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2019-03-14王晓磊赵孔银杨林
王晓磊 赵孔银 杨林
摘 要:本文针对《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慕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师生互动性不足、学生学习进度监管困难、课程知识碎片化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运用食品安全学理论解释和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食品安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慕课
一、课程的基本情况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教授过程也朝着网络化,碎片化等多特征方向发展[1]。MOOC作为大规模开放课程,开放了教学资源,改进了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2]。
《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以慕课的形式作为通识选修课向全校本科生开放,是研究食品安全的科学,从食物供应链全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出发,讲述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以及预防和控制方法,使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科学的认识食品安全问题,掌握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的方法,培养识别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达到合理规划饮食,增进健康的目的。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应用性。
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近几年开设情况来看,以慕课这种授课模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网络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互动性不足
慕课的授课方式采用的是在线网络教学的模式,该种课程是一种虚拟课堂,师生无法面对面交流,虽然同学们可以在论坛区提问,但是老师查看消息不及时会导致回复滞后,使得指导力度不足。另外,大部分同学缺乏互动积极性,很少或从不在论坛区提问,老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课程学习进度管理困难
虽然课程平台对课程的学习进度以及考核过程有具体的时间限制,但是实际学习过程中,老师难于控制学生学习进度,仍存在部分同学学习进度滞后于教学进度,出现考试系统开放前学生追赶学习进度的情况,违背“循序渐进”掌握知識的规律。
(三)课程知识碎片化
课程线上内容包括网络视频学习、章节测验、见面课以及期末考试,由于网络平台的限制,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的考核形式采用的是客观题,这虽然能够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缺少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评价。
三、课程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增设多渠道交流方式
每学期在课程学习中间阶段增加两次线下见面课,要求选课同学全部参加,针对前期设定的课题现场讨论,并对讨论区遗留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创建QQ群,对于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讨论、解答。
(二)多种方式监管学生学习情况
开学初期在导学课上详细布置各阶段的学习时间安排,使同学们对课程学习有个总的安排计划,保证学习进度。另外,布置两次课程作业,第一次作业内容涵盖前四章学习内容,第二次作业内容针对第五章至第八章内容,两次作业分别在两次线下见面课时上交,这样起到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学习的作用。
(三)改变课程考核形式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线上成绩(80%)+结课论文成绩(20%)组合而成。线上成绩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下:线上成绩=学习进度成绩(30分)+章节测试成绩(20分) +见面课成绩(20分)+期末成绩(30分)。
除了线上课程考试外,任课教师拟定结课论文主题,通过这种主观命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对问题的科学思考、分析与批判能力。
四、实施效果
采取上述改进措施,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95%以上的同学能够按照进度要求学习,且学习讨论热情高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五、结论
本文针对《食品安全与日常饮食》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种解决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起到督促作用,同时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衔,何鹏飞.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课程建设模式的现状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36:79-81.
[2]齐春玲,王显利,王凯英.慕课理念下《大跨桥梁》网络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