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李征先生
——在李征先生追思会上的发言整理稿
2019-03-12柴剑虹
柴剑虹
2019年7月16日,“李征先生追思会”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会议室隆重举行。我在会议发言的开头说:“在李征先生逝世30年之际,我们终于得以在他生前辛勤工作过的地方,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思活动,作为李征先生的朋友启功教授的一名学生,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第一批会员和吐鲁番学研究院的成员,我感到十分欣慰。我也从各位发自肺腑的发言中,更加了解了李征先生对新疆地区考古调查和文物保护、出土文书整理研究工作的杰出贡献,越发敬佩与缅怀他的为人。”
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任教的乌鲁木齐市半工半读师范学校与13中学等几所学校合并成立第19中学,校址搬至老满城南昌路的原煤矿学校旧址。不久,和我同校教书的陈戈老师(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1965年毕业)调到不远处的新疆自治区博物馆从事考古工作。他虽与李征先生同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我也常在休息时间去和陈戈、王炳华等聊天,但却无缘和李征先生相识——大概是当时他正忙于做吐鲁番出土文书整理的准备工作,不久即到北京去了。我是1980年才认识李征先生的。他当时正在沙滩红楼的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协助武汉大学唐长孺先生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我因在北京师大中文系读研,要撰写研究岑参边塞诗的论文,得知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所出唐天宝十三四载的马料账内有岑参经行的记载,很想看到这些文书。导师启功先生便让我去请教唐长孺、李征二位先生,特地说:“唐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史料娴熟,学术一流;李先生是我们这个‘品种’(满族)的大好人,做学问很认真,很谨慎。”我到古文献研究室那天,唐先生未在;见到李征先生,他虽正忙着,仍放下手中工作,热情接待我,找出了我所需要的文书照片让我抄录,还解释不便让我查看文书原件的原因。当时时间虽紧,交谈不多,却给我留下了“李先生真是谦谦君子,一丝不苟”的深刻印象。1985年,我们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到乌鲁木齐举行第一次敦煌学国际研讨会,已担任学会理事的李征先生作为东道主,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为会议做了许多服务、导引工作。记得代表们乘车去吐鲁番的途中,经行著名的白水涧道,他还不时给同车的代表指认沿途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古代遗迹,如数家珍。
1989年7月,李征先生不幸病逝。大约在此前后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的杨镰听说文物考古界有人质疑《坎曼尔诗笺》的真实性,发表了相关文章,便动了要辨别其真伪的念头,还到我工作的中华书局来聊天时谈及此事。其实我最早在1971年底就在新疆博物馆考古队看到了郭沫若写的《〈坎曼尔诗笺〉试探》一文尚未正式发表的打印稿,我当时只对郭老的有些分析有疑问,并不怀疑文书的真实性。后来,记得杨镰兴冲冲地对我说,他到新疆博物馆查证时,对某人采取了“你知道伪造文物是要坐牢的”这样的恐吓手段,致使此人招供了!他说辨伪文章要在《文学评论》上发表。对此,我只能对杨镰说:“某人说李征先生造假,可李已去世,按李一贯的谦虚谨慎品格,我不相信。且死无对证,缺席审判即下判词有失公正;即便此件有假,也另有隐情,还需慎重。”当然杨镰正在兴头上,是不会听我的,只是在发表的文章中用L替代了李征先生的真实姓名。因此,2016年3月底杨镰在新疆遭车祸不幸去世,我在悼诗中还特意写了一句“坎曼诗笺呈辩才”;他有文学才能,也为西域文史研究做了不少贡献,但为逞辩才发表“辨伪”之作,确嫌鲁莽、武断。
李征先生去世后,启功先生曾几次表示要为他书写墓碑,但因为一直没有获得安葬的相关信息,就耽搁下来;李征先生的骨灰盒也在新疆考古所的库房搁置了近三十年之久。去年,我得知新疆考古所邱陵女史、新疆师大黄文弼中心朱玉麒教授、四川博物院侯世新研究员(吐鲁番地区文物管理局原党组书记)等热心人一直在筹划李征先生骨灰的安葬事宜,就遵照启功先生生前的授权和遗愿,在中华书局美术编辑的帮助下,集启功先生亲笔书写之字印写了“李征之墓——启功题”,又征得我们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负责人的同意,在新疆考古所、黄文弼中心、吐鲁番市文物局、新疆博物馆几家共同而高效的协作下,决定在乌鲁木齐和吐鲁番举办李征先生的追思会和骨灰安葬、树碑仪式。7月17日,李征先生的高大墓碑已经面向他家乡所在的东方,矗立在他曾辛勤参加发掘工作的交河故城交河沟西雅尔村平顶山墓地(附近为烈士陵园)。诚如参加活动的学者所理解的,这不仅仅是了却新疆文物考古界、敦煌吐鲁番研究学界多年来的一份心愿,也正如此次活动确定的主题“不忘初心,缅怀前辈,协力推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其意义十分深远。因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是“人”,核心是人们对文化的热爱、弘扬与创新。正是有像李征先生这样含辛茹苦、不辞勤苦、不图名利、孜孜不倦的文物工作者,我们的文物考古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尊重历史,尊敬与感恩前辈,是体现文化自信、实现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在追思会发言中,我用一首小诗表达了我及其他与会者对李征先生的追思与敬意,现在,我改几个字作为这篇简短的缅怀文章的结尾:
李征谦恭最谨慎,一生一世清白人。瀚海查勘不辞苦,西域觅宝最辛勤。
足迹遍及安西地,整理文书十二春。而今交河丰碑立,百代千秋祭英魂。
李征先生千古!
2019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