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中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传承

2019-03-12张晓飞杨爱杰

理论观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工业遗产时代价值工匠精神

张晓飞 杨爱杰

关键词: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工匠精神;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12 — 0057 — 03

三线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关于工业由东向西迁移的重大决策,重点是陕甘宁、云贵川等13省的国防与重轻工业建设。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与奉献主义为核心的不畏艰难、开拓创新等工匠精神,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不仅有利于传承和发扬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匠精神,为建设制造业发展提供精神指导,也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爱岗敬业精神,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精神动力。

一、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与工匠精神的分析

三线建设战略的提出有着独特的国内外背景,代表着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特殊历史进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外交关系恶化,苏联援建项目撤回,在财政上给中国施加压力,在中国边境策动叛乱威胁中国主权。中美意识形态不同,美国舰队侵入中国领海,联合中国边境相邻国家形成包围圈,特别是越南战争的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形势不断恶化,在国际外交压力下,中国为了加强国防与经济安全,将中国工业发展向西转移。为保证中国工业的安全发展,中国政府将工程建设在隐蔽性好的多山的西部地区,为中国打下坚实的战略后方。

1.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概况分析

从战略布局安排考虑,三线建设集中分布在内陆西部多山地区。经过长达近二十年的三线建设,在西部形成了一批工业城市,建成了襄渝铁路、青藏铁路、成昆铁路等。改革开放后,由于相当一部分三线建设工程处于偏远地区,不符合和平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规律,部分三线建设工程进行迁移、重组或者转型,一部分经营发展困难最终废弃。具体如下表所示:

表1 三线建设时期的代表性工程遗产的保护與利用

2.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中工匠精神的体现

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三线建设者在爱国主义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指导下,从城市来到落后的山区,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而奋斗,在技术条件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三线建设地区坚守自己的岗位,工作中爱岗敬业,创造出“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成果,在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凝聚了“艰苦奋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追求技术极致的职业精神,也是一种为国家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信仰,激励着三线建设者将个人与社会相融合,在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二、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是三线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物质载体,三线建设的工匠精神蕴含于工业遗产中,是不断追求技术极致的精神动力,同时也是体现中国精神风貌的重要代表精神,是中国制造不断变强发展的驱动力。弘扬三线建设的工匠精神,发扬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精神,与精益求精、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相融合,在新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尤为重要。

1.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人生价值选择

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极致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制作技术的精益求精,展现的是工匠的品德修养。工匠通过提高自身技艺,创造出最好的作品,将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融入制作过程中,将工艺与人文精神和自然生命和谐相融,在实践过程中传承道与德。工匠精神能够激励工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工匠树立谦虚学习与追求更好的心态,提高工匠掌握技艺应用实践活动的能力,促进工匠打破器物限制追求创新思想的形成。三线建设时期形成的爱国主义、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等工匠精神,时刻激励着人们不断创新、进步,引领着人生价值选择的方向。

2.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科技创新

工匠精神的基础在于寻找技术的极致,目标是通过技术的进步制造更加完美的产品。在三线建设时期正是成分发挥了工匠精神对制造实践活动的激励与指导作用,才能在自然条件复杂的艰苦环境下,创造出“两弹一星”等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制造大发展的新时代,更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导,提高技术,打造品牌,不断进行技术研发,推动技术进步,加快实现科技促进经济发展。

3.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工业文化建设

三线建设历经近20年发展,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者在工作中展现的工匠精神,在指导人们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指引着人民的精神建设。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机器智能化生产解放了劳动力,人们不断追求最快的速度、最高的利润,技术发展的消极作用逐渐放大,人们的精神受技术异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偏差。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回归,重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技术观、价值观、人生观,将现代工业文明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工匠精神相融合,在工匠精神的指导下,创新现代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文化建设。

4.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三线建设在艰苦的环境与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不断创新等精神,改造了一批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西部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形成了一批工业生产基地,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布局,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工业城市的发展,代表是形成了一批工业城市如攀枝花、酒泉、平顶山等。工匠精神促进工匠地位的提高,促进工匠技术的进步,促进工匠激发更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工匠的职业能力与素质,帮助工匠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投入完成工作任务,促进经济效益的实现,加快实现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深入弘扬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中的工匠精神的途径

