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阅读时代的“悦”读
2019-03-13张丽
张丽
现在的我们已经进入大阅读时代,各种试题都在往大阅读、宽阅读的方向发展,各类文体和阅读量都有涉及和提高。为此,我们规定了每学期阅读的数量和范围,也提供了阅读篇目和练笔要求,各种征文比赛更是层出不穷。
我们的学生有怎样的阅读习惯呢?在沉重的各科考试压力下,学生不可能在课外阅读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读书的习惯,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即使是教师强制要求阅读的作品,他们也是缺斤少两,这就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比如,《三国演义》的阅读,很多学生买来了简装版,只看每节故事简介,这让我们非常头疼,这种直接背离阅读初衷的阅读方式却是很多人采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教师相应的指导,学生的阅读状况将如何发展?我们该怎么做,引导学生从被动阅读转为主动“悦”读?
首先,与现代文相比,学生普遍不喜欢文言文。所以,要打通学生心理上的古今文章的隔阂。比如,明人李贽在《童心说》中提出“童心者之自文”的思想,意思是说有童心的人,自然可以写出好文章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共识:若顺应自己的真感情,尊重个人的不同精神品格,自然而然便会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然后,适时引入冰心、迟子建等作家作品进行阅读赏析。如此学生会觉得古为今用,古今相通,不再觉得古文艰涩难懂,并且觉得有些今文之所以优秀是有古人文学理论支撑的。
其次,学生的阅读往往有功利化的考虑。这点不用否定学生,可以因势利导,将阅读和学生的日常考试合二为一。阅读内容考试化,将课外阅读的内容,利用考试的形式来检测,不但起到督促的作用而且让学生不再觉得阅读是额外的负担,而是有助于考试的一项内容,从而乐于去读。比如,寒暑假,可以给学生布置古典文献的阅读,要求学生积累书中的成语与名句,并且写出一篇读后感,开学后组织考试。同时,平日的语文试卷也可融入假期阅读的内容。比如,作文也可取材于假期阅读的书籍,语言表达题中有机融入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例如,子贡的形象等。利用考试的形式,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切实有效的方法。
再次,教师无论在课下还是课堂都应自始至终起到启发引导作用。給学生推荐阅读文章,又不过分地代替学生选择。对于具体问题讨论,不过分地参与学生思考,而是放手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当学生回答的并不理想之时,要非常有耐心,语言要有亲和力,这样无形中就给学生卸下了思想包袱,激发了学生阅读诸如古代小说的兴趣和信心。比如,在讲《蜀相》时,设置三个目标: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探讨人物出场艺术及其效果,简要赏析诸葛亮形象特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艺术都涉及侧面烘托的手法,互相补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理解。探究人物出场艺术后,接着分析诸葛亮形象的特点,学以致用,且能将主人公形象分析得更加深刻,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悦”读的成就感。
大阅读时代的阅读工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撑,一定要不断探索,和学生一起走出一条“悦”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