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校学生文化课堂有“温度”
2019-03-14薛立国
薛立国
(北京市芦城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 102612)
1 课堂“温度”的重要性
“温度”本指物体的冷热程度,不过所有情感态度也都有“温度”,不同“温度”铸就不同情感,不同情感增添人生无尽的体验。课堂理应有一定的“温度”,去刺激学生的大脑和内心,让他们体验求知的欢乐,感到学习过程并不痛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推动情感发展,从而使他们主动地感知世界。正如罗伯·梅纳德·霍金斯说:“我的教学观是启发年轻人的心灵,并激发其追求知识的热忱。”
洛克提出:“孩子学习任何事情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僵化的思维和沉闷的气氛驱出课堂,创建有“温度”的课堂。这里这种“温度”体现在教师的精神状态、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态度、师生的融合度、课堂氛围等方面。
体校不同于一般学校,因为过于强调比赛,对文化课重视不足,也因学生基础差,被动厌学,课堂上听不懂、不思考、不参与,课后不复习、不练习,所以课堂纪律涣散,学习气氛沉闷,学习效果极差。因此,如何建立有“温度”的文化课课堂,应当成为体校教师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2 体校文化课堂“温度”的影响因素
2.1 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体校学生普遍持“训练为主、文化课学习为辅”的想法,对文化课不感兴趣。体育专业训练时间多,文化课学习时间少,比赛又常扰乱学习进度,使得其文化课学习效果较低,种种因素导致体校学生在文化课方面有较强的自卑感,表现为课堂上少言寡语,极少参与课堂教学互动,害怕被教师提问,甚至放弃继续学习。
2.2 文化课教学方法与手段
据调查,部分教材的难度与体校学生的学习基础严重脱节,学生对所学内容难以理解,难以提起兴趣。文化课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教育理念陈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管得太死,教学方法单调、枯燥,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少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氛围沉闷,使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参与的主动性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为了打造有“温度”的文化课课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教师个性魅力及师生融合度
教师的自身因素也会影响到文化课堂的“温度”。例如,教师上课时精神状态不佳,学生受其影响也会有气无力、死气沉沉,课堂气氛沉闷;个别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或不够尊重,处理问题时与学生少有沟通或缺乏公正,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反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而难以有效融合,也会对课堂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在知识、业务、修养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魅力,让学生产生信赖感,并善于运用正确的知识、幽默的语言、规范的动作及严谨的组织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提升课堂的“温度”,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3 提高体校文化课堂“温度”的策略
唯有提高课堂的“温度”,才能实现高效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变得有“温度”,真正实现高效课堂与实现价值。
3.1 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体校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克服畏惧心理。通过讲述名人的奋斗历程,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树立信心,克服对文化课的畏惧感。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满腔热情地投入课堂学习。根据“最近发展区域理论”,教师制订客观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更能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设置课堂内容时务必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慢到快,按一定坡度循序渐进,并配合最佳难度的练习,使其逐步领悟知识,树立对文化课的自信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的快乐和进步的喜悦,促使其主动参与课堂互动,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3.2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学生对文化课的兴趣越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课堂气氛就越活跃,也就提高了的课堂的“温度”和实效。
3.2.1 精心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课堂有“温度”的基础。教师需要转变教材观,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尽量选择具有“新颖、易学、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他们上课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新教改”的要求,在组织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之间搭配的合理性。
3.2.2 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合作探究教学法,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已具有的知识能力,结合课堂内容,根据体校学生性格外向的特点,多设计问答互动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课堂当作比赛场,寓教于乐,使思维和授课内容合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既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又为他们提供互动交流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体验、互动、探究的全过程中,合作探究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培养其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教师要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的问题,及时点拨、质疑,引导学生互动讨论,让学生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提升课堂“温度”。
3.3 融洽师生关系,构建和谐高效课堂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只有具备丰富的情感、关注每一位生命的课堂,才是鲜活的课堂,才能受到学生喜爱。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也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教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进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融洽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必然前提。
首先,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可见,充满激情的课堂才是有温度的课堂,教师只有自身充满激情、真情流露,才能让课堂有愉悦、有温度。教师务必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其自尊心,培养其个性,客观地评价学生,少批评、多表扬,充分信任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以情感感染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一个充满信任和期盼的目光,一句和蔼关切的话语,都会在学生心中引起共鸣,并活跃课堂气氛。
再次,陪同学生一起练习、一起讨论、一起合作探究,耐心指导,拉近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情谊。同时,引导学生相互关爱、互帮互学,全身心投入课堂,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帮助学差生克服自卑心理,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氛围,实现有“温度”的高效课堂。
4 结 语
文化课教师要根据体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提高体校学生文化课堂的“温度”,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都充分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真正实现有生命力的愉悦的高效课堂,从而诠释新课改的真实意义。诚然,提高文化课堂 “温度”亦应有“度”,务必以知识技能学习为第一要务,绝不能一味地攀高文化课堂的“温度”,淡化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课程目标。如果文化课只是表面热闹,则既不能实现快乐学习,也达不到高效课堂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