品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商品流通模式的创新及商品流通渠道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商品流通模式主要指一定期限内投入到商品流通产业中的人力、物力、财力占社会总投入的比重,具体包括商品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流转额。商品流通模式与商品流通效率,与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领域的价值创造能力及实际运行效果密切相关。而商品流通渠道又指商品营销渠道或销售渠道,包括商品从生产者流通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商品流通模式的选择要与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消费水平及产业结构比重等客观条件相匹配,合理选择商品流通模式不仅会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实惠,而且还会在短期内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
商品流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主要包括了流通主体、流通载体、流通中介、配套制度、流通市场及流通模式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其中供应链的优化与整合,将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的长度及商品流通的效率。而商品供应链的管理问题能够通过控制流通产业投入产出比的方式来解决,从而间接对商品流通产业的复杂程度和流通效率产生重要影响。供应链的优化程度及商品流通效率指标也是衡量我国流通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受到供应链优化整合程度的制约,我国当前商品流通模式与渠道选择已经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流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国流通产业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需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实现对商品流通产业的优化与创新。为此,本文从供应链优化视角出发,研究了当前我国现有流通模式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优化供应链和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的商品流通模式,该种流通模式能够发挥出信息平台的主导作用,将市场资源、信息资源、政府资源、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者整合于一身,实现信息的无障碍沟通,并在此基础上缩短了冗长的供应链,提高了商品的流转效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基于供应链优化的商品流通模式的流通效率相对与传统流通模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助于我国流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供应链缺失条件下企业现有流通模式及存在问题
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供应链长度与商品流转效率,将会决定商品流通产业的效率及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企业供应链基于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将产品的制造商、批发商、经销商、分销商、零售商及消费者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从某种程度上说,商品流通模式的选择要与产业供应链的特点相匹配,而目前现有的企业流通模式多以批发为主导、以龙头企业为主导或以物流企业为主导,没有充分考虑到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存在供应链结构不稳定、风险高、物流流转方式落后及信息传递不畅通的问题。
以批发为主导的流通模式。以商品批发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模式是目前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流通模式。企业、农户将初级产品交付给产地批发商,再分发到销售地批发商,再经过零售商、超市或农贸市场等最终将商品传递到消费者手中。以商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模式,流通环节相对简单,适用范围较窄,这种商品流通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在以龍头企业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模式下,产地批发多为当地企业的代理商,会与当地企业签订长期的销货合同,但这些大的商品销售企业多会采取价格垄断的方式控制源头商品的价格,商品定价和产品成本不透明,长期发展将不利于整个商品供应链的发展,最终也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模式。
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模式。随着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及商品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具有商业意识的运输商逐渐增加了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专门负责对生产商产品的存储与销售。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原有的商品制造商和零售商直接连接在一起,避免原有中间商过多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商品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中心的商品流通模式。
上述三种企业商品流通模式均没有充分考虑到供应链的优化问题,尤其是对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存在缺陷,不能够有效发挥出产业供应链的优势。首先,现有商品流通模式对于供应链的组织程度较低。据国家相关统计部门的权威数据,我国目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企业总数的比例超过了80%,这些企业规模较小,尤其是一些生产农产品的农户规模更小,因此需要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将这些企业全部纳入商品的供应链进行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形成规模优势,降低流通成本。同时将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农户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纳入ERP系统管理,更有助于信息的沟通与传递。其次,现有的三种流通模式没有基于供应链而建立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不能够形成产业竞争力。供应链优化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全部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都纳入供应链后会执行统一的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更有利于保证消费者的利益。由于缺乏供应链意识,传统的商品流通节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核心企业的实力也亟待加强,而构建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有益于进一步规范供应链企业的行为和商品的质量。
在商品供应链缺失的条件下,现有的企业商品流通模式的不足还集中表现在信息的服务模式落后。随着我国商品流通产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基于供应链的优化对信息资源平台进行整合,以促进商品合理流通及供需平衡。而目前我国商品流通产业未形成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商品流通信息的管理与传递模式也较为落后,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供应链上各种商品的信息资源得不到整合,也会导致商品价格垄断的发生。
由此可见,现有的企业商品流通模式并没有深度整合与优化供应链资源,导致对供应链企业的组织程度过低、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及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平台。为此本文在供应链资源优化与整合的基础上,基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深度整合了现有供应链资源,创建一种全新的企业商品流通模式。
基于供应链优化的商品流通模式研究
源于供应链优化的第四方物流理论认为,可以将整个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通过一个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成为一个供应链集成商,并提供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基于供应链信息管理,为供应链上的商品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准确的商品信息、价格信息和商品质量信息。通过对平台信息的管理与调用,也能实现产品制造商、供应商的技术互补与资源互补。第四方物流平台可以由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具有领导能力的物流企业担当,也可以由多个物流企业联合起来担当。第四方物流平台从提高流通产业供应链价值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出发,充分整合了商品供应链上生产商、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资源、信息,能够提高供应链上商品的流通效率,也更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和价值的形成。第四方物流平台除了整合原有的商品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资源,还实现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咨询公司、IT服务商、商贸企业等资源的整合,是一个跨越多部门、多企业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这种商品流通模式的框架。
