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墨尔根城镇功能的转变

2019-03-12梁硕

理论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

梁硕

关键词:墨尔根;人口迁移;城镇功能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2 — 0112 — 04

墨尔根,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清代的墨尔根,因地处战略要地而被统治者所重视,设立了墨尔根副都统衙门。随着清末关内移民的迁入和边地的开发,墨尔根副都统被裁撤,墨尔根的城市功能开始逐渐多元化,由原来单一的军事驻防城,逐渐发展为具有经济文化功能较为齐全的城镇。

目前,国内关于墨尔根城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墨尔根城的军事沿革和八旗驻防等问题,对有清一代墨尔根城城市功能的变化,及其与近代人口迁移之间和边地开发关系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本文以墨尔根城为例,探讨近代黑龙江边疆城市功能的变化。

一、墨尔根军事驻防城的建立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军取得了第一次雅克萨之战胜利,首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提出旧瑷珲城地处江东,与内地往来不便,奏请建立新瑷珲城,即黑龙江城。同时清廷命人勘察地势,决定再选一处筑城设防。大臣伊桑阿等人经过详细勘察之后,提出准备在空郭尔进屯和墨尔根屯筑城设防,但康熙帝并没有认可,最终经过详细比较,最终决定在战略位置紧要的墨尔根屯筑城戍兵。据史料记载:“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四月乙未,命自墨勒根(即墨尔根)至雅克萨设立驿站。凡奏报军机自雅克萨至额苏里经爱珲前来恐迂道迟延,令理藩院侍郞明爱于杜尔伯特札赖特派兵五百人并索伦兵饷,自墨尔根至雅克萨设驿,奏军机,庶免贻误。明爱往来觉察驿夫粮食匮乏,以索伦所贮米支给。”〔1〕“九月甲申,康熙帝命驻兵于黑龙江墨勒根地方。”〔2〕九月,议政王等议奏,请于墨尔根设兵筑城。〔3〕“议准墨勒根地方緊要,筑城设兵,令将军萨布素及副都统一员,驻扎于此。黑龙江设副都统,其驻防五百兵,以乌喇、宁古塔兵参用,先流徙宁古塔、乌喇罪人俱入兵数发往……令温岱纳泰驻防黑龙江,副都统博鼎筑城。”〔4〕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墨尔根城建成。

据《嫩江县志·疆城》记载:“其制则内城、外郭。内城之垣,松木为栅夹于外,中实以土。高一丈八尺,垣宽一丈。周围四百五十四丈。女墙皆备,东西南各一门,北二门。”“排木为重垣,实以土,具雉堞之观。四门皆有楼橹,方一千三十步,崇丈八尺。外郭因沙阜高下,甃以土垡,方十里。东南北各一门,西二门,有大小西门之称。墨尔根内城四隅,亦有楼橹。外郭筑土为之,方十里。五门,而二居北,康熙二十五年筑(1686年)。”〔5〕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俄军卷土重来,盘踞雅克萨城,康熙帝下令命萨布索将军不要移驻墨尔根城,仍留在黑龙江城进攻雅克萨。移驻黑龙江将军衙门,迁徙宁古塔乌喇官兵家口至墨尔根城的计划暂时搁置。准噶尔是蒙古部之一。二十六年(1687年),喀尔喀之乱爆发,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动荡。二十九年(1690年),其领主噶尔丹实力强大,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自称可汗,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归附后,噶尔丹又进兵攻打漠南蒙古,一直打到直逼京师的乌兰布通,康熙帝立刻下令镇压叛乱。为对付喀尔喀造成的动乱局势,“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由黑龙江城移驻(此时的移驻并非正式移驻)。”〔6〕八旗满洲、索伦、达斡尔兵丁分驻墨尔根和黑龙江两城。康熙三十年(1691年),理藩院直属的布特哈索伦、达斡尔事务亦交由黑龙江将军管理。“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萨布素正式获准移驻。”〔7〕“黑龙江移副都统一员分驻。”〔8〕“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萨帅以墨尔根居两镇间,首尾易制,奏请移节,而艾浑改驻副都统。”〔9〕至三十三年(1694年)三月,萨布素以索伦、达斡尔事务繁多为由,奏调右翼副都统喀特护前往墨尔根城辅助自己。副都统最初与将军合署办公。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复以墨尔根地瘠不可容众,奏移卜魁。而墨尔根增置副都统。”〔10〕自此,墨尔根副都统正式设立。

