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阳高县甘蓝田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算系统应用研究

2019-03-14郝丽萍李春花高玉果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防区病虫草害甘蓝

郝丽萍 ,李春花 ,杨 文,高玉果,刘 巍

(1.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山西太原 030001;2.阳高县植保植检站,山西阳高 038100)

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评估是植保统计的一项基础工作。农作物病虫发生种类多,在区域间、年度间存在差异。特别是多种病虫同时发生时存在相互交叉影响,各自危害权重不同。过去统计农作物病虫所造成的产量损失多是依据经验估测,人为因素较重,也很少考虑病虫自然危害损失率,因此,经验估测无法准确反映病虫危害损失的真实情况。2009—2016年,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在全国不同生态区进行试验研究,开发出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通过应用危害损失测算系统,相对传统估算方法,能够快捷获得各种病虫危害损失率,特别是对各种病虫危害程度的权重计算划分更加科学,使得病虫危害损失统计更加合理,数据更加准确。

阳高县是山西省冷凉区露地蔬菜的代表生产区,常年种植甘蓝0.1万hm2左右。每年发生的病虫种类多,危害损失较重,是山西省植保统计的代表县。植保统计表是通过调查,分析病虫的发生危害情况,认识病虫危害对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作物生产安全的程度,从而科学制定相关对策,实施植保统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3]。2016年山西省植保植检总站对山西省阳高县露地甘蓝开展了病虫草害损失评估试验,研究分析在各种病虫草并存状态下甘蓝产量综合受害损失状况以及防治后产量损失挽回情况,旨在为今后统计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危害损失提供数据支撑。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试验于2016年在阳高县进行。阳高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全县耕地面积5.86万hm2,其中,蔬菜种植面积0.86万hm2。试验地位于龙泉镇东关村,年平均气温7.2℃,年降雨量420 mm左右。土壤质地为轻壤土,pH值8.1~8.2,试验区病虫草害常年发生情况及栽培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试验材料

供试甘蓝品种为娜基利,生育期60 d。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大白菜,每公顷施底肥为三铵复合肥750 kg,农家肥45 t;采用地膜覆盖,5月3日定植,留苗6.75万株/hm2;5月3日浇定植水,5月8日浇缓苗水,6月10日浇水1次。6月1日和6月20日共追氮(15%)、钾(24%)的复合肥375 kg/hm2;7 月 6 日收获。

试验区设A,B,C,D共4个处理。A.专防区。专业化综合防治甘蓝病虫草害试验区。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采用生物农药、性诱剂等非化学防治的绿色防控技术,科学使用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适时进行综合防治[4-15]。B.自防区。农民自防甘蓝病虫草害区,即菜农按照当地病虫测报和防治的要求,自行开展防治。C.病虫防治区(不防除杂草)。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时进行科学综合防治,对杂草不做任何防除。D.杂草防除区(不防治病虫)。5月15日化学除草和6月15日人工除草共2次[16-17];对其他病虫不做任何防治。同时将阳高县甘蓝生产区定为辖区E。

各处理区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各试验区面积均为667 m2,不设重复。

1.4 调查方法

在甘蓝整个生育期,调查试验区和辖区主要生产田的病虫草害发生种类、虫口密度、病情指数、杂草密度和发生程度。发生程度的判别按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调查规范[18]或地方标准执行。

每次用药防治前后,分别对每个处理区的病虫草害发生数量进行统计,并计算防治效果。

每次进行病虫草防治时,调查记录用药时间、防治对象、用药品种(包括农药含量及通用名称,复配制剂记录所含每种农药的含量及名称)、用药量(商品量)、防治效果等。

甘蓝收获时,每处理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20株,测定产量,折算成公顷产量。

1.5 数据分析

每一种作物发生危害的病虫草种类很多,进行计算非常繁琐麻烦。为便于计算,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将数据分析计算公式制作成了《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19-20],供计算使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蓝病虫防效及产量损失试验结果

在防控试验区中,根据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专防区不仅进行了病虫害防控,而且也进行了草害的防除,病虫综合防效为91.73%,公顷产量最高,达93 230.25 kg。自防区的农民也进行了草害的防除和病虫害的防治,但防治时间推后1~3 d,综合防效为82.10%,较专防区每公顷减产11 138.85 kg,损失率达11.59%。病虫防治区只进行病虫的防控,病虫防治效果达到69.3%,较专防区每公顷减产31 633.2 kg,损失率达33.93%。杂草防治区只进行杂草的防除,除草效果达到95%,较专防区每公顷减产14 519.7 kg,减产率达15.57%(表1)。

表1 2016年阳高县试验区甘蓝产量测定及防效调查

2.2 甘蓝病虫草危害防效测算结果分析

2016年阳高县种植甘蓝0.13万hm2,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菜青虫、小菜蛾、美洲斑潜蝇、菜蚜、甘蓝夜蛾、甜菜夜蛾、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黄萎病等(表2)。病虫草总发生面积0.739万hm2。将各病虫草危害调查数据带入《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进行计算,得出各病虫草在自然情况下的5级损失率,以及专防区的防效和自防区的防效,进一步明确了防治各种病虫草的防治效果。

2.3 危害损失分析

通过《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进一步测算,提出了阳高县辖区内甘蓝田病虫发生级别为2.3级(中等偏轻发生),病虫自然危害损失率达79.15%,自然危害损失产量127 380.6 kg。通过防治各种病虫草害,共挽回损失114 994.8 kg,挽回损失率达71.52%;实际损失产量12 386.1 kg,实际损失率达7.65%(表3)。

表2 2016年阳高县试验区病虫草害调查数据

表3 2016年阳高县甘蓝病虫草自然危害损失、挽回损失、实际损失

3 结论与讨论

2016年阳高县种植甘蓝0.13万hm2,该县甘蓝种植地域较为集中,气象因素基本一致,甘蓝病虫总发生面积0.739万hm2,发生情况为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小菜蛾、杂草为中等偏重发生;菜青虫、菜蚜、黄萎病为中等偏轻发生;美洲斑潜蝇、甘蓝夜蛾、甜菜夜蛾、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为轻发生。

通过对专防区、自防区、病虫防治区3个处理区和辖区大田系统调查甘蓝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效果评估分析表明,病虫对甘蓝的危害损失极大,专防区防效最好,这充分说明了在蔬菜生产中严格按照防治规程开展病虫害防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用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测算系统V1.0进行测算,在试验区病虫校正系数等于0.991的条件下,推算辖区综合发生级别2.312级;经病虫防治,挽回损失率达71.52%,实际损失率7.65%;病虫总挽回114 994.8万kg,实际损失12 386.1万kg。

本试验研究表明,试验区域的甘蓝病虫害发生种类和发生程度与辖区大田相同,完全可以以试验区病虫发生情况,通过计算准确测算全县病虫危害损失情况。但更大范围(如一个地级市或一个省)的农作物病害造成的损失测算则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增加试验样本数量,以便更准确地测算作物产量损失和挽回损失。

猜你喜欢

防区病虫草害甘蓝
变色的紫甘蓝
加州新小绥螨控制薄荷叶螨的研究
双尾新小绥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控制效果评价
荷兰科伯特与加拿大Ecoation合作改进病虫草害智能检测技术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浅谈作物病虫草害的农业防治
甘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17年浙江省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药剂推荐名单
紫甘蓝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