基于供应链的商品流通模式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本质是在原有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供应链上的全部资源进行深度整合,从而基于供应链形成一个以信息为主导的供应链企业动态战略联盟,进而完成了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物流企业及其他主体的动态战略联盟,进而实现了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最为优质价廉的商品和完整的供应链优化解决方案。这种基于供应链优化的商品流通模式的特点是协同运作、动态联盟和模式创新。
基于供应链整合与优化的第四方物流下的商品流通模式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主体资源的整合,并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商品流通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基于供应链优化的企业商品流动方式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使供应链的利益趋近于最大化。该种商品流通模式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可以使平台范围内的各类企业无缝连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在供应链整合条件下,将全部企业的优势集中到一点,增强了供应链的有效性。其次,有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产品质量监督模式,有助于维护终端消费者的利益。再次,有助于流通产业内部的技术信息交流和行业的技术进步。
为进一步验证提出的基于供应链优化商品流通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DEA评价方法的产品流通效率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对比分析提出商品流通模式相对于传统模式的效率优势。
商品流通模式效率实证分析
DEA模型是一种高效的效率评价方法,计算过程简洁,无需确定出复杂的关系函数表达式和难以量化的综合投入与产出,仅需要基于相关的投入产出数据就能够对相关的指标做出准确评价。如果设第i个投入指标xi和第j个产出指标yj的权重比例分别为ωi和λj,则此时第k种商品流通模式下(每一种流通模式可以视为一个决策单元),投入综合值和产出综合值可以分别表示为和,这时在该种流通模式下的生产效率ηk可以被定义为:
这时可以通过确定一组最优的权重变量的方式,使在不同商品流通模式下的流通效率能够进行对比。判定DEA模式的决策单元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比较ηk值的大小得出,若ηk<1,表明流通效率有待提高;若ηk=1则证明该种流通方式的效率最高。如果设有m个决策单元,则每一种商品流通方式就有m种输入类型和m种输出类型,如表1所示。
这时第k个决策单元的最优投入产出效率模型可以描述为:
上述模型中xki和ykj为已知量,可以由历史数据或测试数据得出,而ωk和λk为变量,基于上述模型可以对各个不同的决策单元的流通效率进行评价。本文实证数据源于2017年某零部件产品的加工和流通行业,对比研究了以批发为主导的商品流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流通模式、以第三方物流为主导的流通模式及文中提出的商品流通模式,四者在流通成本和流通费用率方面的差异。效率评价方法为基于DEA模型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选择为流通总成本、流通总利润、终端售价、总费用率和总利润率,首先对比在四种不同的流通模式下中间环节及零售环节流通成本与流通费用率,如表2所示。
采用DEA评价模型对各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及产出结果进行计算,文中提出的基于供应链优化和第四方平台流通模式,在该产品的中间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流通成本和流通费用率相对于其他的流通模式均具有显著优势。再基于DEA评价模型对不同流通模式条件下该种产品的流通总成本、流通总利润、终端售价、总费用率和总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评价,具体的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中实际采集到和计算得到的数据能够分析出,由于对该种塑料零部件产品供应链进行了优化和整合,并利用第四方平台实现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调整,不仅降低了流通总成本、提高了流通总利润,而且压低终端售价,将更多的实惠让利给了终端消费者。文中提出的商品流通模式在终端售价上相对于以批发为主体的流通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主体的流通模式及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流通模式分别降低了11.46%、14.61%和17.20%,而在总利润控制方面相对于上述三种流通模式分别提高了27.09%、39.21%和33.44%。
文中实证分析的数据证明,对流通产业供应链的整合与优化,能够显著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能够实现对最终消费者及供应链内部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双赢。但目前对这种基于第四方物流信息平臺流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还应该继续从优化供应链的角度加以完善。
完善企业基于商品供应链流通模式的举措
优化流通企业的商品供应链,并建立一种服务于供应链的信息平台,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强化流通企业之间的组织性,让这些流通企业做到互相协调、优势互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抵御能力和竞争力。而目前导致我国流通企业整体性不强、竞争力弱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组织化程度较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传递平台,完善流通企业之间的供应链组织,从而实现企业之间商品流通的一体化程度。本文从强化政府管理部门的组织与规划、培养核心供应链企业及建立现代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及协调机制视角出发,持续完善和优化流通企业的供应链。
强化政府管理部门的领导与规划。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商品很难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流通,因此政府部门应以地区为单位确定出一种合理的商品流通区域范围,并构建以企业商品工业园区为基础模式的供应链。商品流通工业园区是实现供应链优化的和商品有效流通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全局规划和产业总体布局当中当地的政府部门要发挥出管理与督导作用,要从全国或地区大物流视角出发,持续优化供应链企业总体布局,以提高供应链的总体流通效率。
重点培养核心的供应链企业。在以第四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商品流通模式中,需要重点培养1-2家核心的供应链企业,并以该核心供应链企业为信息传递枢纽,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转效率。在实际的供应链优化与管理过程中,核心供应链企业在总体运营成本控制、商品流转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控制及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充当供应链核心的企业在整体规模、资金实力、行业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政府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和投入,以更好发挥出这些核心供应链企业的积极作用。
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信息服务模式及协调机制。第四方物流企业平台是从完善供应链内企业信息的角度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因此要建立合理的供应链信息服务模式和协调机制,将全部供应链内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的各种服务信息全部纳入到平台中,以实现流通信息资源的传递和共享。构建完整的企业商品供应链信息服务模式,要以终端客户、供应链内的各节点企业的信息需求为基础,从商品流通的全局出发,将商品生产、加工、流通及销售等环节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按照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构建一种商品流通信息资源的协调机制,进一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商品流通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晖.我国商品流通产业国际比较研究及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7(23)
2.王晓东,王诗.中国商品流通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测度——基于非线性流程的DEA模型改进[J].财贸经济,2016,37(5)
3.李刚,高岚.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品流通模式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7(22)
4.石岿然,孙玉玲.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
5.黄雨婷,刘向东.商品流通渠道组织化与出口企业的外贸转内销调整——互联网经济下的新探索[J].财贸经济,2016,37(9)
6.杜芳莉,俞航东.企业竞争策略与电商技术采纳行为——理论和基于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8)
7.项捷.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流通行业供應链优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