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闵行区图书馆阅读推广多元合作模式“敏读会”探析

2019-03-14成雨竹

图书馆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主讲人读书会名家

胡 莹,成雨竹

(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上海 201100)

阅读是增进国民知识、提升国民素质的有效方式。在全民阅读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阅读推广重要推手之一,努力承担起引导阅读、推广阅读的使命。张怀涛先生认为,图书馆阅读推广依据三个维度,“一是以读者为切入点,二是以读物为切入点,三是以环境为切入点”[1]。近年来,众多图书馆都成立了各种形式的读书会,作为三个切入点的汇集平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指出,“读书会是同代人、同道人之间的阅读。读书会将来的意义是让终身阅读成为可能,而不是毕了业就不读书了”[2]。可见,读书会正逐渐成为全民阅读的最佳推动方式之一,上海市闵行区图书馆(以下简称“闵图”)的“敏读会”,也是这一行为方式的实践者。

1 打造社会阅读的公共平台

2012年2月18日.闵图建立了公益读书会——“敏读会”。既取“闵图”的谐音,更蕴含着“读书当敏求”的内涵。敏读会的宗旨是面向全社会进行深度阅读推广,引导公众阅读品味,既有文化普及的要求,也是文化界同行交流的平台。

敏读会以“深度、经典、品位、有益”为荐书标准,每月举办2-3次。主讲人有学科馆员、文化大家和热心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博客、微博、微信进行社会推广,为公众提供阅读导引服务。基本形式为主讲人就某一本书进行介绍、点评,与会者集体讨,同时通过“亲子场、朗读会、观影场、特别季”等不同形式,努力丰富敏读会的活动形态。在多年的实践中,敏读会在学科馆员、特邀专家群体之外,还邀请了业界同行、热心读者、民间读书会、出版社、企业和机构等人士担任活动主讲,形成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见表1)。

表1 “敏读会”主讲人概览

“敏读会”注重挖掘图书馆员的潜力,与读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敏读会”成立当年举办12场活动,馆员担任主讲7场,占58.3%。以后随着社会文化资源的融入,馆员比重略有下降,但始终是活动的主力。主讲馆员既包括本馆馆员,也包括外馆馆员,二者比例见图1。

图1 敏读会馆员主讲人构成分析(2012-2017)

“敏读会”经常特邀各方名家学者参与,馆员及读者嘉宾的讲述内容重在“分享”,名家学者的重点在于“解读”。敏读会先后举办了77场名家讲座,邀约名家的来源多样。

(1)出版社合作。2013年与上海辞书出版社首次合作举办科普讲座,邀请《龙骨山:冰河时代的直立人传奇》译者陈淳老师主讲。以后又与上海译文出版社合作组织敏读观影会,黄昱宁《变形记》新书见面会,陀思妥耶夫斯基译作发布会,纪念菲兹杰拉德120周年诞辰读书会等,让读者与作家学者得到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2)同行协作。随着阅读推广理念的不断深入,公共图书馆普遍组织了读书沙龙活动。敏读会注重通过同行交流渠道获得名家资源。如通过上海图书馆,引进了青年作家张怡微、张定浩、羽戈等,为我馆开展导读、作品赏析,形成了图书馆专家资源共享。

(3)名家引荐。这一渠道相对难度较大。经过敏读会多年精心运作,获得了社会公众和文化界的共同认可,作家孔明珠、复旦大学外文系朱绩崧、上师大中文系王从仁、青年昆曲家俞永杰等老师都为闵图的阅读推广活动引荐名家参与,让“敏读书声”的触角伸入了上海作协等名家汇聚之地。

(4)读者推荐。读者中藏龙卧虎。如涂新辉律师,人脉广阔,先是推荐专栏作家涂子沛,将作品《大数据》引入敏读会。还引荐天涯红人十年砍柴和他的当红作品《找不回的家乡》。其他读者还引荐上海戏剧学院翟月琴、复旦大学外文系讲师朱绩崧、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才等名家。

(5)馆员人脉。“敏读会”先后两位主要负责人都有文学硕士学历,在组织活动期间努力结交文人大家,她们穿针引线,让许多名家介入敏读会活动,包括《一个》专栏作家小饭、上海东方广播电台主播梦晓、书籍装帧师朱赢椿、昆曲演员萧向平、作家那多、金宇澄等,为扩充名家资源提供坚实的基础(见图2)。

图2 敏读会名家主讲人来源分析(2012-2017)

2 聚集社会文化资源

一个社会公众阅读平台的成功建立,其背后就有一批社会文化精英的支撑,使之成为社会文化资源的荟萃场所。“敏读会”的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源于本地区不同机构的人力、智力资源的有效融合,主要机构包括:

(1)闵行区法院团总支。2015-2016年,闵图与法院团总支合作组织“与法同行”读书月。法官结合中国司法实践,对西方法学经典进行解读。通过案例解说,通俗地表达专业性较强的法学文献,帮助读者理解清晰、严密的法学文字。两年间,举办读书会6期,166人参与。

(2)高校图书馆读书会。2017年,“敏读会”与上海理工大学美谈社、扬州大学共同在沪江美术馆合作,邀请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黄诚老师,主讲“李叔同:一轮圆月耀天心”。

(3)上海作家协会。2017年6月,闵图的城市书房与上海作家协会、闵行电视台合作举办“敏读书声”,每季一主题,每月一期,以朗读与访谈的方式,精选纪实类美文,邀请知名播音员、主持人、配音演员等现场朗诵,有孔明珠、饶平如、沈嘉禄、赵小波、戴小华等著名作家参与。

