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创新
2019-03-14潘春利侯霞
潘春利 侯霞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学术委员会在高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对管理体系的分析包括人员构成和机构设置两个要素,对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侧重于运行制度和运行程序两个方面的探讨。通过研究探索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有效改革路径,以期形成完备高效的学术委员会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确保学术委员会职能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
关键词:现代大学制度;高校;学术委员会;管理体系;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1B-0015-02
学术性是高校的本质属性,学术水平是制约整个高校发展的决定因素。而学术委员会是高校管理学术事务的最高学术组织,是实施学术权利的载体,是高校学术权力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需要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创新,而学术委员会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就是革新的重要内容。管理体系是运行机制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运行机制是在管理体系的框架范围内由管理主体展开的具体管理实践活动,是管理体系的外化。合理的管理体系为运行机制的正常运转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有效实施的运行机制又为管理体系的完善注入了动力。
一、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管理体系
民主高效的组织机构要求人员构成协调均衡、机构设置责权分明、运行制度合理完善和运行程序科学规范。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管理体系包括学术委员的人员构成和机构设置两部分。
(一)学术委员会的人员构成
学术人员是学术委员会运行和活动的主体,学术委员会的组织属性和职能定位决定了学术委员会需由学识渊博、科研能力强的教授和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建树的专家学者组成,要具有极高的学术资历。学术委员会在人员构成方面有相当高的要求和限制,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人员比例。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原则包括人员结构、学术委员遴选机制、主任委员产生方式、委员任职资质和任职期限等方面。学术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应坚持代表性与民主性的统一,分配委员名额时应充分考虑院系比例、学科结构和年龄层次等因素,保证委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民主选举与固定名额相结合的方式选出学术委员,根据各院(系)的专业和教师数量分配委员名额,由基层委员会逐层推荐或由主任委员推荐后进行民主选举,确保委员选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主任委员不得由校级领导或职能部门领导兼任,并要避免行政人员占有较大比例。为此,需要提出科学的选拔方法,完善学术委员会的成员结构,保障学术权力的权威性。
(二)学术委员会的机构设置
机构完善、规范合理、责权明确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学术委员会有效履行职能的组织保障,应达到管理民主、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的要求。学术委员会是具有多层次内部组织结构的学术组织,在机构设置上,现行的内部组织结构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按管理层级设置校级、学部和院(系)学术委员会三级学术委员会或校、院两级委员会来分级管理学术事务,施行纵向的自上而下垂直管理。另一种是横向划分为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两级。各高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学术道德、职称评聘、学位评定、教学督导和科研评审等专门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和特定事务。校学术委员会应设立一个办公室或秘书处等常设办事机构,独立办公,以此来处理学术委员会的日常事务和执行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决策。办公室或秘书处应避免挂靠在科研处、规划处、教务处或人事处等行政部门,确保学术委员会工作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
二、高校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组织的构成要素或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机制层面上的创新既包含组织自身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也包括与其他环境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学术委员会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运行制度和运行程序,顺畅的运行机制可以保证学术委员会的良好运行、学术权力的有效实现。
(一)学术委员会的运行制度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有利于保障权利的实现。学术委员会要科学地发展,必须有合理、健全的规章制度,在进行学术管理时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以下简称《规程》),2016年开始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确立了学术委员会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授予学术委员会更多的权利,为其在高校的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其次,加快高校内部制度的建设。学校章程是校内一切事务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正在推进高校章程建设,章程中要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此外,高校依据 《规程》制定符合本校特色和发展的《学术委员会章程》,对学术委员会的组成原则、职能责权及运作规则予以明确规定,是学术权利运行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内在要求。在下设的分学术委员会中,也可制定各分委会的章程。学术委员会还应建立完备的内部管理制度,依法行使学术权利、依章管理学术事务,促进学术委员会的高效运转。学术委员会內部的管理制度包括议事制度、回避制度、保密制度以及复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具体而言:(1)议事制度是对学术审议、议事结果等方面的规章制度。(2)回避制度是学术委员会在有关学术事务审议决策时,审议或评定的事项涉及学术委员本人或与本人利益有关的,该委员应予以回避,不可参与表决。(3)保密制度是在进行相关事项的议定过程中,参加会议的成员需要遵守相关的保密条例,对涉及学术机密的事项或者学术委员会要求保密的事项进行保密,不能任意泄露相关的信息。(4)复议制度是指在学术决策中,对议事决策结果有疑问和异议的,就有关事项进行复议,确保决策的科学和公正。由此形成一个自上到下、由表及里的完备、科学和实用的制度体系,为学术委员会的科学、民主、规范和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在学术治理中体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二)学术委员会的运行程序
运行程序是组织活动的方法和步骤,组织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制度化的程序运行主要表现在程序的合法化、程序的科学化、程序的民主化和程序的操作性四个方面。高校学术委员会主要通过会议来运行,包括会议程序和决策程序。首先,规范会议程序要先制定完善的会议要求,确定会议的性质,对会议的召开时间和次数予以规定,对与会人员的资格和人数进行限定,对会议的流程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给予说明,对会议的表决方式和结果的公布形式进行设定。其次,规范会议的程序,应事先确定议题,做好会议的准备工作,再由主任委员或相关人员召集和主持会议,对议题进行讨论并表决,产生审议结果,对结果进行公示。各高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委员的例行会议,也可以召开临时会议,须由主任提名和至少三分之一的委员通过方可召开。出席会议和表决时,《规程》规定“学术委员会委员全体会议应有2/3以上委员出席方可举行”。表决方式主要是投票,采用无记名投票和实名投票相结合的形式,确保决策过程民主、公开。作出决策是召开会议的主要目的,正常的决策程序是提出议题,分析议题,制定决策标准和目标,提出解决方案,分析解决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实施决策方案,评价决策结果。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术委员会作为高校最高学术管理机构,对高校内部整体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其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大学的学术发展、深化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所以,对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学术委员会的研究有助于高校内部治理理论的完善和充实,通过探索旨在建立一个以学术委员会为最高学术机构的学术治理体系,使高校回归“学术本位”,从而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内蒙古高校学术委员会的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NGJGH2016173)和2017年度内蒙古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导向的高校学术委員会创新研究”(项目编号:NJSY17434)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毕宪顺.依法治校保障和推进教授治学——学术委员会建设应然之道[J].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16,(00).
[2]卞纪.院学术委员会召开扩大会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4,(1).
[3]刘俊平.中美公立高水平大学学术管理的比较研究[J].学习月刊,2007,(22).
[4]马丽.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在京成立[J].思想教育研究,2004,(10).
[5]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在京成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10).
[6]陈恕平.论高校校务委员会与学术委员会的功能定位[J].高校教育管理,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