在新时代中国发展道路中,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导,需要在传承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下,坚持科学与技术的创新,坚持对产品精益求精,培养爱岗敬业、追求技术极致的职业精神,实现自身道德与技术的全面发展,将工匠精神的优秀品质融合与经济交往与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个人对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更好的创造美好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国家产品竞争力发展中国实体经济,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为中国制造真正屹立世界制造之林提供精神支撑。弘扬工匠精神首先要充分挖掘工匠精神,整理蕴含工匠精神的文化财富,其次要创造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传承工匠精神的人才队伍,在不断实践与创新的过程中弘扬工匠精神。

1.注重保护和利用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的文化资源

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遗产是三线建设工匠精神的忠实记录者,三线建设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珍贵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工匠精神,促进三线建设精神文明的传承与发扬,有利于中国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三线建设时期的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与教育相结合,统计、整理丰富的建设历史教育素材,将工匠精神与历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教育相結合,加强工匠精神优秀模范实例的宣传教育,提高工匠精神的感染力。

培育专业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的人才是发展工业遗产事业的重要基础,需要国家与学校高度重视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教育与培训增强受教育者对工业遗产的认识,加强参与保护和开发人员对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的历史成就与历史价值的认识,在掌握核心技术与知识的基础上,落实相关工业遗产保护与开发计划。在教育与培训的过程中加强工匠精神的渗透,一方面帮助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技术观等,引导人才队伍将以创新、追求最好技术等精神文明内化于心;另一方面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实现工匠精神本身的发展。时代赋予技术与精神新的变化,工匠精神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不断发展出新的变化,以更加适应现代化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求。

2.重视三线建设时期工业遗产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工业遗产工匠精神的内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在工匠精神的传承中需要不断创新,充分挖掘潜在的文化价值,发挥精神的指导作用。首先,三线建设的评价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三线建设,正确认识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以及对当时的国内外形势起的作用。要对三线建设遗留的工业遗产形成共识,重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合理对三线建设遗留的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估,深入认识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物质与精神价值。做好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统计工作,充分利用好文献资料,整理三线时期的工业遗产,通过科学数据分析评估工业遗产的价值,选择最优的处理遗产方式。其次,要创新工匠精神的传承方式,在采用现代学徒制教育方式的同时,创新多元化教育方式,增强工匠精神传承与教育的有效性。在工匠精神的传承过程中,需要加强思想的变革,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工匠精神不是中国独有的精神文明,工匠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工作态度与工作理念,在德国等西方国家也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弘扬工匠精神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构建和谐共赢的交流体系,在动态交流与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

3.广泛采用综合方式弘扬工业遗产的工匠精神

随着中国对工业遗产的重视度的增加,三线建设工业遗产逐渐受到关注,如何有效保护和开发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中国政府通过建设博物馆或历史遗迹陈列馆、开展研讨会、开发国防教育基地、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等方式开发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并通过工业遗产开展工匠精神教育。首先,建设博物馆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保护或还原三线建设时期三线建设者在建设中的建设和生活场景,展现三线建设者的爱国奉献、艰苦创造、坚守岗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参观者在参观中受到深刻教育。其次,采用二次开发的产业园或艺术馆等商业开发模式,一方面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减少重建成本,有效利用工业遗产,另一方面,可以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区,发挥其独特历史文化价值,建设特色城市。此外,开展研讨会加强对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与工匠精神的宣传与研究,通过集思广益为保护和开发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弘扬三线建设工匠精神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随着中国工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必将从以量取胜转变为以质为先,在实际生产中,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导,需要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不仅是提高中国制造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中国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工匠精神,为中国道路与中国文化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东林.三线建设 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08):253-327.

〔2〕夏慧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三线精神——以绵阳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4):86-89.

〔3〕孙霞,李群山.论绵阳三线建设文化遗产及其保护与开发〔J〕.福建党史月刊,2014,(16):50-53.

〔4〕王卫方.三线建设与西部开发刍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7):146-149.

〔5〕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05):92-97.

〔6〕栗洪武,赵艳.论大国工匠精神〔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58-162.

〔7〕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8〕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06):6-10.

〔9〕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08):54-59.

〔10〕郭清.继承传统工艺精华 培育现代工匠精神〔J〕.理论与当代,2015,(07):41-4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工业遗产时代价值工匠精神
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与开发
工业遗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对克拉玛依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