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整本书阅读照亮学生的童年

2019-03-13肖香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肖香

[摘 要]引导学生读整本书,既有利于其语文能力的形成,又有利于其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学生的阅读期待转化为阅读兴趣,要从兴趣引导转变为策略指导,从阅读书本向阅读生活拓展,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3-0014-02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读整本的书,不仅可以练习精读、速读,有利于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还可以进行各种文学知识与文体阅读的训练;学生阅读的心理会更加专一,阅读效果也会更好。它可以收‘一石多鸟之效。” 因此,引导学生读整本书应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

一、让阅读期待转化为阅读兴趣

当学生拿到一本书时,他们内心充满着对这本书的渴望。教师的指导就从这时开始——让这份期待转化为兴趣,从而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被细碎的“石子”绊倒,以致放弃对整本书的阅读。

1.打造阅读环境,为学生建起一所“教室图书馆”

我们都希望学生能够自动自发地阅读,但这其实是需要引导的。教师如果能用心对教室里的阅读空间施以小小“魔法”,学生的阅读世界也许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学生手边要有一本书,书应该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教室内要有陈列书籍的书架,要有一批藏书,书籍的种类要多,绘本、童话、小说、散文,甚至科普、军事、历史等。其次,开展一些能燃起阅读兴趣的小活动,设置一些关于这本书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开始“尋宝活动”。以《狼王梦》为例: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书架上还有他的哪些书?封面上的这只狼是谁?翻翻书中的插图,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幅?这样的引导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沉迷其中。

2.克服阅读障碍,为学生做好主动阅读的铺垫

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并不等于就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阅读了。接下来,教师应认真上好阅读推荐课。以《三国演义》为例,可以从四个方面设计阅读活动:了解作者及作品的相关历史背景;整体感知内容,对作品有一个整体印象;这部小说中人物众多,可以结合资料对主要人物关系进行梳理,列出一个人物关系图;选取几个经典的故事情节进行阅读,同时扩展到与三国有关的成语、地名的解读。学生们会惊讶地发现,原来熟记于心、信手拈来、挂在嘴边的成语、地名背后竟还有这样的故事,进而激发了他们进一步阅读的欲望。

二、从兴趣引导转变为策略指导

完成了以上的阅读激趣环节,才能真正进入整本书的阅读。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不能缺席。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应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阅读辅助,帮助他们由浅层次的阅读转向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任务去阅读、吸收、思考、品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入的观点,形成语言表达的逻辑,继而形成系统表达的能力。

1.提出阅读建议

在学生开始阅读时,教师可以给予他们好的阅读建议,如阅读时关注什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影音再现;不同的章节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浏览);跟踪阅读情况,跟进所有阅读反馈环节。在学生阅读进度快、阅读兴趣高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补充拓展其他方面的阅读材料……这些帮助对于学生持久、深入的阅读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2.巧用阅读策略

(1)预测——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文章的观点都可以进行预测。如阅读《长袜子皮皮》时,我带领学生看目录,猜测故事脉络;抓文中暗示性语言猜测情节发展趋向;根据插图、上下文,推测人物的命运等。操作时可以让学生把预测的内容写下来,并初步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阅读时,则需要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验证自己的预测。

(2)图表——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框架,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帮助学生在阅读前对某个主题知识进行了解。在指导学生读《我要做好孩子》一书时,我设计了以下图表,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他人物形象进行梳理,引导他们去发现作者写作上的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是先写外貌,再写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去概括具体的事例,从中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差别。

(3)头脑风暴——与写作关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思考,一般用于重点章节的精读品析。低年级绘本中经常有大段语言类似的叙事结构,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秘要,教师可以对文本进行重新排序或排列,以创造出另一个学习方案。《爷爷一定有办法》中,把每次爷爷想办法的句子排列在一起,学生就会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进而为后面的续编、仿写打下基础。

(4)视觉化——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除了眼睛看,还应该用耳朵听,在脑海中想象画面,甚至调动各种感官参与阅读。比如,读一段文字,要让学生配上插图,设计封面,画出人物肖像,根据情节来表演,想象文字描绘的景象,将文字图像化、情景化。

此外,还有画叙事线路图(根据时间、地点的变换画出情节图,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人物关系图谱(人物比较多的读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关系,如《红楼梦》)、复述、自问自答、读书笔记、读后感等多种阅读策略。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阅读策略的使用一定是伴随着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要在每一次的自主阅读前予以指导。

3.给予阅读回应

阅读是需要一边看,一边和别人讨论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回应。而阅读回应最好的方式,个人认为就是“聊”。课前、中午、放学前的五分钟,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前期阅读策略的反馈就是聊的内容,哪怕让学生读上一段自己喜欢的片段也行。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阅读进程的关注,对他们阅读的帮助,让他们保持持久的阅读兴趣。

三、从阅读书本向阅读生活拓展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能拓展人生的宽度,行路能延伸人生的长度。整本书的阅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阅读策略,实现阅读与习作表达的同步提高,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书本阅读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关联,必须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与习作关联,除了常见的写读后感、读书笔记外,还可以有读书报告、人物简介、好书推荐、片段仿写、续编故事、创编绘本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知识储备、认知结构,呈阶梯式递进。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更善于用线条、图形、色块来表达对事物的感受、心情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采用“读—绘—写”的形式,以绘为主,写为辅,通过绘与写的结合来锻炼、丰富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读《我爸爸》《我妈妈》这样的绘本,就可以让学生借助书中的角色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绘图创作,单幅图、多幅图都可;像《爷爷一定有办法》这样的绘本,对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就可以让学生试着去仿写。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要从写好一段话、把握段落的结构特点,逐渐过渡到写整篇文章,可以借助阅读帮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跌宕,试着进行作品的赏析,并学写阅读报告、创编故事等。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些阅读成果要及时呈现在教室内,通过封面墙、推荐榜、读书海报展等形式丰富教室图书馆的内容,让学生爱上阅读,尽情挥洒,无限创意,让阅读之光映照每个学生的童年。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Passage Four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