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2019-03-13纪建军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现状

纪建军

摘要:面对教育信息化大潮,如何提高自身信息化素养,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高,使之更切合教学实际与学生需求,是当前中职德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06-01

信息化教学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课程有效地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信息处理能力、主动的终身学习者。

1.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现状

1.1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误把多媒体教学等同于信息化教学。二者有着本质区别,多媒体手段仅仅是信息化教学中的一种,而信息化教学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然而,我们很多德育老师没有意识到二者的区别,没有根据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仅对资源进行简单堆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不科学,呈现方式不符合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出来,这样的课堂还是传统教学模式,而不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再者德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有待提高,它需要教师掌握使用计算机制作课件、对网络驾驭的能力。不能自如地运用技术解决学科问题,也不知道运用怎样的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是德育老师必须重视和面对的一个方面。

1.2德育课教学资源建设滞后。德育课的教学资源时效性极强,在讲解观点时经常要结合案例、事例,而案例事例尽量要用到最新的,十年前或者五年前用的案例再拿到现在的课堂上,必定是脱离时代、脱离社会、也脱离学生,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我们的教学资源必须经常更新、丰富,而当前适合中职德育课的教学资源缺乏且质量不高,很多资源只注重表面形式而不注重资源本身的内容。在资源开发和共享上也明显滞后,缺乏统一标准,在资源开发上各自为政,彼此间缺乏合作与协调,资源建设重复进行。

1.3学生的主体地位地位没有突出。很多所谓的德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教师仍主宰课堂,仅把信息手段当作灌输知识的工具,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没能调动起来,很难真正进行知识建构,知识是教师“塞给”的,而不是学生自主探究而来的,这样,学生的能力培养不起来,创造性思维和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应有发展,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竞争中必将落后、落伍。

2.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的对策

2.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每位德育老师都是当仁不让的信息化教学的践行者,要积极将信息技术、资源融入到课堂中,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意识到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有些课题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解决的我们就应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哗众取宠。传统教学有其优势,信息化教学并非完美无缺,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是我们课改的方向。如教《职业生涯规划》第1课“发展职业生涯要从所学专业起步”中的“职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这一内容,让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再结合事例讲解就能达到预定教学效果。中职德育课老师肩负任务比普通中学老师的任务重,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外,还要对学生的就业、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懂得运用网络吸取最新资讯、信息例如当前的就业形势、国家的相关政策等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2.2加强交流,共建资源。在建设教学资源方面要加强多方面的交流,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与本校其他学科教师间就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可拓展学科的视野;再如与兄弟校德育教师在资源建设上的交流,加强资源建设合作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进一步增强德育课针对性、实效性,以此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和更新,可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并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2.3调整角色,改进教学。要调整传统的师生地位观,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精心为学生筛选和组织学习资源,使其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如在传授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第二课“性格及其调适”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一份任务书,要求同学利用网络这一工具来完成任务书:首先上网测试自己的职业性格并通过资料搜索完成任务书上的其他问题,由于是对自我的探索,学生很感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分享任务书内容,在分享中学生进行着知识意义上的建构:不同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推销员和办公室文秘对从业者的职业性格要求截然不同,而同学们的职业性格可能和想要从事的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不一致,怎么办?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讨论中形成的不同观点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探究,在探究中同学们又形成了這样的知识建构:人职匹配是最理想的状态,当无法实现时,我们要主动改变自己,调适性格适应职业、适应社会。当同学有了这样的知识意义建构时,便是突破了难点(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的不同),同时也把握住了本节课的重点(性格能调适)。整个过程借助信息化手段始终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原则,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合作探究中进行自主的知识建构。

总之,实施信息化教学势在必行,每位德育老师应明确当前形势,进一步优化校园信息化建设,提出有益于教师教、学生个性化学的对策,努力提升自身素养,改变观念,实现信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完美结合,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更好地推动中职德育信息化教学实施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中国电化教育,2001.8.

[3]罗辉,陈松涛,安川林.信息化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

[4]徐仁坤.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建议.网络科技时代,2008.

猜你喜欢

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现状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