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探讨

2019-03-13张志伟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发展京津冀

张志伟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以京津冀地区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作为理论依据,对二者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及其影响因素,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如何促进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流通网络   区域经济发展   协同发展

流通网络的构建会极大促进流通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产值增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因此打造京津冀流通网络和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二者之间存在高度耦合。在京津冀流通网络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流通网络的构建遇到了很多现实问题,例如北京、天津和河北这三个地区之间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政策导向的不平衡、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严峻等,阻碍了流通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而三个地区之间自然资源、政治地位、发展速度等差异也使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京津冀地区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拥有重要意义:通过在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建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不仅能够发现流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力,还能够测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流通网络建设的反作用力,从而弥补之前单一的研究结果,建立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完善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体系的理论框架。其现实意义在于:改善流通产业分散局面,建立全面系统的流通网络,从而优化流通产业的结构,使其能够更好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更高的经济水平带动流通网络的优化布局,从而实现二者的同步发展。

京津冀流通网络的现状分析

流通网络的布局尚需改进。流通网络作为一种网络组织,其有效性在于通过对区域内部各主体需求进行精准定位,在此基础上借助于企业的规模化效益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使得京津冀三地区在区域内部实现良性竞争,促进协同发展。当前在京津冀地区内部,流通产业的先导性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基础交通设施不太健全,使得周围区域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也丧失了其公益性的积极作用,此外也无法完全保障其区域内部的消费需求。归其原因,还在于其网络布局存在不合理,没有形成广覆盖的网络形态。

区域内部各地区发展不协调。具体而言,北京由于其地理位置、政治环境因素,在京津冀区域有着巨大优势,占据领头地位,具有非常强大的虹吸力量,能够充分运用其周围区域的自然、人力等资源。相反,其辐射作用则不够明显,使得其区域内资源无法得到双向流动,加大了区域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性,造成京津冀地区在社会产值、企业规模、产业结构等多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区域内部企业竞争力不够。流通产业是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过渡的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我国经济领域中占据先导地位的产业,因此,为更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充分发挥其网络协同作用,加强其企业竞争力,强化其产业实力才能提高其行业效率,从而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以零售业为例,京津冀地区在便利店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有很大不足,据资料显示,北京、天津及石家庄的便利店综合评估在我国省市的便利店评估中所处名次并不靠前,其便利店的增长率以及24小时的便利店比例较低,此外,目前京津冀区域的便利店主要是商品销售服务,其便利性服务程度尚不够高,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的实证分析

在京津冀流通网络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研究上,可以将京津冀流通产业和区域经济作为两个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建立一个复合系统。

在对京津冀流通业子系统的指标选择上,本文选取了规模指标、效率指标和结构指标;在对区域经济指标的选取上,本文选择了总量指标、效益指标和结构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为了研究结果的公允性,本文选取的数据为2010-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相关统计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2017年的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凤凰财经网站等,见表2、表3所示。

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现状的数据说明。通过表2数据可以看出,自2010年以来,流通业增长值、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流通业从业人员和货运总量一直都是递增的,2017年以上指标比2008年分别增长超过8000亿元、1500亿元、120万人、270000万吨,可见其增长速度很快,流通业规模扩大迅速;流通业增加值占CDP比值在2010-2017年間呈现出波动中上升趋势,且基本高于15%,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值在八年间增长了约5%,产业结构得到改善,其贡献率虽然不太稳定,但整体处于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从表3可以看出,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2017年比2010年增长将近两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28000亿元,总就业人数增长超过1000万人,说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总量较为可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超过了50%,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稳步增长,说明其产业结构在不断完善;区域人均GDP在2010-2017年间持续增长,2017年比2010年增长近两倍,说明其经济效益在不断提高。

