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在大班活动中的运用
2019-03-13张怀霞
张怀霞
苏联的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和才干来自他们的指尖。”发展幼儿潜能,提高幼儿素质,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刻不容缓。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象空间大、艺术成分高。幼儿园中的泥塑活动又是幼儿艺术活动中最具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容易操作、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
泥,是大自然的馈赠。玩泥巴,曾是儿童时期非常美好的事情。它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用泥来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一切。玩泥巴似乎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亲近自然,自由探索。大班幼儿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小肌肉发展不灵活,创作意识不强,对艺术美的理解不够,但对一些可塑性强,玩法、变化多的材料很感兴趣,其中捏泥便是大多数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恰巧泥本身具有湿润柔软和多变的特点,更能刺激幼儿手部触觉感受,而且能促进他们大小肌肉的协调发展。因此,我们在泥塑活动中如何来培养大班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幼儿对泥塑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
泥塑用的材料是柔软的、可变化的、有体积的及适合于立体造型,幼儿可以揉成一团,搓成长条,分成小块,粘成整体,还可以揉成任意形状的物体,由于具有这样的特性,它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幼儿尝试创作的初期,教师可以以游戏的口吻启发幼儿:“这些小动物会变······,你们变变看,它可以变成什么?”泥团就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造型。孩子们欢呼雀跃着:“我的泥巴变成了大饼!”“我的泥巴变成了小萝卜!”“我的泥巴变成了小团圆!”……看着孩子们那惊喜的神情,我不禁赞叹道:“你们真能干。”初次泥塑制作活动的成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抓住机会向他们进一步引导捏泥的技巧,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并对泥塑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
二、完善实施环境,提供展览、分享的场所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怎样的环境就能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布置、装饰环境,陈列一些美的泥塑作品,让幼儿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如场景布置、主题打造等。为了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还可以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如颜色丰富的彩泥、橡皮泥等。教师还可以为孩子准备辅助材料,如塑料刀、牙签、雪糕棒、小豆子、果壳、羽毛等,然后分类摆放这些工具及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让他们在自由探索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另外,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教师应对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都要予以重视,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对每一个作品都应提出表扬和鼓励。对幼儿来说,泥塑作品是幼儿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展示并分享作品,对他们来说是个很好的表现机会,他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努力,体会成功的感觉。
三、在创作中启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小孩要有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双手”。通过
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还可以使幼儿树立自信心。
泥塑活动中,老师不仅可以教给幼儿美术方面的简单技能,培养幼儿的艺术才能,而且在促进幼儿智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如在大班泥塑活动“小兔乖乖”中,让幼儿讲述故事情节,然后进行塑造。幼儿不仅开动了脑筋,运用回忆,而且还要利用想象,再现或是创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对幼儿智力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实际上制作泥塑的过程属于开发右脑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右脑发达的人往往更具创造力,像爱因斯坦等大创造家、发明家。泥塑可能不会使你的孩子成为泥塑家,但它可以使你的孩子具有了成为创造家的潜质。
泥塑艺术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大脑的敏锐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以锻炼其身体的灵巧性。我们相信,儿童通过长期的泥塑艺术教育,有助于其升华自我、健全人格。与此同时,幼儿泥塑艺术教育是一个复杂并有序的教学过程,呈现出蓬勃发展趋势。泥塑材料选取、泥塑作品制作和创新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充分挖掘各种泥塑作品的潜力和艺术形式,提高泥塑作品的表现力和鉴赏性,做到始终以幼儿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泥塑艺术教育,提升泥塑教育的效果,使孩子热爱生活,满足孩子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想象力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城头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