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农民增收问题探讨

2019-03-13栾淞婷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4期

栾淞婷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当前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改善了农村市场环境,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并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促进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现阶段我国农民增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受到农民自身、所从事产业和所在区域三大主要因素的制约,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受到我国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需要加大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物流配套系统、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以及农村劳动者素质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

关键词:商贸流通   农民收入   农村经济   城乡一体化

从更加宏观的视角看,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国民经济和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深刻影响(张红宇,2015)。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向好的一个重要体现,农村经济发展向好则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大环境,因此二者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如何寻找有效突破口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经验表明商贸流通业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逐步显现出显著而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王宇、苏翠华,2016),农村商贸流通业是连接农村生产市场和消费市场的重要桥梁,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和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作用日渐显现。关于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影响农民增收,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影响了农民增收以及如何通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农民收入影响要素与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农民增收影响因素

重视农民收入问题实际上就是重视农村社会的发展问题,增加农民收入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薄弱环节已经严重落后城镇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化趋势有增无减,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与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宗旨背道而驰。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少、渠道单一、缺乏稳定收入等问题十分突出,农民基本生活、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支出逐渐增多,同时又缺乏有效的福利保障,直接导致农民最终有效收入的大幅度降低,“大病返贫”、贫困的代际传递等现象在农民群体中十分明显。因此,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已经不单纯是一个经济发展的问题,更多是关乎农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整体进步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农村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城乡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的逐渐扩大不利于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存在诸多潜在隐患。故而,应当重视农民收入问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农民收入少的困难。

农民收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是受到农民自身、所从事产业和所在区域三大主要因素的制约(陈乙酉、付园元,2014),且在短时期内很难出现较大程度的改善。就农民自身而言,农民劳动技能与城镇地区劳动者相比有很大差距,原始粗放的劳动方式在很多农村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本质上是劳动力所具备的智力资源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而农村劳动者自身思维观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长时期生活在农村地区而无法及时获取外界先进的生产理念,就容易造成农民的劳动素质欠缺。就所从事的产业而言,农民所从事的产业主要是第一产业以及第二和第三产业中较为低端的行业,这些产业或行业价值增值空间有限,大多数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投入以支撑发展,透支的是年轻农民的健康和时间,这类投入可替代性强,因此价格低。就所处区域而言,农村地处偏远区域,与城镇地区之间的空间距离远,同时发展不同步,造成城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使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城镇地区(见图1)。

此外,农村地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存在差距,资金缺乏和流通不畅导致农业产业得不到资金支持,而技术落后则使得农村生产力较低,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也就无法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上述几个方面也仅仅是从表面因素分析了农民收入低的影响因素,更深一层次是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所形成的痼疾始终未得到改善,而且这种痼疾在业已形成的利益格局下被固化。一直以来我國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始终没有较大程度的改观,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下对城乡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同,资源配置失当。

(二)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滞后的原因

1949年以来,我国资源大量向城市倾斜,农村粮食大量支援城镇需求,城市零售业较农村地区明显发达,农业支持工业成为时代特征。形成这种特征与当时的国情有关,短时期内对恢复城市经济意义重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当城镇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农村地区却因资源被消耗、转移而陷入缓慢式发展之中。前述是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原有路径作简单分析,回顾我国宏观经济发展历程,投资、消费、净出口作为“三驾马车”拉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实际上最核心的动力是投资,我国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投资拉动,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样也是如此。学术界关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或发展方式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在此不作赘述。既然是投资驱动型经济,投资的核心区域在城镇,资本对具备强购买力的城镇地区产生敏锐嗅觉,在强大的投资刺激下我国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城镇居民购买力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十分繁盛,而农村地区则在发展中逐渐拉开差距。

城镇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远远优于农村地区,城镇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远远高于农村地区(见表1),城镇地区2008-2016年年均投资额为47.09万亿元,而农村地区只有0.91万亿元,能够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支持的比例就更少。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转型的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既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蕴含着巨大机会。时至今日,包括电商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等在内的新型产业逐步开始进军农村市场,为促进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模式,也带来了希望。

