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否定的快乐

2019-03-14韩中凌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喻体比喻课本

韩中凌

一周三加班到近七点,还未走到宿舍,便接到通知:明天于树泉老师来听“早培课”,上一节。

于老师可是大名鼎鼎:人大附中特级教师,高三年级组的“定海神针”,培养了多名文理状元,既能决胜高考,又能躬教小学,他是著作等身的全国著名语文教师。我知道,这是那天校长与教研组共进午餐,任博老师提出我们上早培课之苦后,王校长为我们请来的指导者。

上什么内容呢?

我们的早培课程,已经进行过小古文专题、故宫专题、童话专题,即将进入修辞专题。

那么,就上一堂“比喻课”吧。

1.从课本出发,向外拓展:挑选了前五单元比较典型的比喻句,并拓展到经典的古诗词名句和现代著名作家的典型比喻句,既感悟比喻的魅力,又增加语言积累,指导写作。

2.从兴趣入手,设计活动:通过设计阶梯性的学习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识别、判断到创作比喻句的闯关。

上课伊始,我打出PPT:你真的会——?果然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我快点儿点击。当出现“你真的会比喻吗?”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项目目标已经明确。

接着出示两张图片,一个是可爱的小女孩,一个是胖胖的大象,让学生用比喻这种修辞格说个话,我则快速板书。再让学生猜一个纯用比喻编写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顺势引出朱熹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学生已经背了几十篇小古文,不存在理解问题)推理出何谓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小组合作完成第一次闯关:画出一组句子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句群由课本比喻句和学生作文中的比喻句组成,后面两句的比喻词是“似的”,喻体在前,本体在后。

接着是一组没有明显比喻词的句子,再去画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许多同学觉得难以确定,自然开始小组讨论,发现比喻词由“好像”“仿佛”等变成了“是”“成了”等等,甚至有的句子干脆就沒有。水到渠成引出明喻与暗喻。

接下来,我引了周国平先生的句子:“一个好的句子,会照亮一本书;一如一个好的女人,会照亮一间屋子。”一个精彩的比喻句,一定来自作者的精心构思,推敲炼字,一直流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小古文《咏雪》,是在比诗才,实质上不就是在比谁的比喻更准确、更形象吗,甚至谢道韫因此一句而成“咏絮之才”的才女: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嗟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结合注释自读、讨论:谢太傅欣赏谁说的句子?为什么?在讨论中明确盐只有雪之白,絮却既有其白、又有其轻,恰到好处地形容出雪花漫天飞舞、轻盈空灵的特点。

等到现代作家的名句,就请学生去大胆尝试了,尤其是钱锺书和鲁迅的那些人物刻画的精彩比喻句,是我读书时拍案叫绝、作了批注的:

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   (   )。

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   )。

赵辛楣和鸿渐拉拉手,傲兀地把他从头到脚看一下,好像鸿渐是(   )。

她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像一个     (   )。

学生说出了各种精彩的比喻句,尤其是有人竟然与作家心有灵犀: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煮熟的剥了壳的鸡蛋。让我惊叹不已。

然后,我打出自己前几天说的一个比喻句:某些同学写的字,笔画不直,弯弯曲曲,简直像(     )。还有同学记得,补充为(泡过了的方便面)。

到此,明确一个精彩的比喻句,要努力做到准确、新颖,有想象力。即“人所常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

最后是创作,补充比喻句:

他可真瘦啊,

雾霾天的早晨,一切都灰蒙蒙的,

他的声音实在是太小了,

他可能是太想去卫生间,下课铃声刚响,

自我感觉良好,层次分明,轻松愉悦,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认真思考,教学目标完全达成。听课老师也觉不错。

于老师开始评课,客气了两句教师基本功后,给了我四条评价:

一是上早了,这该初三甚至高三再上;二是上深了,都可以写修辞专题的论文了;三是上小了,知识太小;四是上矮了,以知识为主,就把学生禁锢了。

我觉得那一刻,我们全组教师心里都是一个大写的“啊?”。但我瞬即明白:啊,是的。

当我自以为给学生许多经典诗词和名句时,所做仍是寻章摘句,给的仍是一些知识碎片;我自认为学生兴趣盎然,高度参与,仍然是视他们为容器。一句话,知识目标,永远无法触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所以,不要以知识目标做什么早培课程,而应该是带着学生去读书,去读经典、读名著。

从教多年来,一直被赞扬,甚至王为民老师为我写过《天生我才教语文》。当然是因为我热爱语文,喜欢研究语文教学。这大概算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被否定。奇怪的是,我没有难堪,没有尴尬,甚至没有脸红,反而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快乐。

回想六月份,于树泉老师曾入校给新入职教师做讲座:只有读书,才能成长。

九月份,再次入校给六年级全体师生和部分家长讲座: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小女儿解词的人民战争”和“一本课本,九本教辅”的生动案例,唤起孩子的强烈共鸣,礼堂数次掌声雷动。

当时觉得于老师的语文教育理念过于理想,我们虽然认可,可读书的时间在哪里?再说,您学校的小学生是考录入校,而且没有毕业考的压力,直升本部;我们还有各种考试等着呢。所以听完后,我们也拿出12本六年级阅读书目,出了阅读测试单,就交给学生去课外阅读了。用一周5节课,努力完成教材教学;一周3节课,完成早培课程教学。

双重的备课任务,不同的教学设计,还要应对各种教研活动、各种检查,批阅作业,人人苦不堪言。尤其是下午的早培课,要面对11个班学生,一节课所耗心神简直有本班上课的三倍。更多老师苦于课程的整合与开发,艰辛设计,集体备课,在一次次评议中再修改,可临上课前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最可怕的是,觉得收效甚微。

现在,于老师为我们指明方向:读书,没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

去做语文教育,而不仅是语文教学;课本不是世界,世界才是课本。让学习真实的发生,绝不仅是知识的学习、课本的学习,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建构真实的生活。对于语文来说,桥梁当然是整本的书,经典的书。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孩子活在书的世界里。

钱理群教授说: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因素是阅读。

一直认可,回想自己的语文能力也是由此获得,但在实践中,却还是将课本放在了核心地位。许多枷锁,也许不在于制度,而是我们自己主动扛起,作茧自缚,反过来又束缚住了学生。

是时候开始引导孩子们读书了。

我们小组头脑风暴了一次、两次、三次,充分预设了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后,开始了阅读课程的规划。

忽然间有了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感。

于一些学校一些老师来说,可能早就是开始了,是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可我们仍坚定地想走一条自己的路:既重课内,也重课外;既要泛读,也要精读。

也许荆棘丛生,也许迷雾重重,但决不会写着:此路不通。

就要上路了,我、我们,很紧张,也很快乐。

猜你喜欢

喻体比喻课本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比喻最爱
《红楼梦》比喻的喻体类型研究
什么是比喻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从喻体选择对比哈萨克语和汉语比喻的民族差异
再析比喻义的“像……似的”
英语中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