二、墨尔根城建立之初人口情况

墨尔根城建立之初人口来源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八旗驻防和站人。

(一)八旗驻防

墨尔根城建立之初的八旗驻防变化。据《盛京通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协领一人,防御八人。二十五年(1686年),设城守尉一人。二十七年(1688年),设佐领、骁骑校各八人,内索伦六人,达呼尔二人。索伦、达呼尔兵四百八十名。二十八年(1689年),增设汉军兵一百名。二十九年(1690年),自黑龙江城移驻黑龙江将军一人、副都统一人,增设佐领、骁骑校各七人,内索伦四人,达呼尔三人。裁城守尉一人。并移黑龙江驻防满洲兵五百名于此,又增设索伦、达呼尔兵四百二十名。二十七年(1688年)、二十九年(1690年)两次设索伦、达呼尔兵,共九百名,内分索伦兵六百名,达呼尔兵三百名。三十一年(1692年),增设汉军兵一百二十名。”〔11〕此时,墨尔根的总兵力已经达到1620名。这些兵丁多带有家属。由上可以看出,墨尔根八旗驻防作为保卫边疆和应征出调的后备军队,是墨尔根人口的主要以及重要组成部分。

为驻防官兵子弟学习需要,墨尔根开始建立学校。据记载:“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题准,镇守黑龙江将军等处所辖官兵内,有新满洲、锡伯、索伦、达呼尔等,应于墨尔根地方、两翼各立学一处。”〔12〕“乾隆九年(1744年),齐齐哈尔设官学一所,墨尔根、黑龙江两城,各设官学一所。”〔13〕当时官学主要教授内容为满语骑射,主要授课对象为八旗子弟,而推行满语骑射根本的原因还是想使八旗驻防子弟英勇善战,保存精英武装力量,以备不时之需。

(二)站人

站人,简单来说就是生活在驿站上的人,而站丁就是在驿站服役的男性壮丁。站人包括站丁,站丁是站人中的壮丁。“清立国之后,凡版图所辖之地,几遍设驿站,以通政务军情。”〔14〕而作为军事边防重地的墨尔根,更是驿路的重要节点。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决定设立一条由吉林至茂兴再由嫩江北上经卜奎、墨尔根再至瑷珲的驿路。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记载,派往吉林至墨尔根站之驿丁,“每队六十人,车一百二十乘,将于(康熙二十五年)三、四月间相继启程。”〔15〕这是黑龙江地区的第一批站人,而被流放来的这些“罪人”,大部分都是“三藩之乱”战败后吴三桂的余党。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在当地拨派或招募的少数民族贫穷人户。这部分站丁相比较来说则人数较少,影响较弱。当时“黑龙江各地区共设置了十处驿站,共居住人口878户。”〔16〕而这部分站人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驿站,传递军情,运输物资。

可以看出,站人和八旗驻防共同组成了墨尔根城的主要人口来源,同时也都在为墨尔根城的军事职能所服务。相比之下使得墨尔根城对比与普通城镇而言,功能上更趋单一性,这种功能上的单一性在无其他外部人口涌入的前提下很难改变。

三、墨尔根城最初的城市功能

墨尔根城因战而筑,在筑城之初的主要功能为其军事功能,在抵御沙俄入侵,防止沙俄瓜分东北,平定国内战乱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墨尔根城建立之初的军事职能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巡查边境。从清朝初期,俄国便一直与我国交战,直到清廷胜出,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之后,两国才划清法定的界限。当时规定的分界线为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额尔古纳河以以北属俄罗斯,以南属中国。自签订条约后,我国便定期派士兵到边境巡查,谓之巡边。而巡边的目的就是为了查看俄人有无越境,以及破坏国界线等。士兵巡查边境时有严格的会哨制度,并且还要定期执行巡边任务。每年五月、六月的时候,便开始执行巡边任务。巡边主要分三个区域:墨尔根副都统辖段是墨里勒克周边;瑷珲副都统管辖楚尔海图地区;齐齐哈尔副都统辖段主要是负责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边境线;士兵进行巡查边境时必须按照指定负责区域以及时间进行巡边。在巡边终点会设有牌所,墨尔根协领与黑龙江协领,会哨之各部队“各书衔名月日於木牌瘗山上,明年察边者取归,以呈将军、副都统,又各瘗木牌,以备后来考验。”〔17〕