(三)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意义

促进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对改善农村市场、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既有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满足我国农村地区居民的生产以及生活需求(武峰,2017);加快发展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业,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突破口(刘远,2005)。這也就是说,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村消费力,并最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直接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这个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具体分析,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商贸流通业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当地就业,将大量闲置劳动力或从事原始劳动方式的劳动者吸纳到具有现代化经营能力的乡村企业当中,促使劳动要素的价值实现。第二,改善了农村市场环境。商贸流通业在农村市场的大力发展将直接带动当地其它产业的发展,包括物流、电信、交通运输及其它相关服务业,对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意义重大。第三,提高了农民劳动技能。商贸流通企业的进入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具有积极影响,这对提高农民生产能力的作用十分明显。第四,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势必要实现与城镇地区的互动发展,市场中的供需能得到有效匹配,既开发了农村市场,也推动了城镇地区的发展。

综上,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通过就业、市场环境、劳动技能等多个方面改善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环境,对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当前,需要认识到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成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化解这些问题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一)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流通主体更加多元化,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已经逐渐从末端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也取得一定进步,对改善农村经济市场环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我国现有的农村商贸流通业态来看,其发展主要形成了如下特点:第一,连锁配送层次化逐渐形成,以若干大型连锁超市为龙头的企业建立起乡镇连锁配送体系,促进了城乡商贸一体化发展。第二,经营格局开放化特点日渐显著,农村商贸流通机制创新增多,一改过去粗放、低效的流通配送机制,对外合作与交流逐渐增多。第三,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增多,多种金融形式在农村地区大量出现,农村金融发展开始兴起。第四,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交通运输条件和信息技术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促进了城乡之间的互动交流。但是也不得不注意到,相较于城镇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对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存在商贸网点过于分散、商贸流通主体发育程度不高、商贸流通业体系不顺畅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谭雪燕、巫德富,2018)。

农村商贸流通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相对落后,整体发展层次较低,存在多种较为突出的问题制约其发展,具体包括:第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合作组织缺乏有效管理,得不到有力支持,无法真正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之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上存在缺失,多头监管以及条块利益分割导致政策落空,最终影响到农村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总体发展思路缺乏。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缺少整体规划,容易盲目模仿而忽视自身特点,导致经营雷同,市场竞争力不足。第三,产业化程度低。许多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还停留在小门店、小超市的经营业态上,物流配套设施缺乏,整体的供应链管理基础缺失,使得商贸流通业不能发挥其集约化的功能作用。第四,农村人口外流严重,人才缺乏。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需要一定的人口为支撑,既包括从业者,也包括消费者,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大量人口迁移,导致农村地区有效劳动力严重不足,消费水平也难以大幅度提升。第五,信息化水平低。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还是存在一定的障碍,不利于对外经济交流与发展。综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制约了农民增收,因此需要逐一化解。

(二)应对不足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建设。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应当有序推进,合理安排,不能盲目模仿,不顾当地实际情况,需要在对区域特点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全面调研、系统规划。其次,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建立在完善的物流运输系统之上的,包括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和先进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前者是基础设施,后者是运营模式。农村地区与城镇地区之间物流运输衔接环节多、效率低,导致物流运输成本高、时间长,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典型特征,导致农民和消费者最终利益受损。因此,应当逐步改善现有的物流运输体系,一方面是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优化物流配送模式,降低中间环节的成本支出。通过逐步推动发展,打造集交易、仓储、展示与加工、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批发交易型配送模式。再次,努力提高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交互传递市场供需信息,促进资金、人才、技术的有效流通和配置。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应当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城乡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涉农企业、农贸市场、物流企业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区域物流中心及不同层次参与者的信息与功能需求。最后,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力要素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智力资本才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这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日渐明显。农村地区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生产方式落后,科学经营理念缺乏,导致农村生产力较低。为此,需要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培育现代经营思维,积极兴办乡村职业教育,传播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理念,从而整体提升农村劳动者劳动技能,以促进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张红宇.新常态下的农民收入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2015(5)

2.王宇,苏翠华.农村商贸流通滞后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3.陈乙酉,付园元.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与对策:一个文献综述[J].改革,2014(9)

4.刘远.农村商贸流通业的滞后要素与提升思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5(11)

5.武峰.基于农村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商贸流通体系的构建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33(1)

6.谭雪燕,巫德富.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策略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