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2019-03-14陈友民张振涛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23
□ 陈友民 张振涛(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江苏 南京 210023)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大学教育中体育教育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体育精神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被相对忽略。尽管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热爱体育、关注体育,并热衷于参加体育运动,但把体育精神作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迟迟未进入视野。虽然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较为优秀,也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爱国主义情怀。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的文化价值观、某些腐朽堕落的文化生活与消费方对我国大学生的民族文化、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开始呈现出诸多与社会及国家要求不相符的因素,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及政治文明的发展进程。体育精神所表现出“国家兴亡,体育有责”的强烈爱国意识,更科学、更准确、更符合地表述了中国的实际,已经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是爱国主义最具活力的载体和最鲜明的表现。当今大学体育设施健全,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园里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认真研究、充分认识和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特殊的影响力,作为文化载体渗透到校园的每个角落,对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1、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柱产生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呈现出强大的发展趋势,并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给我国大学生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的形成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产生了某些模糊的思想认识,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受到严重冲击。
(1)网络时代,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意识形态尚未成熟的且 “免疫力”较弱的大学生群体自然容易受到侵蚀。导致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荣誉观扭曲、思想颓废,遇到困难常常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来应对,没有梦想,甚至还存在混文凭现象;
(2)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居多,长期以来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再加上社会生活中负面因素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不力;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当;同辈群体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导致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严重危机,部分大学生呈现出只看重个人私利,缺乏社会责任意识;遇事缺乏足够的抗挫折能力与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丧失人生目标和奋斗动力,甚至不懂得爱护和珍惜生命;
(3)经济全球化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世界各国正在缩小彼此间的时空距离,进入所谓的“科学无国界、体育无国界、文化无国界”的全球化时代,由于对全球化缺乏全面而正确的了解,不少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之路,应当用“地球村”意识取代民族国家意识。
2、体育精神不仅承载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和“重在参与”的精神,也包含了爱国主义的厚重价值,是对新时期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具活力的载体
体育精神是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对自身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的一种升华。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它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中国体育人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其固有的生活力的竞争性、承载着的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贡献,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正确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确立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具活力的载体。
表1 爱国主义有不同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2.1、体育精神催生活力的竞争性是构建当代大学生荣誉与梦想的有效载体
电影《火的战车》讲的是英国贵族化的剑桥大学凯阿斯学院考进了一位犹太学生亚伯拉罕。深受种族偏见之苦,一心想成为赢得奥运会百米赛金牌得第一个犹太人,以此来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为参加1924年在巴黎举行德奥林匹克运动会刻苦锻炼,面对许多美国短跑名将,克服心理障碍,终于取得了冠军,为种族赢得了荣誉,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没有任何赞助商、广告商以及有商业资本入侵的时代,完全是靠为荣誉和梦想而战的体育精神,这同事也更准确地表述了“运动能塑造人的性格,培养人的勇气,体现人无懈可击的精神和忠实,协作和责任感”。
体育精神具有催生活力的竞争性,竞争性是体育的固有属性,荣誉与梦想是体育精神永恒的主题。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充分展现了现代竞技体育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和不畏强手、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健儿们恪尽职守、埋头苦干、顽强拼搏,为祖国争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大学作为一个组织体,其内部需要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氛围,尤其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育精神催生活力的竞争性可以作为改变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思想颓废、不思进取等不良现象的有效载体,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弘扬和宣传奥林匹克精神,超越自我的精神,团结奋斗、遵守规则的竞争精神,来实现人类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的理想。为大学生构建正确的荣誉观指明方向,点燃梦想。
2.2、体育精神承载着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培育大学生树立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一个十分必要的切入点和教育载体
建国初期,贺龙对参与新体育建设的同志说:“过去洋人骂我们是‘东亚病夫’,现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顶帽子要摘掉。谁来摘呢?搞体育工作的人来摘嘛!”此话充分说明了新中国体育要承担着“强种强国”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这同样也是毛泽东对体育的基本看法。毛泽东希望借助体育使国民“身强种强”从而达到“国强”。从24岁发表传世佳作《体育之研究》,到延安举行首届体育节 “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光辉题词,不仅深刻地阐述了体育的性质、目的以及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明确提出把体育与“打日本”结合起来,足见体育在国家民族盛衰和兴亡中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
通过竞技体育赛事所表现出的体育精神,在承担历史责任的同时,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最鲜活的素材。体育所承载的社会责任主要是 “强种强国”,要为民族和国家争得荣誉。因此,中华体育精神就表现出“国家兴亡,体育有责”的强烈爱国意识。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致的。每个世界冠军的成长经历就是一本爱国主义的经典教科书,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为此,高校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应着力充分挖掘体育运动所独有的本质功能和独特魅力,发挥体育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有贡献。把世界冠军团队和优秀教练员的历程拍摄成一部充满曲折和浪漫动人的爱国主义大片来观赏,寓教于乐,切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3、体育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独特贡献,是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最好的桥梁和纽带
中华体育精神是新中国一代又一代体育健儿和体育工作者在集体奋斗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对我国体育健儿和体育工作者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精神、公平竞赛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升华,它反映了人类追求进步、爱好和平、努力向上、超越极限的积极进取精神。江泽民曾经特别强调:“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各个行业、各条战线的同志们都要大力发扬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发扬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于创新,力攀高峰,同心同德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从中华体育精神的历史积淀过程来看,它是体育战线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实质上是与中华民族精神根本一致的。从中华体育精神展现的时代特征来看,它与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期的发展路径也是完全一致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发达国家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矛盾与斗争最激烈的高校作为重要阵地,来进行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渗透,企图将“西化”、“分化”的思想灌输给我国大学生。在这个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把握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巩固和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将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体育精神这一现代文明的产物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中所崇尚的“祖国至上、团结拼搏、敬业奉献、科学求实、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精神正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基本准则,是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最后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高校更应进一步认识体育中所蕴含的教育功能,充分挖掘现代体育运动中所富含的人文理念和文化精神,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体育精神,积极倡导健康的体育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精神、公平竞赛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科学求实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充分发挥体育精神在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做到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