通过对表2、表3数据的整合及运算,得到京津冀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协同度数据,见表4所示。根据表4分析出以下结论:第一,京津冀流通业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以及协同度皆处于上升状态。通过图1可以明显看出,2010年到2017年这八年间两个子系统都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而从协同度来看,虽然处于波动状态,其趋势是上升的,且都大于零,说明京津冀流通业子系统与区域经济子系统存在协同关系,能够促进相互发展。第二,京津冀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增速高于流通业子系统。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京津冀流通业系统的有序度与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有序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但是,其区域经济子系统一直高于流通业子系统,这可能是由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对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第三,京津冀流通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性还存在上升空间。结合表4和图1来看,流通业子系统与区域经济子系统的协同发展度虽然都大于零,但是基本都在0.05左右,不是特别高,并没有将二者之间应有的协同作用更多发挥出来,应该进一步发展流通行业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流通网络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优化区域内部统筹发展,推动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经济实力,为推动流通网络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京津冀流通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目前,在京津冀区域发展过程中,从三大产业的比重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和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为接近,但第三产业的发展较为迟缓,没有占据较为有利的地位。从流通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北京和天津的批发零售业具有较大的优势,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竞争性,但北京的流通业规模较天津和河北来说还是有很大差距,而河北的产业结构则明显与其他二市有所不同,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发展不具优势,物流业发展则较为迅速,但在其省内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区域内部的不平衡以及各省市内部的不平衡阻碍了流通网络布局的进一步优化,难以实现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

流通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流通壁垒会阻碍区域间经济、自然等资源的相互传输,从而降低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产生抑制作用。通常表现在某一地区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来保护本地区的流通产业,防止其他地区流通业“走进来”,或者抬高进入成本,对流通环节设置关卡,从而造成区域内部不同地区间标准不一致,长期以往,会加剧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使得京津冀流通网络的构建更加难以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难以实现。

没有对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专业性的指导。虽然国家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的重点战略目标,也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但是对于如何从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两个角度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并没有具体的方案设计,随着流通业作用越发明显,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需求越发明确,京津冀流通网络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对于其专业化的指导意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优化京津冀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找准自身定位,优化产业结构。要想促进二者的协同发展,离不开内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对于京津冀流通业来讲,要进一步加大其创新力度,充分利用新时代先进的技术条件与设备,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京津冀区域发展,要充分了解三个地区的优势与劣势,以实现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对于北京市来讲,充分利用其首都优势,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与科技创新领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河北省要减少其他两个地区的虹吸作用,积极淘汰过剩产业与劣势产业,优化具有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天津市具有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优势,因此可以重点发展高级制造业、高科技等新兴产业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总之要立足于自身发展优势,以区域分工协作为方式,提升区域总体经济实力。

消除区域流通壁垒,给予充分政策支持。京津冀区域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还会造成信息不对称,进而影响流通效率阻碍一体化发展。因此,各地区政府应当在区域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流通体系,为区域内经济要素的自由流动敞开大门;三地政府应当对三地的协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适时适当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流通网络信息平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服务成为主流,传统的人工流通行业市场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京津冀地区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区域内部的流通网络与区域发展的信息分享平台,使其内部能够加快信息传输、减少流通成本,并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优势提高京津冀地区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其协同发展能力,从而提高其区域总体经济实力。

加强京津冀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京津冀区域不是一个独立的经济体,作为三大区域经济体,应当加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的经济合作,充分吸收外部经济体的优势资源,逐步建立起自然资源、人才技术资源等相關资源的良好互动传输,谋求经济合作共赢,以更好促进我国北方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立足于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重视度。促进京津冀地区流通网络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协同发展,离不开外部因素的影响。流通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逐利性是其根本利益所在,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互相作用,因此,在流通产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应关注其社会福利的创造,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服务意识,这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自愿性,还需要政府加强其宏观政策支持,充分调动起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京津冀区域内部流通产业与社会层面的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郭茜,庄菁.京津冀物流设施一体化发展路径与水平测度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3)

2.李丽.我国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同演进分析[J].财贸经济,2014(1)

3.裴小兵,许庆涛.京津冀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效率时空耦合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

4.盛亚,郑书莉.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7)

5.邓阳.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流通网络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6.彭晖,李佳.京津冀地区流通业与制造业共生关系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

7.秦莎莎.京津冀流通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发展京津冀
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