二是驻守卡伦。卡伦的设立一是防止俄军继续骚扰,二也是為了防止人员外逃。卡伦官兵被派遣到固定的卡伦驻守,执行防守任务称为“坐卡”,各卡伦换防时间不同,有的一个月,有的两个月,有的甚至三个月或者一年一换防。但必须严格按要求执行。当时共设置七个驻守卡伦,分别为:“哈普奇尔卡坊、库淤尔卡坊、弩敏卡坊、杨吉尔卡坊、绥楞额卡坊、喀迷呢卡坊、布勒札穆卡坊。”〔18〕每一位做卡官兵都必须熟知卡伦内地形,还要注意排查是否有俄罗斯人擅自越界,如遇可疑之人便可将其捉拿交给卡官。卡伦官兵每日除了巡逻以为还要进行日常的军事训练,如射击训练。“参领日日在教场阅视,其九进十连环之式熟,八纛下枪声如一。然后请将军、副都统阅之。”〔19〕“较射布靶,五箭中者赐戴翎顶,余赏银有差”。〔20〕另外,还要参加军事演习,“各省驻防官兵较阅骑射。春秋合操。均与京城同”。〔21〕“岁操额设鸟枪,齐齐哈尔、黑龙江各四百五十杆,墨尔根一百杆,呼伦贝尔三百九十六杆,例皆演放时领出应用。”〔22〕

三是应征出调。墨尔根作为嫩江流域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在保家卫国方面做出过不少突出贡献,因为墨尔根副都统衙门有着应对临时战争作为后备兵源的功能,所以当时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剿灭土匪等事,都从墨尔根借调过兵力。据《黑龙江志稿》卷三十一《武备志·兵事》记载,“嘉庆十八年(1813 年)十月十五日,因直隶、河南、山东交界处所有匪徒聚众滋事,特命黑龙江将军富俊将索伦兵挑选一千名,其中……墨尔根城一百名……驰赴各地,剿办贼匪。”〔23〕“咸丰二年(1852 年)十二月十九日,墨尔根副都统乌凌额和呼伦贝尔副都统衔总管魁福,统领黑龙江马队 2000名分起前往河南,听候琦善调遣。其中从墨尔根挑选兵 150 名。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十九日,黑龙江将军英隆奏派副都统特尔庆额、清安,协领托克通阿、穆特布等率领续调黑龙江兵 2000名分起启程赴京,传赴淮、徐两地,其中墨尔根兵 200名。”〔24〕“咸丰九年(1859 年)三月,将军奕山奏派总管德楞额统带官兵 1000名前赴天津、山海关,叫僧格林沁、格绷额分拨应用,其中从墨尔根调兵 100名。”〔25〕

四、光绪年间墨尔根城镇功能的变化

光绪以后,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扶持汉文化,关内各省满人基本都已汉化,满文几乎无人识得。黑龙江省文书也由以满文通行转为以汉文通行。“光绪七年(1881年),设文庙一所。”〔26〕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墨尔根设初等小学一处。黑龙江官学的教学内容从以满语骑射为重点转为以汉文为重点。同时除“八旗之外,营、站、官屯一律准其入学。”〔27〕并且随着关内农民前来垦荒,旗人之外的民人逐渐增多。清政府设立学校管理教育这些民人子弟。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大了,学堂也开始初具规模。由此可见,墨尔根城从光绪年间开始,教育发展速度开始逐步起步,并且教育范围有所扩大,八旗子弟已不再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汉人。可见墨尔根城的军事地位有所下降,一切已不再是已军事服务为中心,而是像普通市镇开始转变,教育开始初具规模,这在荒僻的黑龙江算是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

