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生物教学中“动”起来

2019-03-13张彩辉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活动课堂教学

张彩辉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活动化教学,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同时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激发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快乐中学,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18-01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生动活泼地去探索,积极热情地去交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也是生物学科本身教学特点的需要;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还是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活动化教学”是实施新课程学科课堂教学较为适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我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关键是: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一定要抓住活动中的“动点”,设计好“动法”,“激活”学生。

1.寻找“动点”

“科学、人文”的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动点”。“科学、人文”的学习氛围即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自我实现的条件是主体发展的前提。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动点”。如在探究《人的反应速度》时,我首先参加了表演,一次、两次、三次,其中我有成功、也偶尔有失败。成功时,同学们为我鼓掌,失败时为我叹息。此时,师生的关系已经拉近,在不知不觉中已激发了学生“动点”,当我刚停下,许多同学争着“试一试”。当即请两位同学上台比赛。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此时自然引出课题,再顺势启发:反应速度还与哪些因素有关?你想探究反应速度在哪方面的问题?学生:“反应速度与人的性别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高矮有没有关?”“反应速度与人的注意力有关吗?”“反应速度与心理素质有关?”等等,全班一下提出了30多个不同的问题。人文、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放飞学生心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极大发展。紧接着我鼓励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定探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探究实验。整节课大家在快乐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2.从生活中挖掘“动点”

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是接受教育、学习理解的基础,所以,要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来学习,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生物知识,学会生活。如在讲《鸟与空中飞行生活相适应特点》时,折纸飞机是大家从小就玩的游戏,但要折得好,飞得远也不容易,有一定技巧。课堂上通过折纸飞机比赛,看谁的纸飞机飞的最高最远,研究分析飞得高远的原因:纸材质轻还是重;纸大小;飞机翅膀大或小;机头折法……最后引导得出纸飞机要飞得远,必须解决“三个力”:重力、阻力、动力。那“鸟是怎样解决空中飞行的这三个力?”引导大家分析讨论课本中资料,总结得出鸟适于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水到渠成。现实生活为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活动内容。只要留心,就会发现无处不有丰富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

3.创设教学活动情景,激发“动点”

通过猜一猜、听一听、讲一讲,动一动活动,极大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发很多疑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也真正活起来。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穿插在相关的课堂教学中,也为生物活动教学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条件。根据初中生物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设计以下几类活动:

游戏类。学生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在游戏中,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发展。教学中我们常采用拼图游戏、竞猜游戏、填字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如:在初一《营养物质》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医生与病人》的游戏活动。当教师投影出某种营养物质缺乏的疾病名称,“病人”说出该病的主要症状,请“医生”诊断,并提出合理建议。同学们踊跃参加,通过医生与病人的扮演活动,同学们轻松、愉快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制作类。“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在课堂上,我们设计许多制作活动,如:细胞模型、人体骨骼模型、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的模型制作,环境污染课件、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同时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直接体验与感悟,是难以充分发挥活动教学的特殊功能与价值的。

以上的各种活动过程需经历亲身实践,记录数据,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等综合过程,眼、脑、手、全身并用才能完成。其中动手实践是个核心环节,体现了活动的本质特点,离开这一环节即失去了活动的特点。

总之,教学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用眼、用口、用脑,在活动中启动多种感官获得直接经验,在实践和体验中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刚.细节决定成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两点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

[3]徐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文理导航(上旬),2010年07期.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学活动课堂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