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年我国啦啦操研究状况综述
2019-03-14文吉凤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汉430079
□ 文吉凤(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啦啦操是融多种因素于一身的运动,包括体操、音乐和舞蹈等于一体,通过徒手或使用健美器械,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一种新兴体育项目,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以及观赏性。近几年,啦啦操运动项目在我国发展状况如火如荼,它已不仅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积极向上、青春潮流的代表。
强大的科学理论研究是支撑实践长远发展的根基,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啦啦操学术研究领域的面貌以及啦啦操项目的最新动态和前沿问题,本文选取2013-2018年所有啦啦操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795篇论文的数量、质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进行了统计整合和对比,以为我国啦啦操的进一步研究 提高参考。
1、研究方法
以“啦啦操”为主题,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搜索,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对我国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795篇啦啦操方面的科研论文进行研究综述。
2、研究综述
2.1、数量分析
近五年来我国啦啦操文献数量统计得出2014年啦啦操文献数量为126篇,2015年文献数量为161篇,2016年文献数量为175篇,2017年文献数量为171篇,2018年文献预测值数量为192篇,成稳步上升的态势。近五年来啦啦操方面的期刊论文为795篇,这儿数量是相当有份量的。而且从宋纪娟、陈瑞琴在《我国啦啦操研究综述》一文中对2006-2015年10年间啦啦操文献所涉及的内容分析来看,自2010年全国啦啦操联赛的创办开始关于啦啦操的文献研究数量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另外在2014年推出“一校一球一操”模式、2015年打造“一校一品一操”校园课间操金水模式的推动下,我国啦啦操的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对啦啦操的研究也是越来越多。
2.2、质量分析
近年来关于啦啦操方面论文在数量是极为可观的,但是质量才是一个领域的研究水平的体现,而高质量的论文无非就是高频次引用或者发表于核心期刊。对在知网上面搜索到的795篇近五年来啦啦操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核心期刊仅有26篇,占总数比的3.3%,每年发核心的比例相差无几,都只有寥寥几篇。这个数据表明我国对啦啦操研究数量虽多,但是质量欠佳,整体研究水平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在啦啦操很多领域上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2.3、研究方法
通过阅读检索出来的795篇论文,对研究方法进行了数理统计,每篇离不开就是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专家访谈法,这是因为研究都需要理论跟数据的支持;还有很多进行对比研究的学者会使用对比研究法、视频分析法或者逻辑分析法,例如,王科钧运用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16年世锦赛花球啦啦操集体项目前八名成套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苏洋洋通过对比分析法,将国内外啦啦操队伍在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上转体技术与转体类难度的选择进行归纳与总结,探索旋转类难度在啦啦操成套中的价值。另外像耿瑞楠、宋冰,运用实验法对啦啦操专项体能训练进行了探讨,何波用实验法研究了舞蹈啦啦操干预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和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及生物学的关系等这些是进行的实证研究。
但是综合分析近五年来关于的啦啦操的文献,使用的研究方法较为老套,没有出现新颖的研究方法。基本上使用的是量化研究:先做一个问卷调查,然后进行数理统计,会用试验法研究的作者相对较少,能做线性回归分析的作者更是稀少。这说明我国在啦啦操领域的研究缺乏新颖跟创新,这也是导致研究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4、内容分析
(1)研究视野。
伴随着2013年5月ICU国际啦啦操联合会通过了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认证,正式成为世界啦啦操运动官方组织,这一单项协会历史性突破,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也随之走上一条快车道。因此对与啦啦操的研究在视野上有了大的转变,诸多学者已经从国际角度进行探讨,这对我国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是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方奇跟周建社基于中国社会转型及全球化深入、中国啦啦操10余年本土阶段化快速成长、国内和国际啦啦操接轨重要契机出现等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审视和分析中国啦啦操运动自身的发展问题。
张欣、徐中秋对比分析了啦啦操国际新规则与我国啦啦操规则的异同,探究接轨国际啦啦操新规则的挑战与机遇,有力的为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是主体认识和评价的对象,只有在了解研究主题的基础上谈得上对研究的认识与了解,才能对研究状况有整体的把握,对阐述这篇研究有重要意义。只有了解了啦啦操科研论文的研究内容才能对整个我国啦啦操的研究状况有准确的把握。通过对795篇期刊论文进行主题的可视化分析,如表2所示:
