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峰:一片赤心酝佳酿

2019-03-12文丨

遵义 2019年4期
关键词:习酒酱香型酿酒

文丨■ 石 影

好酒,是喝出来的,更是酿出来的。在习酒工作了26年的总工程师胡峰很清楚,名酒的品质不仅来源于传统的积淀,还有现代技术因子的融入。他作为习酒公司的技术带头人,既有一份光荣,更有一份使命。从科研员到酿酒大师,他用一片赤心酝就佳酿。

结缘习酒 科研肇始

从贵州工学院轻工系食品工程专业毕业后,胡峰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就和习酒结缘,他进入习酒科研所,负责微生物及工艺研究、白酒的香味成分分析、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那时恐怕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会成为日后习酒公司的技术领军人。

胡峰坦承:“那时进厂的工作待遇比较好,自己也感到能够学以致用,想在酿酒行业闯出一番天地,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实践下来,胡峰才发现这个目标并没有那么容易:“白酒酿造技术博大精深,在酒厂,没有十年成不了行业能手,在酿酒岗位上没有三五个寒暑的历练,根本连门都入不了。”

不过,胡峰并没有就此退缩,他选择了脚踏实地、深入生产、从基层做起,他经常顶着60多摄氏度的室温,下到曲房和生产一线的工人一起操铁锨、拌曲和泥;经常与科研所试验车间工友下到两三米深的发酵池跟踪取样……从发酵泥生产、酿酒生产、勾兑、调味等最基层的事干起,一干就是六年。

这六年,胡峰把车间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工艺细节都摸熟吃透,通过和工友们长期工作和讨论,学习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酿酒理论知识和工艺方法。胡峰说,在习酒,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全方位指导下一代的继承者,经年累月,年轻人不仅掌握师父的技艺,也从言传身教中被他们的责任意识、敬事态度和伦理法则所感染,自己也深深受益于此。

然而由于市场激烈的竞争、企业自身问题等原因,习酒厂陷入了经营困境,最低迷的时候,酒厂一度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很多员工选择了离开。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胡峰最终选择了坚守,他爱这份行业,更对习酒的未来始终抱有信心。

是金子总会发光。由于他对待工作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的劲头和出色的工作表现,他逐渐被委以重任,科研所副所长、技术中心副主任、副总工程师,直至今天的总工程师。

科技引领 成就大师

创新是一个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之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酿酒也要顺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技术研究出身的胡峰明白,品质的创新与提升才是产品赢得市场的核心魅力,只有以品质奠定品牌基础,以品牌促进品质提升,品质与品牌相互拉动,才能不断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他在保持习酒主体风格特色的基础上,注重原料质量、酿酒过程控制、成品灌装到流入市场的每个环节监控,强调产品研发必须走“精品化、系列化、个性化”之路,对产品进行创新,通过酿酒技改与工艺优化调控,提高基酒内在质量,提升产品科技内涵。

2008年,胡峰完成了《习酒·窖藏1988新产品产业化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产品开发项目,以1988年以来各年的老酒为基础,设计出品质卓越、风味独特的酒体。2010年12月,新产品通过专家组技术鉴定,其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家名酒水平。2011—2015年累计实现产品销售量4331.07千升,实现销售收入28.46亿元,利润5.3亿元,上缴税金9.4亿元,成为国内最畅销的高端白酒单品之一。该成果的转化应用,在酿酒产业化技术集成创新方面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除此之外,2015年胡峰主持完成两个自主研发新技术项目:“浓香型与酱香型习酒香气物质研究”,在白酒生产、贮存勾兑、研究性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等三方面得到全面应用,优质品率和勾兑批次稳定性都得以提升,减少因人工感官品评造成的返工,使得成品酒的品质得到了稳定与提高。同时使习酒公司分析检测手段得以大幅提升,产品质量得以有效控制。

另一项目建立的“关键微生物筛选与鉴定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让所产酒质及生产批次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原酒产量提高,解决了酱香型习酒优质品率低、生产不稳定、无法实现稳定高效制造的技术难题,推动了中国白酒的技术进步及其核心竞争力,对白酒行业的创新及现代化发展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从酿酒工艺和微生物两个方面对传统浓香型和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和操作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省市级及公司重要科研项目20多项,消化、吸收多项先进技术成果,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设计、研制、开发,实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有创新技术成就,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10项;参与制定贵州省地方标准2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多次荣获省部级优秀科技成果奖、优秀学术论文奖、优秀新产品奖和国优、省优QC成果奖,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酿酒科技》《中国酿造》杂志等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1篇。

从一名技术员,胡峰不断地成长和进步。2011年荣获全国食品行业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13年被遵义市总工会评为遵义市“金牌工人”,荣获全国质量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卓越工作者称号,2015年入选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千”层次人才,2016年9月,胡峰被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授予“贵州酿酒大师”称号。在他看来,这是对他多年来潜心技术研究的褒奖。

创新不止 脚步不歇

有句话说的是:“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

多年来,酱香型白酒一直缺乏相应的标准,市场上鱼龙混杂。为了规范酱香型白酒的生产、检验与销售,习酒和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贵州茅台酒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标准规定了酱香型白酒的术语与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

而且贵州省的地方标准要高于国家标准,而习酒的标准又高于地方标准。

同时,胡峰组织创建了省级企业白酒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参与制定了酱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行业团体标准以及多项贵州省地方标准和企业各类工艺技术及产品标准,对酿酒行业和习酒生产工艺改进和质量的稳定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的同时,胡峰也在推行企业的管理创新。已经是习酒公司总工程师的胡峰,还领衔组织策划了习酒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习酒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把从原料进厂到产品出厂包括生产的过程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管理标准,涉及到生产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二是技术标准,涉及到每一个流程当中的每一步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有哪些具体的参数;三是工作质量标准,主要是员工要怎么干。这些标准把习酒的管理质量、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作为习酒公司质量管理者代表,2016年,胡峰组织健全了公司标准化体系,达到“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要求;全面导入卓越绩效体系,荣获“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荣誉称号;组织申报并获得首届贵州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位居提名奖首位,是政府质量领域最高荣誉,是除茅台外的唯一酒企,标志着习酒公司在质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成就;在技术标准方面,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

在人才培养和技术队伍建设方面,胡峰也和他的前辈一样,无私传授酿酒学术思想和酿酒经验,积极培养酿酒专业继承。

胡峰创建了遵义市创新人才团队和贵州省职工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在尝评勾兑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和2016年省酒协白酒评委和国家评委换届考核中,公司32人获得省评委,7人获得国家评委。

在开展学术研究、项目开发等实践活动中,胡峰有针对性地物色和培养一批有发展潜质、有创新理念的优秀青年人才,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才,为贵州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积蓄后劲。

26年的职业生涯,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都献给了酿酒和振兴习酒的事业,今天的胡峰已经成长为出色的酿酒科技专家和优秀的管理者,但他仍一如既往地对酿酒事业投注极大的热情,并将自己的目标定得更高、更远,脚步迈得更稳、更坚定。

猜你喜欢

习酒酱香型酿酒
习酒聚焦品质开启品牌发展新征程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习酒公司运营中心正式投运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更 正
分析微生物在酱香型白酒生产的作用
酱香型白酒主要风味成分的分析
钟方达:产品品质是基础 品牌建设是重点
习酒公司2019年1—9月营收50.45亿元
基于OAVs的柔和酱香型白酒和酱香型白酒风味组分的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