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常度,万物不拘心
——紫砂壶“度”创作漫谈
2019-03-12丁俊宏
丁俊宏
(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壶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当今时代日新月异,而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收藏。 究其原因,紫砂壶不仅是优秀的手工作品,更因其内在的文化吸附力和思想驱动力, 而具备了一般工艺品所难以企及的人文高度, 这种源自内涵构造的核心能力,成为了其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
对于当今紫砂艺人而言, 紫砂壶创作过程中一直较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对文化性能的解读、梳理和表达, 这也是其艺术生涯中持之以恒的追求目标。 然而,紫砂壶与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制壶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进一步构思设计来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从而引发更好的共鸣。
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 我始终关注紫砂壶人文性能的重要意义,并试图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来传递这样一种文化认知。 对此,设计了这把紫砂壶“度”(见图1),该壶取名一个“度”字,通过汲取自然界中的竹子形象, 借助壶艺形式来表达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君子文化,升华作品的人文价值。
图1 度壶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 且因其具有丰富的人文寓意而备受人们喜爱。 竹子凌霜傲雪, 生命力顽强,枝杆挺拔修长,竹叶四季青翠,可以说竹子身上承载了中国文人所推崇的君子文化,比如虚怀若谷、刚正不阿的气节等。 同时,竹子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与梅、松并称“岁寒三友”。 自古以来,竹文化就是紫砂壶创作中深受艺人喜欢的素材, 而宜兴有“竹的海洋”之称,竹子资源十分丰富,因而其受竹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从清代杨凤年的“杨氏竹段”,到当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松竹梅壶”等,历代紫砂艺人都为此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展示了自己的工艺,成为紫砂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然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紫砂壶“度”则从竹子的形象出发,结合竹文化意境,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提炼关于竹子的艺术形式, 以及与此相关的情感共鸣。 在确立了文化内涵属性的前提下,此壶依然延续紫砂壶器型的常规法则,做到“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将传承与创新融为一体。
传统的紫砂壶造型划分范畴,大致上有圆器、方器、花器和筋纹器之分,但它们之间的风格界定其实是比较模糊的,圆器和方器上可以添加花器的元素,而花器与筋纹器上也可以融入圆器特征等等, 这得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和形态需求来实施。 紫砂壶“度”就是结合了圆器和花器的风格特性,通过圆器造型主体上添加竹子元素的花器特征装饰, 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具体而言,此壶造型大气而不失秀雅,壶身主体呈扁圆球体,珠圆玉润,鼓腹张力十足,无颈、无肩,平盖压于壶口,严丝合缝,壶盖质地纤薄,犹如一块玉片,颇具紫玉之风,平盖与平底上下对应,形成一种视觉上的统一感。 壶嘴、壶把与壶钮均取自然界竹节的式样,依其自然曲折之形,构成主体形态,将艺术性和功能性融为一体。 壶嘴出水口朝上, 出水顺畅;壶把呈圈状,倒茶舒适轻巧;壶钮则如一小段破土而出的竹节,富有生命动感,拿捏得体。 与此同时,壶盖及壶身上分别装饰竹叶,犹如浅浮雕般的质地,十分生动有趣,且叶脉清晰、飘逸自在,犹如迎风招展,静中寓动,艺术效果明显。
紫砂壶讲究对文化意境的诠释, 其外形审美须与内在韵味统一,进而构成其总体核心艺术效果。 紫砂壶“度”取自北宋诗人秦观《无题》中的“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诗句,以此表达君子文化,愿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份悠然自如、万物不拘心的君子情怀。 此壶并未进行抽象的虚构表现, 而是选择了代表中国君子文化的象征物——竹子为自然物象, 将其架构到壶型及装饰中,带给人一目了然的理解,以及深入人心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