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浅探

2019-03-13钟永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小学数学对策

钟永艳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课堂导入重视不足,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不足是影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效果的主要因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多元化的课堂导入形式,如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等,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创新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66-02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导入可以说是“良好的开端”,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的数学学习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课堂导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夯实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艺术。

1.影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效果的因素

1.1教师对课堂导入重视不足。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取直切主题式的课堂授课方式,对课堂导入的重视不足。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课堂导入的概念,或者他们对于课堂导入这个概念执行的十分淡漠,或者在课堂上根本没有导入这个概念。这样的教学思想,导致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严重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阻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1.2对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不足。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资源、视频资源、微课教学手段等有机地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不断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优化课堂导入的目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对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不足,导致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没有被充分运用到课堂导入环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效果,影响了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

2.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形式

2.1复习导入法。

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所以,对于学过的知识,我们都要及时的去复习和巩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上新课之前,可以把与新知识有关联的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并根据教学内容选取正确的教学方式。譬如在教“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章节的内容之时,教师可以让准备一个可拉伸的长方形木框,在授课时,把长方形木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计算出长方形木框的面积,然后再把长方形木框进行拉伸,使其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框,随后再让学生根据图形进行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面积有什么联系呢?这样一来,学生既复习了已经学过的知识,也为学习新知创造了条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情境导入法。

相对而言,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的掌握新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比如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在教“小数乘整数”这一内容之时,可以根据教材创设真实的情境:今天阳光明媚,小芳和她的两个朋友准备去放风筝呢,三个小伙伴来到卖风筝的店铺前,他们都想买那个漂亮的燕子风筝,一个燕子风筝是6.8元。同学们,那你们快帮他们计算一下,买三个燕子风筝要花费多少钱呢?

2.3游戏导入法。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因为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游戏是最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游戏也备受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并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合理的游戏,让游戏在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从而在调动学生感官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新知识,从而促进其大脑思维的开发,收到一举多得的功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可能性》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学工作者就可以利用“击鼓传文具”的游戏来进行对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新知。

3.小学数学课堂导入艺术

3.1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形式。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形式很多,除了上述的复习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游戏导入法之外,还有故事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生活导入法等。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当采取单一的课堂导入形式,而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课堂导入形式,丰富小学生的视觉,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本節课,教师采用了复习导入的形式导入新课,在下一堂课中,教师可以科学运用情境导入法,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全面提高课堂导入的效果。

3.2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手段有机整合到课堂教学中,是激活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取得好的课堂导入效果。例如在给学生讲五年级数学(下册)的折线统计图这一课时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看一些学生之前接触过的统计图,以图形的形式直观的给学生展示即将学习的知识,图形和文字相比,图形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更快更好的理解。又如,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视频、图片等导入形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为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效果奠定基础。

3.3强化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强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样,教师所设计的教学内容,采取的课堂导入形式方能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同时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强化学生主体性的课堂导入形式,对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通过多元化的课堂导入形式,科学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手段,创新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鲜旭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7(32):36-37.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小学数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