表2 近五年来啦啦操期刊文献主题词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到期刊文献中涉及的有对啦啦操基本理论、赛事建设、课程与教学、校园文化、技术训练、产业项目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其中最多的是对推广啦啦操运动价值意义的研究,其次是关于啦啦操技术动作的研究较多,再者就是啦啦操课程教学、校园啦啦操文化以及竞赛规则的研究。
①在啦啦操运动价值与意义方面:刘河杉从多个角度对在校园中推广啦啦操运动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影响啦啦操在校园推广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李胜红、何玲在全民健身的视角下,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啦啦操的健身价值和实践策略;安建宇也从啦啦操运动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方面进行了研究。
②对于啦啦操技术动作的研究:基本手位是花球舞蹈啦啦操特有的技术特征,是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的核心内容,陈瑞琴、陈松等人对啦啦操基本手位在花球舞蹈啦啦操成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编排要素是爵士啦啦操成套动作创编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是提高爵士啦啦操成套动作竞技质量的关键,刘煜、李洪波等人探讨了爵士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要素研究;另外苏洋洋、许波、张瑾等人还讨论了啦啦操中转体类难度动作的训练。除了啦啦操的专项技能技术外,心理因素也是影响啦啦操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徐瑞芳、陈丽妹、周丹、高夏娃等许多学者对影响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自信心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③对啦啦操课程的教学研究:随着“健康中国2030”纲领性文件的出台,许多新的学习模式不断的被提出,曹佳祎在分析体育素养内涵的基础上,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普通高校啦啦操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贾灿、陈肖坩对啦啦操教学提出了分层教学的理论设计;徐豪还用实验法论证了小团体教学法在高校啦啦操的教学中对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学方法随着不同模式的提出应运而生,陶琼探讨了动作示范在啦啦操教学中的作用跟必要性。
④对啦啦操赛事及规则的研究:在“健康中国”纲要的指导下,体育产业健身项目不断发展,这大大促进了啦啦操项目的发展,使其赛事日渐成熟。对于啦啦操赛事的举办,取得满意的成绩是其目标,因此在啦啦操期刊文献中研究赛事状况以及比较规则变化的较多。秦晓、寇磊、田艳春、方熙嫦、谌斐然、林万平、黄建秋、陈章玉等人对啦啦操赛事的发展做了调查性的研究,发现啦啦操赛事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推广程度及其火爆,但是总体呈现出区域性差距,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我国发展做快、参赛人数最多的是深圳、上海等沿海城市,相比之下新疆、内蒙等西部地区城市赛事的举办是及其稀少的,参赛人数也是相对较少。李祥祥、陈丽霞、贾慧琦、耿延敏、何少栖、刘涛、唐超、李先雄等人对国内2014版啦啦操竞赛规则与国际规则进行对比,分析了技巧项目与舞蹈项目在规则体系、评判标准中的异同之处,这有效的为赢得比赛的胜利提供策略。
⑤对发展不足之处的研究:武博分析了了现下发展啦啦操的不足之处,他认为当前啦啦操运动推广存在教练员人数不足、教学能力欠缺、硬件设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参与人员比例失衡、可持续性发展无法有效实现等问题。这启发我们应结合实际开展系列性、专业性指导培训、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的联赛体系、建立合理的市场化推广机制、引入中国元素等发展思路。
综合以上对我国近五年来啦啦操的期刊文献的研究领域的分析来看,研究领域涉及较多,但是大部分都是校园领域的,涉及到经济、康复医疗的根本没有,缺少学科交叉。近五年的啦啦操文献学科分布分析看到体育学科占比最大,其次是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学管理。啦啦操是体育项目,在我国也是在校园中推广较多,所以在这些学科领域中的研究较多;占比最少的是特种医学、图书情报及计算机应用,这进一步表明我国对于啦啦操的研究是缺少学科交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全国啦啦操委员会自2012年组织了“首届全国啦啦操科学论文报告会”,到2018年为止共举办了6届啦啦操论文科报会,每年参会的人数是越来越多,这在思想理论层面对啦啦操的发展有极好的指导作用,但发展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是有待改进的。近五年来关于啦啦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整体论文的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2)研究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老套,没有出现新颖的研究方法;(3)研究中理论论述较多,缺少实证研究;(4)研究领域涉扎推,缺少学科交叉。
3.2、建议
(1)定期地多开展有关啦啦操科研交流和培训活动,提高啦啦操学者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啦啦操科研质量和水平;
(2)注重学者科研能力的培养,从本科教育抓起,要有扎实的科研理论基础知识和开阔的格局;
(3)注重啦啦操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用理论结合实证为啦啦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可借鉴的经验之谈;
(4)加强啦啦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实现多角度、多领域、多学科的融合研究。如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力学等,借助其他学科及领域的相关知识推动啦啦操更好更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