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
2019-03-14樊慧
樊慧
摘 要: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结合力度不足且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进行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简要分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理论基础及融合现状,继而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具体途径。通过研究及分析,旨在促进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能够与专业课程更有效地结合,为社会的主义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9)01-0007-03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现代化及信息技术化成为经济转型以及产业升级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产业优化升级转型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及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及质量要求较高。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及产业的优化升级发展,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重点的教学内容。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大众化及教育终身化的背景下,高等院校的毕业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多,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及职业生涯发展趋势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及挑战。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解决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构思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基本概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途径分析及研究,需要明确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基本内涵概念。首先,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人们创新精神以及创新素质的教育形式,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基于义务教育内容,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够应对现代化发展需求及挑战的人才。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满足培养知识时代下经济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创新教育并非单纯的教育方式改革以及教育内容的增减,而是需要对教育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其次,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教育培养方式,指通过高质量的教学途径培养人才的创业基本素养及创业能力,保证人才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最后,专业教育是指按照社会活动中对于执业人员的从业需求进行教育的活动,专业教育对于学校的办学条件、课程内容设计以及教学活动质量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中涉及专业的评估以及专业认证的相关活动[1]。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首先,基于产生维度进行分析,专业教育的产生及发展,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分工中对于人才的差异性需求,因此是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是由于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的对于人才的需求,主要的目标是促进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等。其次,基于价值维度进行分析,专业教育活动主张实用主义及工具主义等思想,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以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等思想为主,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及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最后,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维度进行分析,专业教育活动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满足社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业能力,通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继而满足社会转型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教育改革的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需求。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非粗放型的教学模式,并且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独自开展,因此为了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及有效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能够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能够促进专业教育活动扬弃传统教育理念及教育模式中的落后内容,推动专业教育活动回归至“育人本位”之中。最后,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高等院校的畢业学生数量正在逐年增长,因此当代青年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就业挑战,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发展的切实需求。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现状
1.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专业教育活动是高等院校教育中的基本教育责任,也是开展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我国相关的高等教育法中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使命进行了明确规定,通过高等教育活动培养当代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等,因此专业教育活动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成熟的教育模式,教学目标始终为培养学生的技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现阶段的发展更多地停留在理论层面,因此应在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中,坚持创新型人格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独立的创业教育活动中,主要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社会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在社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创造能力及领导能力,是帮助学生从职位谋求者转向职位创造者的重要方式。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三种教育模式之中根本的教育目标皆为“育人”,但是在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中存在差异性。因此,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更多地停留在理念融合层面,实际的教学效果有待提升[2]。
2.课程设置较为单一
当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已经发展成为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其中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呈现合理化、科学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单一、雷同,教学内容不丰富以及总体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将无法满足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需求,以及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例如多数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健全,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开设得较少,而针对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更低。
3.教师能力有待提升
截至2016年底的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中创新创业任职教师为2.7万名左右,其中兼职教师的数量高达7.7万余名。通过统计调查结果能够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切实满足现阶段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工作中,从事专业教育的教师多数具有资深的教育背景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教师普遍的实践经验及工作、创业经历较少,且教育部门并未制定针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相关政策,因此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需依靠专职教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指引者及组织者,教师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现阶段高等院校中师资力量和教师能力不足的问题,成为限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重要因素。
4.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高等院校的教育活动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及专业项目较多,并且不同的院校中管理教育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机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管理单位不统一及管理方式不一致两方面。首先,当前多数的高等院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单位较为分散且独立,教学领导更加注重专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科研相关的领导部门更加注重科研项目的管理,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工作了解不足。其次,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出现了执行部门之间的分离脱节现象,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且管理方式缺少针对性及合理性。因此,此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三者之间难以进行紧密的联系结合[3]。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策略
1.促进教育理念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及教育观念,以“创新+创业+专业”的复合型教学理念作为指引。首先,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单一的专业教育为主的观念,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积极结合至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继而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创业实践能力。例如现阶段部分高校更加重视学生创新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及创业能力培养搭建平台。近年来,我国已经分两个批次构建国家创新创业示范单位,其中涉及全国范围内的19所高等院校,例如清华大学的“清华ICenter”占地面积为1.6万平方米,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高等院校创客基地,每年能够为近3 000名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活动基地。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基础是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理念融合发展,在专业教学活动中结合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将三种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纳入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之中[4]。
2.实现教育体系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应坚持“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创新教育及创业教育在现有课程中的课时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联系及结合,保证高等教育活动的完整性及系统性。例如,在情景教学模式中,开展面向教师及学生的“创业咖啡”“创业书店”“创业论坛”等创业活动,为大学生营造出具有良好创新氛围及创业空间的教学环境。最后,在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应重点改善教学的方式及手段,增强三种教育模式融合的针对性及趣味性。例如,山东大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建设了山东大学科技园,现阶段山东大学科技园中已经进驻了上百家企业,先后孵化出山大鲁能、山大华天、山大华特等以高科技为主打的企业[5]。通过科技园的构建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学习实践环境,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应保证高校师资队伍能力的提升。首先,高等院校可积极打造“专职+兼职”的互补性师资团队,通过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引领经验较少的学生。高等院校应积极整合现阶段的社会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社会资源壮大师资队伍。麦克斯研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近五年来的大学生创业数量不断增长,其中在2017年的795万余名应届毕业学生之中,创业学生人数超过20万,面对日益增长的创业学生数量,高等院校可通过提高福利待遇、重视鼓励等方式吸引更多的教师人才。其次,在增加教师数量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丰富企业任职经验是促进三种教育模式更好融合的途径。高等院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更多企业实践的机会,增强教师及学生就业、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4.实现管理机制的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性及相互影响性,专业教育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首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将会推动专业教育活动的开展,而专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将渗透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因此,高等院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二者的融合发展,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及学生发展需求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构建出“学+研+实践”的综合式教学模式。其次,高等院校应构建出具有层析性及立体型的课程结构,在传统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增添創新及创业相关的课程,并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及实践性。例如,高等院校可以增加“第二成绩单”“弹性学分认定”的教学模式,营造出学生、学校、社会的三维众创空间,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结束语
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迅速得到各高等院校的认同,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及困境。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较为分立,这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素质及能力培养极为不利。基于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发展,更好地解决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发展问题,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成为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