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存
2019-03-13戴浩羽
戴浩羽
那一天在梦里,见到了旧时的老院子。
那里都是青砖黛瓦一块块垒起来的,灰白的高耸的墙里,瓦缝参差间,又生了点点新意。屋顶有一串串的瓦松,团簇在一起,好似许多尖尖的小塔,有时开出一点点白色的小花,竟也有了飞翔之感。院子内光线阴暗,破败的灰墙上的点点青苔,更是终年亮着一身子鲜绿,像夏天四处飞溅的水花,清亮亮的。
一直都很喜欢傍晚,喜欢傍晚橘子味的夕阳,喜欢看橘黄色的霞光映在人们的皮肤上。这时,无论是大人们晒得几近泥土色的黝黑的皮肤,还是孩子们水嫩的奶白色的皮肤,都呈现出一味酡红,许是橘子味的汽水把人给灌醉了吧,男男女女都醺醺然的。“都出来吃茶了!快点嘞!”不知谁家一声吆喝,男人们扛着木桌,女人们端着木碗,后面还有一群端着小板凳的小家伙们,“蹬蹬蹬”的腳步仿佛赶往一场盛事,又好像有了行板的节奏,清冽而悠长。先倾洒清水,尘埃沉降后,再在地上支起小木桌。说是吃茶,可小菜却也丰富。一盘盘摆上去,螺蛳,河蚌,咸菜,咸鸭蛋切成两半。大人们一边乘凉,一边谈论庄稼、天气和生育。偶尔小抿一口茶,笃定悠闲地吃完一顿露天的晚餐。孩子们跑累了,拿起一杯茶便全然不顾地吃下去,许是苦着了,皱着眉头吐了吐舌头,一会儿便和小伙伴们撒欢儿去了。天色渐暗,蚊虫蜂拥而来,人们就收了桌子回屋睡觉去。晚风拂过树梢,翩翩黄叶四边飞舞着,空气中漾起一阵草木微涩的气息。这气息,就像是冬天里,三分红枣,二分枸杞,二分沉香,用文火慢熬出的清香,撩人心脾,人们梦见庄稼在微笑中唱歌。
吃茶好像不似品茶那般的雅致,但它混着浓浓的乡土音更显情意充沛。吃茶吃的是人生百味,有人味觉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风。
老院子不如城里的楼房住着舒适,院子小,人口密集,家家户户如在一个大舞台上,哪一家的喜怒哀乐,就如同晚饭桌上的谈话内容,都展露无遗,是不会成为秘密的,所以邻里之间都融洽万分。但年轻人是不屑于住这种地方的,他们向往霓虹灯下的城市,即使他们再也不能诗意地栖息了。老院子多像一个慈眉善目的老母亲在守望着,守望着生死息居的土地,也守望着风尘仆仆归来的游子。
有一对在山东卖大枣的夫妇,带着一个小男孩也搬了进来。在院子口开了家小店,卖点核桃大枣给村里人。原本寂静的屋檐下又有了生气,晾起的衣衫,远远看去,飞花一般,又像极了舞动着的蝶,亮进了人的眸子里,迸溅开一层细碎的光,蕴了点暖意。
山东夫妇不会说本地话,他们的家乡话老人们也不怎么听得懂。而他们家的小家伙,胖胖的,奶白的皮肤真是能掐出水来的,老人们欢喜,总会逗逗他。
我是不太喜欢他们的,山东女人总会吆喝孩子们到店里坐坐,然后忽悠你买点东西吃,他们家的大枣甜得不够,核桃却又苦得过了。山东女人总是锱铢必较的,跟小孩子也非要凑够价钱,少一分都是绝不肯的。再说他们家的臭小子,总爱扯女孩子头发上的皮筋,那时,是买不起许多皮筋的,总是用松了也不肯丢,他一扯就弄散了祖母给扎的精致俏皮的羊角小辫。都撒开腿跑啊,披头散发地追啊,在房子间窜来窜去,追着追着也就不知道他猴到哪里去了。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两三年过去了。老人们在树下择菜,望着快乐的孩子们,他们也笑,感慨着日子过得飞快,孩子们都这么大了。
时光熟悉得让我们误以为那些个素年锦时都是不会流走的,我们会一直那样,有着圆溜的眼,对什么都好奇,永远还怀着惊喜力,大声笑,快乐得不得了。转眼间,小家伙们都该上学了,我是要去城里上学的,我记得那里有彩色的气球,有漂亮的裙子和甜甜的巧克力,山东夫妇家的孩子则是要回山东上学去。一大早,院子里就乒乒乓乓响了个不歇,破旧的箱箱奁奁被放在门口,许多东西被清理出来,舍不得丢掉,全都被装上车,这里面真是不知道要藏匿多少年华多少梦啊。在村口,山东女人给每个人都送了点枣子,还抓了一大把核桃塞在我脏乎乎的小包里,揉了揉我的脑袋,说:妮子要上学了,要好好补补脑筋,将来要去山东玩啊。我抱着娃娃,心猿意马地点着头。老人们呢,则是硬要塞给她家孩子点钱,这个给五元,那个给十五元,说是给孩子买点笔啊纸之类的。山东夫妇感动得几乎站不住,只一个劲儿地说谢谢大家这么多年的照顾。许是孩子没有忧愁,挥着小手,和老人招手告别。那笑容啊,灿烂得如同盛放的野菊,有大把大把的阳光息在里头。车很快消失在一阵黑烟里,烟里飘散的是那声带着哭腔的:“妈妈,我们是不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小孩子真的没有忧愁,很多年后才能渐渐明白,那些笑容,那些眼泪,那些分离,那些生活,不用刻意删繁留简,也不用刻意把他们雕刻成花。经年以后,颠来复去地看,里面装的,不过是一味天真。
梦醒了,梦里闲情几许落花几多都未曾深记,但留一抹温情在心头捂着,该去上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