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
2019-03-13高巍曹锐
高 巍 曹 锐
肩周炎属于肩关节活动受限的综合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五十肩”“漏肩风”[1],归属“痹证”的疾病范畴。肩周炎的主要发病部位为经、脉、筋,中医古时就有相关研究,其邪在肾,病肩则颈背项疼痛。肩周炎在中老年患者中多发,特别是肝肾两虚、气血亏虚的患者,不利于气血运行,导致精少骨髓不足,引起伸展无力。又因受到风邪湿寒外邪入侵,肩部形成痹证[2]。本次研究分析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和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治疗的肩周炎患者6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肩部疼痛等,经临床相关检查结果确诊为肩周炎,患者无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器质性病变。根据患者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4~66岁,平均年龄(53.8±6.5)岁,平均病程(3.2±2.1)年;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4.3±6.2)岁,平均病程(3.1±2.2)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进行肩三针针刺治疗,对肩三针穴(肩贞、肩髃、肩髎)进行针刺,先对相应穴位进行消毒处理,选取针灸毫针,针刺肩髓和前后方各两寸处,直刺1.5寸,采用平补平泻方法,得气留针30 min;对照组患者用推拿牵引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在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采用VAS评分和AD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生活能力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3],显效为肩部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有效为肩部症状有所改善,无效为症状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肩部疼痛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肩部疼痛及关节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和AD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肩部疼痛和日常活动能力评分(x±s,分)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 论
中医认为肩周炎与风寒湿邪入体有关,对于年老体弱、气血凝滞、气血不同患者更容易引起。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4]。西医认为肩周炎属于病理性慢性退行性病变,与关节组织粘连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节奏较快,导致肩周炎的发病率呈年轻化发展,并且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针灸治疗对于肩周炎有较长的历史,针灸可分为体针、浮针、火针、温针、电针、耳针等方法。针灸具有活血止痛、温筋活血的作用,对于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好抗炎止痛效果。肩三针治疗选择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上的肩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可调节阴阳平衡,直达病灶,起到疏通经脉、松解组织粘连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针灸可有效改善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病灶部位肿瘤坏死因子和白介素的水平,加快组织修复促进炎症吸收[5]。人体受到外来损伤或风邪后,体质虚弱或发病导致人体防御能力降低,会发生肩周炎,肝肾之气旺盛则不会容易受损,损伤后也较容易修复。人体筋骨有赖于气血和肝肾滋养,主要功能链接关节,筋骨受损必因筋骨受损或肝肾精气损伤,导致颈背腰痛发生。人体内因与筋骨损伤有直接关系,调节人体机制才能提高筋骨的预防机制。
综上所述,对于肩周炎的治疗肩三针治疗安全有效,较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