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策略浅谈
2019-03-13张琦
张琦
[摘 要]语文教学要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诵读意识,在积淀中发展学生语感;精心创设意境,在体悟中发展学生语感;借助增删调换,在对比中发展学生语感;搭建读写平台,在内化中发展学生语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感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48-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相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发展思维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言。为此,我们就需要把发展学生的语感意识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奠基。
一、强化诵读意识,在积淀中发展语感
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和基础,深厚的积累离不开必要的熟读背诵。而学生的语感能力正是在大量阅读和背诵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内化形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读书的机会,引领学生反复诵读、熟读背诵,使其情感受到熏陶,语言表达得到历练。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很多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优美的课文,一篇篇文章犹如一幅幅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如《槐乡五月》就是一篇语言优美,句式别致的抒情散文,全文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丰富的叠词、象声词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不少,是极好的语言积累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烦琐的理性分析,选用契合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槐花的美、槐乡的美,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形成语言的认知积淀。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通过自由朗读、集体朗读、指名读等多样化的朗读方式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感受到了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美,有效地发展了语感意识。
二、精心创设意境,在体悟中发展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创设意境,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的想象,再现文本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内核。教师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多样化的角色表演以及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形象视频、有声动画等将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深度辨析与体悟的过程中发展语感。
如教学《荷花》一文,在学生初读课文和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教学情境:荷花盛开的画面中,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沉浸在這样美妙的境界里,他们被眼前盛开的荷花所感染。此时,荷花的美、语言的美彼此交融,学生浸润在这样的语境中进行深入辨析、品味和涵泳,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知力、洞察力。
三、借助增删调换,在对比中发展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法常用于引领学生揣摩词语的精准、句式的精妙,从而使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敏锐的感受力。比较法有很多种:可以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只删去其中的词语,和原文进行比较;可以只替换句中的个别词语,进行比较;还可以是标点符号的变化、句式变化等。学生在感知变更前后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用词、用句的精妙。
如《雪儿》中有这样一句话:“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在学生朗读并圈画的基础上,教师删去句中的“飘飘悠悠”,再次让学生朗读,并在比较中揣摩词语的意境,从而使学生感悟出“飘飘悠悠”一词更加形象地描绘了云的轻盈、美丽,同时也写出了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好的。之后,教师又引领学生将省略号改成句号:“这样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一致认为,句号表示这句话就结束了,而省略号可以是天空中各式各样云的样子,可以是飞翔的小鸟,也可以是奔跑在白云上的雪儿……标点符号也会说话,一个省略号,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啊!
四、搭建读写平台,在内化中发展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用大量的语言实践唤醒学生的表达激情,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渐学会创作。而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探寻教材中的有利资源,紧扣文本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运用手中的笔写下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并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和赞赏,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
如教学《西湖》一文时,教师基于学生对西湖的认识,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西湖,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还进行了有效的迁移运用。而在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具体描绘西湖的主要景点的内容之后,教师又相机引领学生依照描写西湖景色的手法,写一写身边的湖或小河,从而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写作手法的迁移运用。
总而言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研究并掌握训练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直觉,使学生深入感受到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