农业方面,也是有了很大改善。大量关内移民的涌入,也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农作物,“流人辟圃种菜,所产惟芹、芥、菘、韭、菠菜、生菜、芫荽、茄、萝葡、王瓜、倭瓜、葱、蒜、秦椒。茄长而不园(圆),王瓜长几二尺,皆四月后上市鬻之,然亦齐齐哈尔如是。墨尔根、黑龙江皆自食不卖。”〔28〕 另外,据《黑龙江志略》记载:“新垦地亩,皆宜播种。”〔29〕 “傍嫩江沿岸最肥沃地当时盛产大小麦、荞麦、铃铛麦、谷子、稷子。包米、树豆、豌豆、苏子。”〔30〕墨尔根地区也由原来的畜牧经济为主的军事重镇变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普通城镇,而这些变化极大地推动了墨尔根城的发展,更是奠定了东北农业发展的基础。

其他方面也都开始逐渐向近代化发展,宣统元年(1909年)已有巡警285名,嫩江府也裁驿改邮,改设文报分局,各驿站改为文报分所,专事驿递工作。铁路也纷纷开设。可见,墨尔根已不在是当初那个以军事功能为主的边疆城镇了,而是变为了一个城镇功能多元化的普通城镇了。

墨尔根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一直为军事重镇,墨尔根副都统衙门的设立也正是最好的证明,而到了光绪年间随着关内大量移民的涌入和土地的开发,东北的三将军体制逐渐发生变化,最终废除了军府制,建立行省,而墨尔根副都统最终也被裁撤。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日,东三省总督徐世昌,黑龙江巡抚周树模为裁撤墨尔根、呼伦贝尔、爱辉(黑龙江城)副都统而设民官。奏请黑龙江省添设、改设民官二十七缺,分为即设、缓设两种形式。设嫩江府知府驻墨尔根,为即拟添设之缺,经会议政务处议奏,七月初九日奉旨:依议。”〔31〕嫩江知府一缺,即请以周玉柄试署。此奏于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十七日奉批照准。是年“八月初十日在省城启用关防。九月十二日到墨尔根城接收裁缺副都统衙门一切交卷。”〔32〕“开始接任视事。是日“都护寿山交代清楚,划分界限,协印回省。”〔33〕

伴隨着墨尔根副都统衙门的裁设,墨尔根城被迫开始向嫩江府转变,墨尔根城内汉族人口大增,八旗驻防及站人已不是人口主体,大量关内移民的到来使人们对墨尔根城有了新的需求,使得墨尔根城的军事功能开始逐渐减弱,城市的其他功能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五、城镇功能变化的原因

咸丰时期,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阶级矛盾加剧的同时,列强又加紧对东北的侵略,时常进犯黑龙江流域。此时朝廷内外有识之士提出了移民实边政策,以巩固边疆稳定。清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咸丰十一年(1860 年),逐渐在东北地区实行开禁政策。清末开禁政策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封禁中有弛禁(主要是 1860 年以前),部分地区开禁放垦(1861 年至 1904 年),全面开禁(1904 年至 1911年)。光绪三十年 (1904年),清政府在黑龙江地区全面开禁招垦,规定了开禁招垦地区及相应的优惠政策,这些优惠政策吸引关内让人口大增迁移到黑龙江地区。

光绪年间,随着关内人口的涌入,墨尔根人口不断增加。据统计,乾隆三年(1738年)墨尔根城为1370户,3177丁,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1554户,3118丁。从乾隆三年(1738年)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墨尔根每年总户口约在 1300-1400 户之间,每年出丁数约为 3100 人。〔34〕总的来看,户口在不断增加,出丁数量不见增长,这与频繁的军事征调有很大关系。但光绪年间以后,大量汉族移民人口的涌入,以及军事征调相应的减少,使得这一地区的人口大幅增加,据《黑龙江志稿》记载:“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墨尔根民户总数计有1256户,人口总数计有7565丁。”〔35〕据《黑龙江志略》记载:“宣统元年(1909年)嫩江府共有人口3080户,17510人。”〔36〕可以看出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到宣统元年(1909年)仅两年时间墨尔根城人口数量突飞猛进,有了大幅增长,而墨尔根城的自然增长不可能达到如此之高,加上此时清末全面开禁,所以墨尔根城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是清末移民大军的到来。

