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高职《经济学基础》中的运用
2019-03-13周玉荣
周玉荣
摘 要: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以实践教学为主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该门课程偏理论,课时相对不足。本文基于项目式教学的理念仅就采用什么具体项目引导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构建以任务驱动为主、自主学习为基点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学基础 项目式教学 任务驱动
一、《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关于经济学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处于“学生听不懂,教师教学累”的困境之中,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经济学基础》教材内容大都选自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较强,而经济学的知识又具有实践性强、更新快的特点,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缺乏兴趣;同时针对以实践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来讲,课时相对较少,传统的理论式教学无法完成;且经济学的实践教学难度较大,无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就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我想构建以“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高职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经济学基础》中的运用
项目式教学源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以信息化教学为基础,重点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强调“教中学、学中做”,用较为完整的项目实施教学活动,力求在实际教学中将经济理论和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首先,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了《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基于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学习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以及市场失灵与矫正。本文主要选取价格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两大内容,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运用“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结合微课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作为营销专业学生,分析消费者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根据营销人员的岗位能力需要确定教学内容。项目的选择和任务的分解是关键,该部分以”消费者与销售者的博弈”项目进行说明,具体的教学实施如下:
(一)任务导入:小敏同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一名学生,借着暑假在商场找了一份临时推销的工作,店铺有男装和女装,但不知道如何给顾客推荐,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学姐寻求解决方案。
教师活动: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去商场进行购物体验”任务,引出本次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去进行购物体验,再进行角色扮演。
(二)预习、查询:效用相关知识
教师活动:布置预习任务,制作微课。
学生活动:预习、通过学会平台查看微课视频,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方案,形成理论基础。
(三)任务实施:“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案例引出效用,运用喝水比赛体会什么是效用以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购物体验角色扮演理解消费者均衡和消费者剩余,最终小组讨论得出解决方案。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梳理用到的理论知识;组织学生参与喝水比赛,引导学生分析消费者最满意的状态,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进行疑问解答。
学生活动:分析案例,并结合课前微课视频提出疑问,理解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等概念;参与喝水比赛,分析整个过程自身的感受变化,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通过角色扮演,分析消费者和销售者的不同心理和行为,最终总结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并给出解决方案,重点注意其中运用到的理论知识、工具等。
(四)任务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并指导学生进行互评。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进行互评打分。
三、“项目引导 任务驱动”方法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中将经济学的基础理论融合到每一个任务,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改变了“填鸭式”课堂,大量的案例融进项目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重要的是项目式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了团队协作的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申益美,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设[A],当代职业教育,2011;(7)
[2]白兆慶,项目式教学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A],山东纺织经济,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