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程测量数据动态更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研究

2019-03-14陈祁萍安徽省第一测绘院安徽合肥230031

安徽建筑 2019年10期
关键词:要素基础数据库

陈祁萍 (安徽省第一测绘院,安徽 合肥 230031)

目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主要采用定期更新的方式进行数据维护,更新任务量大,周期长,成本高,且通常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随着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和地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国家对地理测绘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强化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长效建设,对测绘地理信息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强化全国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相关建设,促进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与保障。

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全国范围内存在的问题

从国家层面来看,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施行,覆盖范围正在不断拓展,这其中就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更新以及数据库更新维护工作。截止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相应的基础地形图和相关数据信息覆盖,很多省份在最近几年更是实现了高分辨率影像的覆盖与更新。相关部门也更加重视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重视对变化区域的动态监测工作,尤其是我国东部地区在基础地形图数据的覆盖率与更新情况相对较好[1]。

1.2 区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以作者所在省份为例,安徽省目前已经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全省年度更新,这在全国处于前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主要的两个问题,一是以影像为主,根据影像进行要素更新,但影像通常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因此更新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二是城区高层房屋密集区,影像投影差较大时,由于投影遮挡,导致被遮挡处更新不充分。这两个问题,都可以利用工程测量获取的最新实地数据进行及时有效更新。

1.3 实际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地区之间的发展速度存在不同,且技术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全国所有省份之间的基础地理数据信息尚未完全统一,数据库差异较大,特别是数据库的数据结构、更新进度等都不统一。比如,数据内容与图层结构之间存在的不统一,需要基于相关规范进行深入探析,并且各个地区之间的数据在坐标系统上也不统一,数据库的实际建设、更新进度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等。这会对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就是说,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依然要落实范围内的标准规范。

2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更新技术

基于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处理、数据库更新升级的相关要求,要求工作者一定要对不同地区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现状进行综合性考量,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空间定位、数据库技术等对整体路线进行详细设计,遵照实际情况使用对应的整合方案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同时构建符合当地区域发展标准的服务系统,以此实现工程测量数据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

2.1 现代化的数据信息采集技术

数据信息采集工作要遵照区域的既有数据来落实执行,数据当中包含水系、居民地、交通、管线、地形地貌、植被等内容,利用既有数据经过拓扑重构、相互关系处理,对相关内容进行符号化处理,把相关要素实施协调统一的处理,满足建库要求之后,更新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2]。

2.2 对数据实施整合处理

对分幅数据信息而言,实施整合处理的时候可以分幅进行,完成处理之后再实施拼接,并且将其导入到数据库当中。对数据库整体内容而言,可直接整合处理数据库当中某一子库的内容。因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处理要素当中包含数据信息的组织与表达,在相关要素的转换过程中能够满足当前时期的技术要求,对数据实施统一有效的处理与拼接。当数据的坐标系统与目标数据库之间存在冲突的时候,要遵照相关要求进行坐标系统转换。对有多种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先要对数据库格式进行统一规范,之后基于相关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整合处理,构建多分辨率的影像数据库。

相关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在实际整合处理的时候,当有些要素处在数据更新区域范围之外的时候,要删除这部分内容。否则,如果相关要素未在更新区域当中,就要遵照调绘片对要素相关特征与性质进行判断,处理方式一定要保持统一。在原始数据当中,已有要素的属性值应遵照数据规范进行整合处理。例如有些农村地区中的原始数据属性需要利用来符号进行表示。如DWG中表示的是大车路,原始数据中的代码却是乡村路或者小路,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将其遵照大车路进行表示;如果DWG表示的是街区,原始数据的代码是单幢房屋,实际整合过程中要按照街区进行表示。原始调绘数据当中的要素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比如,有些水系要素的代码存在错误,要素之间的关系欠缺合理性等,这个时候要对其进行合理性处理。分幅数据整合后,要将数据进行接边,调绘区域要遵照周边环境的实际来实施接边处理,倘若技术难度较大,遵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处理相关要求进行处理。

2.3 整合工作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整合工作,就是要对已有的地形要素相关几何特征、属性等进行整合处理,一般可遵照实际需求与现实条件及时有效的更新完善。如果已有数据内容较为完整,现势性较好,并且具备较好的数据更新的基础,就可采用整合处理与更新同步的方式,让其都要符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要求。

3 工程测量数据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实施动态更新的具体方式

3.1 数据库信息的优化建立

数据库信息的优化建立就是要为整合之后的信息数据实施系统化的升级与管理,其中包含DLG和DEM、DOM入库之前的检查与处理,使用GIS空间数据库实时优化设计与结构方面的协调,完成整合之后数据库实时优化处理,其结果能够承担日常运行维护与分化处理,基于既有数据库的优化系统,遵照建库方案与相关要求,构建对应的管理系统,实现多比例尺、多类型数据的有效管理,能够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在合理执行效率的基础上明确功能,以确保其能够符合相关要求[3]。

3.2 数据服务体系

数据服务体系基于实际要求进行可视化处理,构建对应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服务体系,能够进行数据浏览,查询等基础的地图服务,并且还能把数据共享给各应用部门,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

3.3 要素实际要求

针对要素属性不统一的问题,相关工作者在更新工作中,要对各项要素特征进行分类调整。确保数据库的数学基础、一致性、完整性、数据结构、属性精度、数据现势性等都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既有技术方式的情况之下,各个区域中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横向集成应用的难度非常大,同时要求也非常严格,这个时候难以同多尺度数据库建立联系。从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构建来讲,要求相关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强化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影响因素等进行有效解决,推动信息服务共享平台的建设,同时要把数据库信息优化、更新相关工作,当成是未来发展战略当中的关键目标,为测绘地理信息事业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要素基础数据库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