光绪三十年(1904年),按照清政府的招民放垦政策,墨尔根下设清丈局,后又改为称垦务局,专管垦殖事物。据统计,从光绪三十年(1904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期间墨尔根共放垦76225垧土地。〔37〕当时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山东人居多,有记载这样写道:“立拓殖之基础者,鲁人之力居多……鲁人之勤勉耐劳,为各省之冠。而农业知识亦为他省所不逮。顺治、康熙时代,虽厉行封锁政策,而鲁人之经营满洲,未尝稍懈,一旦警戒弛缓,其移居开垦,自呈突飞猛进之观也。”〔38〕墨尔根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农业生产与中原地区自然是差距很大,在关内大量汉族人口移民之前,墨尔根基本都是用靠天吃饭的耕作方式:“岁易其地,待雨而博,不雨终不破土……逮秋复来,草莠杂获,计一亩所得,不及汉田之半。”〔39〕而大量关内移民的到来为墨尔根带来的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耕作方式,使得墨尔根城也开始采用汉人的轮休耕种模式,“汉人耕作有分休闲、轮作两法,若沙硷地则用休闲法,每年耕作一分,休闲一分;至轮作法最为普遍,即高粱、谷子、黄豆之类,每三年轮作一次,又名翻茬,为与获茬轮作也。”〔40〕清末汉族人口的大量涌入改变了墨尔根地区人户凋敝、土地荒芜和耕作方式落后的状况。

结语

墨尔根作为边疆城镇,在保卫国家戍守边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这个以军事功能筑城的边陲小镇,在我国边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末,由于关内人口的迁入和大量土地的开垦,墨尔根城的军事功能逐渐淡化,近代城镇功能的不断拓展。不可否认,“大批移民的涌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1〕新移民的涌入和边地的开发使得墨尔根城的人口组成、城市功能均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而推动了光绪年间从墨尔根城向嫩江府的转变,即由军事城镇向近代城镇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平定罗刹方略〔C〕.潘祖荫.功顺堂丛书:凤凰出版社,2010:16;53.

〔2〕平定罗刹方略〔C〕.潘祖荫.功顺堂丛书:凤凰出版社,2010:16;65.

〔3〕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A〕.1693-01-335.

〔4〕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158.

〔5〕〔清〕西清.黑龙江外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

〔6〕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47.

〔7〕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A〕.1693-01-335.

〔8〕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47.

〔9〕〔清〕方式济.龙沙纪略.〔M〕.北京:中华书局,1991:01.

〔10〕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65.

〔11〕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135.

〔12〕大清会律事典(卷二十四)〔M〕.北京:中华书局,1991.

〔13〕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086.

〔14〕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65.

〔15〕黑龍江将军衙门档.〔A〕.第1681—01函中各件。

〔16〕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66.

〔17〕〔清〕西清.黑龙江外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6.

〔18〕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65.

〔19〕〔清〕西清.黑龙江外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6.

〔20〕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165.

〔21〕大清会律事典(卷六百三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1991.

〔22〕〔清〕西清.黑龙江外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43.

〔23〕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375.

〔24〕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383.

〔25〕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1390.

〔26〕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57.

〔2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满文部.清代黑龙江历史档案选编〔M〕.哈尔滨:1988.

〔28〕〔清〕西清.黑龙江外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83.

〔29〕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志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01.

〔30〕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志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05.

〔31〕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A〕.哈尔滨:黑龙江省档案馆,1985.

〔32〕黑龙江设治档案史料选编〔A〕.哈尔滨:黑龙江省档案馆,1985.

〔33〕黑龙江行省公署档案〔A〕.哈尔滨:黑龙江省档案馆,1985.

〔34〕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墨尔根志〔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360-364.

〔35〕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554.

〔36〕清代黑龙江孤本方志四种·黑龙江志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164.

〔37〕孙占文.黑龙江省市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68.

〔38〕剑虹.汉族开拓满洲史〔J〕.东方杂志 16 卷 l 号,189.

〔39〕李德彬,石方.黑龙江移民概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53.

〔40〕张伯英.黑龙江志稿.〔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702.

〔41〕赵津.中国近代经济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177.〔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城人口迁移驱动机理探讨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迁移与东北经济增长
基于人教版地理 2“人口迁移”的案例教学探析
河南省农村人口转移的历史轨迹、特征及动因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中部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状况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中部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流动状况分析
职业类型视角下人口迁移网络的迁入差异分析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内容详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