(4)民间读书会。主要是邀请上海民间读书会组织者,有崖山学社的邓剑、朋歌读书会周黎等。他们具备丰富的读书活动组织经验,在确立主题、图书选择等方面大多有独立见解,如朋歌读书会周黎,曾以《追忆逝去的时光》作交流书目,把“意识流书写”作解读重点,挑选“莲花”等片段让大家朗读,读者都受益良多。

(5)市场类文化服务机构。2014年元旦,组织30位读者前往钟书阁,搭建书店、图书馆、读书人之间的纽带。2015年起,“敏读会”与玛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玛朵艺术季·莎士比亚经典剧本朗读会”,创新形成了阅读推广活动中“读与演”模式。2017年7月,“敏读会”在话剧《茶花女》公演前,与上海城市剧院合作,共同举办“城市之光·敏读戏剧风尚:《茶花女》古典文学赏析”,邀请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导演雷国华从文学基础到编剧创作,对《茶花女》进行整体介绍,为话剧观众提前“热身”。

(6)读者嘉宾。读者主讲人在敏读会是不容忽视的群体,闵图读者中同样蕴藏着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资源,如市委党校陆正东、博学多才的吴奇、上海理工大学李鑫、心理学爱好者李倩瑶、位育中学教师筱雁等,他们来自读者,提高了阅读推广活动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见图3)。

图3 敏读会社会文化资源主讲人构成分析(2012-2017)

3 融合社会资源的发展思考

七年来,“敏读会”在阅读推广实践中,始终坚持多元合作的探索方向,有效地融合了社会各种文化资源,让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平台上精英荟萃,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截至2017年,敏读会的学科馆员、名家学者、其他人员三类主讲人资源,开展各类活动148次,参与人数6187人。2013年,“敏读会”获得“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阅读案例一等奖,并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服务创新,转型发展——上海地区图书馆服务创新成果展》。2014年,入选“悦读青春”上海青少年深阅读计划。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公共文化建设创新项目,并入选青少年深阅读计划十佳示范性读书会。2015年7月,“敏读会”《走过60期》纪念册发放。2016年,获得上海市民文化节百个优秀阅读推广组织称号。2017年1月,《敏读光阴》”100期纪念图书出版发行。2018年,荣获上海市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案例分享交流会”三等奖。“敏读会”在阅读推广活动实践过程中,同时把“实现图书馆员转型,增强青年馆员身份认同感”作为发展目标之一。多名普通馆员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明星,2016年,“敏读会”创办者被上海市民文化节评为百个优秀阅读推广人。对于“敏读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开发图书馆自身以及读者群体的资源。在活动实践中培养更多的馆员活动主持人,在各种读书活动中深入发掘图书馆读者资源,形成稳定的读者嘉宾主持人群体。与学术研讨会相比,读书会活动的重心更多地在于平等交流与分享。读书会成员通过阅读相同的材料,分享彼此的观点,从而启发新思考、新观点[3]。而在文化名家的活动中,读者通常会不自觉地呈现倾听状态,不容易真正实现主讲人与读者的平等交流,读者之间也很难在读书活动过程中冒出思想火花,这就与读书会的主旨产生了距离。这是图书馆人需要时时自我警醒的事,拒绝盲目追求名家数量等空洞的喧嚣效应。

(2)拓展读书会活动的学科覆盖面。以往的敏读会活动,通常以文学类书籍的导读与分享为主,这种做法容易吸引读者数量,但是限于读者群体中个体文化基础差异等原因,真正通过读书活动获得新知的读者并不多,名家激情深邃的话语,对读者的激励效应大多只是瞬间的事。“敏读会”通过多年活动的效果分析发现,一些特定行业专家参与活动的数量不多,但活动效果却最好。原因就在于特定行业专家的通俗演讲,能够有效丰富读者的知识结构,开拓他们的视野。书刊阅读在一定意义上属于知识的结构叠加。有些书籍读者原先看不懂,不仅有读者的阅读能力问题,更多的原因在于读者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因此,丰富读者的基础知识架构与内涵,让他们能够读懂更多的书,将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深化的一个方向。

(3)开展与民间读书会的双向合作。民间读书会成员大都具有一定文化层次,主动性突出,经常有优秀的活动创意和贴近大众需求的活动策划,但也有活动空间不足,运营经费匮乏等短板[4]。反之,公共图书馆有现成的空间,有相对充足的计划经费,但也因为岗位工作比较单一,公共图书馆人往往因此缺乏激情,失去了创意和策划的动力。因此,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与民间读书会之间寻求更多的合作,共同拓展图书阅读,思想交流的更大空间。俗话说“高手在民间”,让民间读书会的创意和灵感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深化的重要支柱,是敏读会活动可持续发展的助力,也是完善提高公共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效用的重要路径之一。

(4)学习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字化信息网络覆盖全社会的大环境中,读书会需要探索与建立传统的场所活动方式与“互联网+”的发展思维。城市各处的公共图书馆已经具有了网络空间合作的物质基础,今后要逐步建立起阅读推广馆际合作的稳定模式。同时也要培养一支能够与图书馆读者用户在网上交流互动的阅读推广学科馆员,让敏读会的活动成果在更大的范围与空间,与社会公众进行接触与交流。同时,当代信息社会中已经有了一大批提供线上服务的文化公司,如喜马拉雅、蜻蜓FM等,探索与他们长期合作,形成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全媒体服务态势,将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

猜你喜欢

主讲人读书会名家
名家
名家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10月经典读书会推荐书目《名人传》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名家之约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名家之约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