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
2019-03-14马家富陈秋萍
陈 灿 马家富 陈秋萍
(广西梧州市中医医院骨科,梧州市 543000,电子邮箱:asun362259@126.com)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骨折区域主要是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部位,通常与患者的骨质疏松有关,多见于老年人,给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牵引治疗,但是牵引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手术切口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研究发现[2],小切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 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观察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股骨均有疼痛症状,部分出现股骨间皮下淤血;经过X线检查提示在转子间以及股骨大转子、小转子间出现褶皱影[3];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的心功能不全以及呼吸功能不全患者;有严重意识障碍患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既往已行PFNA治疗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或有其他系统疾病史患者;精神异常不能配合诊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其中研究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71.5±3.9)岁;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2.3±0.3)d;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74.8±3.2)岁;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1.9±0.4)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发生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dynamic hip screw system,DHS)固定术[4-6]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在患侧臀下放置沙袋,常规消毒、铺巾,贴上保护膜,以患者的大转子为中心选取髋外侧纵向切口,逐层切开。显露大转子以及股骨干,在大转子下方2 cm处向股骨头方向钻入定位克氏针,导针的位置位于头颈部中央或是稍偏后的位置,然后将DHS拉力螺钉以及套筒钢板安放在患者实施手术的位置,将髋螺钉以及防旋螺钉拧紧。常规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
1.2.2 研究组:采用小切口PFNA固定术[7-8]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固定双下肢。在X线C型臂机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消毒手术位置后铺巾,在股骨大粗隆上方5 cm处用带螺纹克氏针进行穿刺,应用顺克氏针逐层切开,直至大粗隆尖处,在大粗隆顶点内侧采用尖锥或空心钻进行扩孔,必要时进行扩髓,再将股骨近端钉插入髓腔中。然后在X线C型臂机透视定位下锤入螺旋刀片,并在远端瞄准器辅助下置入交锁螺钉。通过X线C型臂机观察患者骨折端对位线是否良好,确认对位良好后充分止血,逐层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等)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9]:VAS评分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高。(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10]:分数范围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70分以下为差,70~79分为可,80~89分为良,90~100分为优,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x±s)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x±s,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病因是外力撞击及跌倒时髋部肌群强力外展或收缩,导致患者髋关节出现内翻畸形或粗隆部内翻,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小切口PFNA固定术及DHS固定术。DHS固定术属于骨髓外固定,由滑动加压螺钉以及高强度套管钢板形成130°和135°角钢性连接结构,具有滑动、加压的功能,符合髋关节生物力学特点,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是该手术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患者软组织损害较大,无法通过股骨传递压缩应力,进而增大螺钉的压力,容易导致螺钉松动、折弯甚至钢板断裂,并且该方式抗旋转能力较差,容易出现髋内翻畸形,而小切口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均P<0.05),且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小切口PFNA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缓解疼痛,利于患者早期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PFNA固定术是由侧方固定变为髓内固定,应力减小,力臂缩短。PFNA固定术的螺旋刀片是锤入并非普通的旋入,能够将周围松骨质压紧。应用PFNA的手术方式对于股骨大转子的插入有促进作用,从而使患者在术后可以较早地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3]。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髋内翻、内固定松动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小切口PNFA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应用小切口PNFA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重力,有利于骨折的稳定,并且患者术后能够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小切口PNFA固定术治疗容易出现螺丝松动现象,治疗效果不理想,则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且PNFA固定术治疗费用较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14-15]。
综上所述,采用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缓解疼痛,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