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构成要素研究

2019-03-13李健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构成要素盈利模式

李健

摘 要:农业是我国第一大产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必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同样关系到国计民生。农业上市公司代表了现阶段我国先进农业生产力,也承担了我国农业体系转变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任务。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决定了农业产业链的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国家对农业上市公司一直都有扶持政策,例如财政补贴政策、贷款贴息政策等,但是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不好。2017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为-21.57%,净资产收益率较2016年下降了近30%。导致这些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好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整个农业行业的经济环境不好,农作物价格下降,但主要原因还是从农业上市公司自身来找出。近年来,虽然农业上市公司主要盈利的业务并未进行根本上的变化,但是农业上市公司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例如,休闲旅游业、产品深加工业、房地产开发业等。但是这些多元化的经营非但没有额外的增加企业利润,反而一些产业会降低企业的盈利。本文认为主要还是这些农业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盈利模式,对自身盈利模式定位不明确,才导致其自身发展水平受到严重的束缚。综上所述,本文认为通过分析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继而找出盈利模式中相对薄弱的环节进行改进,提升盈利模式的有效性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构成要素

一、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通过阅读大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外学者对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的研究还是比较早的,美国经济学家亚得里安早在2007年就提出过盈利模式是指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利润为核心,实施构建稳定的盈利点、忠实的盈利客户、科学的盈利路径和坚实的盈利护盾等经营活动。近些年,我国学者对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一些人認为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由五部分构成,分别为盈利增长点、盈利来源、盈利杠杆、盈利屏障和管理团队。这五种构成要素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使得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五要素的观点并不完善,并提出了七要素的关键点,其中新提出了盈利环境和客户价值两种要素,使得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更加的丰富和完善。本文的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采用的就是七要素的观点。

(一)盈利环境

盈利环境的定义是对企业盈利活动产生影响的内外部条件总和,包括企业外部的宏观盈利环境和企业内部的微观盈利环境,如政策、经济、人文、环境、技术等各个方面。

(二)客户价值

客户价值的定义是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整体效用的评价,是对企业工做成果的一种反馈,对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三)盈利点

盈利点是指农业上市公司提供的能够持续稳定创造利润的产品或服务。持续稳定的盈利点首先确定市场供需关系和顾客的喜爱偏好;然后明确企业提供的产品首先要为消费群体们实现价值,其次才是能够为公司带来盈利。但是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很多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最终导致产品或服务不能为企业创造盈利。

(四)盈利来源

盈利来源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它指的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们,及企业的客户们。企业要实现理想的盈利来源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理想的盈利来源应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全体;其次企业应该明确行业的供需关系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然后企业针对客户的需求和喜好有充分的认知。只有做到以上几点企业才会拥有理想的盈利来源,为企业带来持续稳定的盈利点,使得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五)盈利杠杆

盈利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投入。杠杆一词属于物理学的范畴,但盈利杠杆巧妙地运用物理学的原理来生动反映出经济学的原理。

(六)盈利屏障

屏障一词意为护盾,保护膜的意思。盈利屏障就是企业为了防止利润下降,提升行业竞争力而实施的一系列活动。盈利屏障和盈利杠杆都指的是企业的投入,及所发生的费用。盈利杠杆通常被生动的比喻成撬动“面包”的板子,而盈利屏障就是对属于自己的“面包”的防护。

(七)盈利家

盈利家生动地反映出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优秀的人才们,他们善于利用企业的自身优势,能够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使得企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存在问题

(一)分散的盈利点降低了主业竞争力

“背农现象”是指企业跨越一个或以上的非行业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经营方式或拓展行为。在 94 家农业上市公司中有 22 家企业存在非农化经营,且分布的行业比较广泛,房地产业、商业贸易、化工等行业都有涉足,直接导致投资分散,核心竞争力下降。

本文认为造成“背农现象”能够从以下两方面解释:首先,农业行业本身的特性。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自然环境的不可抗力造成了农业行业的不可预见性,农作物成熟期长,供需关系紧张,投资风险大等各式各样的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持正向收益不得不涉足其他行业。其次,政府宏观政策对农业行业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虽然政府每年都会根据整体行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经济形式来进行政策变化,但是始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这样就使得一些上市公司不得不进行非农行业经营活动来进行风险分散。

(二)薄弱的盈利屏障侵蚀了利润空间

国内的农业上市公司目前还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式来获取利润。很少有农业上市公司对农产品的研发这一方面很重视,国内目前也只有龙平高科、莘荃高科这样的高科技农业企业每年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投入。这样长久以来就会使得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下降,使得盈利屏障薄弱,就不能很好的对盈利进行保护,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就会很差。

三、提升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模式有效性的建议

(一)明确盈利模式定位

1.确定盈利源的目标

确定盈利源的目标就是明确盈利模式的定位,就是对顾客群体、生产产品样式、目标市场的规划。假如企业的盈利源目标是高消费的顾客群体,企业就可以实行差异化战略,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深加工或精加工,提供高附加值、高档次的产品,这样既可以满足高消费水平的顾客,也可以为企业带来足够多的盈利。假如企业的利润源目標是市场上的普通顾客,提供的是标准化的产品,企业可以实行成本领先战略,通过扩大规模来降低成本,提升资产利用程度和利用频率,这样企业也可以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顾客,获取产额利润。

2.灵活运用营销策略

在价格策略,合理确定计价方式,例如,企业可以灵活运用“市场防漏”实现差别定价,保证销售规模的同时,提高了利润率。而且企业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收支方式的选择,利用商业信用筹资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促销策略方面,灵活运用广告、人员推广、营业推广和公关宣传等手段,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分销策略方面,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消费者和产品的接触点,例如连锁店、网上商城都可以扩大销售规模,成为提高产品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途径。

3.培育关键资源和能力

盈利模式是决定资源和能力是否关键的根本原因,这就意味着,同一行业的企业并不一定是直接的竞争对手,成功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不能盲目模仿。例如,积极推出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良好的研发能力、高素质的研发人才、核心资产无疑是这类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那些旨在实现市场渗透和市场开发的企业,良好的营销能力、营销人才、渠道资源是他们应该重点关注的。因此,要想盈利模式带来预期的财务业绩,必须培育支撑整个盈利模式的资源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Weill P, Vitale M. Place to space: Migrating to e Business Models[M].Harvard Business Press, 2013:16-17.

[2] 余伟萍,段桂敏.企业发展与盈利模式设计 [J].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12):20-23.

[3] 杨湄 , 敬采云.收益视角下企业“三盈模式”探析[J]. 会计之友(上旬刊 ), 2010(2):39-41.

[4]陈朝阳,许长勇,赵学礼.  企业盈利模型构建的战略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7(4):58-60.

[5]马春华. 基于扩展杜邦分析法的我国中小企业盈利模式优化路径分析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10):85-88.

作者简介:

姓名:李 健(出生年份1992—),性别:男,民族:汉,籍贯:吉林省德惠市,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方向:财务会计方向。

猜你喜欢

农业上市公司构成要素盈利模式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农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衡量维度
商业模式:内涵、构成要素及生成路径分析
农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内容披露的横向分析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