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悟者终可得道

2019-03-12大可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刻字篆书草书

大可

原名:张镇顺

笔名:张正

号:奇书斋、奇壶堂

书法家、画家、学者、诗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福建省书协刻字研究会理事

不管是为文还是从艺,善悟者终可得道。 大可出生诏安,原名张镇顺,笔名张正,号奇书斋、奇壶堂,祖上有耕读之风。 诏安是书画之乡,每一寸土地上都沁着书香文气,日久浸染,也就浸染出大可一身满满的艺术情怀。 一动一静中,有三分书生义气、七分闽南人侠气。

大可是书法家、篆刻家、刻字艺术家。 自小酷爱书法,经常瞒着父亲偷偷练字,其书法,自小摹临,有童子之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知不觉中,大可书法频频入展,且在而立之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入展的作品以行草为主,也就是说,大可平时作字是以行、草书为主的。 其行草用心追摹和汲取宋元法书之意、明清法书之韵,行笔间裹着篆意,对线条的翻转跌宕、起伏节奏、干枯墨趣会意用心。 大可在作行、草之余,也涉猎了楷书、隶书和篆书。 其中对篆书最感兴趣,这可能与篆刻有关。 大可作篆刻,也作书刻(俗称现代刻字艺术), 篆刻与书刻的内容都以篆书为主。 其篆刻,对皖浙妙绪,汉秦法度,用功临习,有独立的篆艺思考。 其现代刻字与书法、篆刻相衍接,装饰中带有写意况味,殊是可观。 尤其近年,生活稳定的大可潜心于书艺,进步长足。 值得一提的是,大可把这种现代书刻的方式表现在寿山石上, 便是首创——于是有了“寿山石书刻创始人”的雅号;接着又把这种书刻的方式表现在紫砂壶上, 也是首创——又产生了“中国奇壶书刻创始人”……这里并不是有意在炫这种能力, 而只是在表述大可先生的确具备创新思维的某种动因,而这种创新思维为“大可草篆”的诞生提供有力的内在保障。

“大可草篆”用草书的笔法写篆书,草书笔法中的连带、减省、虚实、顿挫等等融入篆书里面,而篆书也要接受原有的那种书写拘束的改造, 使其草篆的章法更具合理性,更有审美意蕴:乍一看草书,细看好像篆书,再看似篆似草,篆中有草、草中有篆、篆魂草体,奇而不怪……章法中遵循草书的大开大合、变化无穷的样式,又不失篆书的谨严整饬、端庄雍容之法度。

按常理,大可当可成为更有成就的书法家、篆刻家或刻字艺术家,但在偶然与必然的因缘际遇间,他与紫砂壶工艺相遇,似乎如铁遇到了磁,粘合了、默契了, 无缝衔接了, 无意间碰撞出更闪亮的艺术花朵——紫砂壶雕刻。 这是大可人生的缘、艺术的分,也许也是他的艺术归宿。 大可目前的紫砂壶雕刻已雏具自已的艺术思考,具个人艺术面貌。 而这门独具匠心的技艺,实为他长年来艺术修养积累渐悟而成,也是一次艺术的顿悟而得,是一回融合、一回跨界,当然更是一次升级版转型。 此举让大可目前的紫砂壶雕刻艺术如侠客之剑,横空而出,受人关注。

在紫砂上刻字, 最早要数元末明初孙道明在紫砂陶罐上所刻“且吃茶,清隐”五个字了。 其字体为草书,“清隐” 是孙道明的“号”。 而后,“供春”、“时大彬”、“陈鸣远”等等都曾在紫砂壶上刻字。 不过,那时的“刻字”并不是为了“装饰”,主要还是当落款用的,相当于后来的“底章”。 真正重视“刻字”并参与设计的是清朝中期的陈曼生先生。 曼生先生集书法、篆刻、绘画、诗词等于一身,且在各个领域皆有大成。 由他参与设计、雕刻的紫砂壶,后人称之为“曼生壶”,在他的影响下, 许多艺术家特别是书画家也纷纷在紫砂壶上作文章。

无论什么行业,想真正成为“大师”,必有其“原因”。 除了“大师”们所必须具备的天赋、努力之外,最主要的, 是他们在经意或不经意间, 在最为恰当的“时机”,他们抓准了并努力投身其中,方有所成。 一旦错过“时机”,无论后来如何加大马力去拼搏,恐也无济于事。 曼生先生的成功,当然也是他抓住当时的好“时机”:紫砂工艺经供春、时大彬发展到陈鸣远,已经极具完善,想在造型上取得重大突破,几乎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到了清中期,紫砂工艺很难突破,恰在此时陈曼生出现了, 曼生先生的介入顿时使紫砂行业活跃起来,用现代流行的话讲,这叫“跨界打劫”或是“某某+”。 总之,“跨”也好,“+”也好,曼生先生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紫砂行业的“新希望”。 令人欣慰的是,这股“新希望”的火苗延续至今。 只是,除了少量书画家偶尔也来“跨界”玩票外,似乎还没突破性的“绝活”出现。

与所有“跨界”玩的书画家一样,大可之前到过丁山刻壶。 刚开始当然也与众多的“刻字先生”一样,学着曼生先生以文人画的样式或诗文刻在壶上。 由于紫砂的材质与寿山石或者木头的材质不同, 大可虽也搞过篆刻,搞过现代书刻,但刚开始,再兴奋,终究还是觉得捉襟见肘, 难以施展自身书画篆刻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学习改进,第一把“大可书刻奇壶”在不经意间诞生了。 之后,大可先生又继续对雕刻工具进行改进,来回大约改了十几次。 如今,对于紫砂熟刻技法,不敢说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倒也是真的。

大可的紫砂壶雕刻是立体的, 寓在多体壶上的立体,扁平面上的立体之雕刻,有立体的雕塑美;是平面的,视壶面为平面,以此展开,以壶面为画面,有平面之画面感;是整体的,集书法、篆刻、现代刻字、雕刻诸艺要素为一体,是艺的表达,是技的匠心,体现了一种清新的审美;是图案化的,取商夏铜鼎图案与样式,融秦砖汉瓦的图式,是传统纹样图案的当代演化。 其在壶雕中注重文字与词句的优雅,在整体构思中尽可能地存雅去俗,让作品多一分文意,少一分俗气。 精工中含文心,匠心中显神韵,灵气中藏温婉,空白处传淡泊。 刻中有雕,雕中有刻,壶面铺锦绣,刀下起风流,这是大可的智慧,也是大可对紫砂壶刻艺的发扬。 清人汪士祯认为“根柢源于学问,兴会发于性情”。 大可近年醉心于艺的同时,用心德修,用心文修。 岁月洗染,已略去少时狂傲之气,举止间有了份书生的斯文,难得,这是他月养年修滋养的成果。

工艺贵在精与工,精工之美需要匠心,匠心方可独造,方可精美,方可雅致,大可明此理。 “因是工艺品,要有精细美,要有装饰味”,大可如是说。 所以,他在壶雕中注入了匠心,悠游物内,得趣匠工,如苏东坡所言“留意于物,往往成趣”。 壶是雅玩之物,是生活中的文房之宝,雅玩之物贵有文气,而文心则是文气之源,大可悉此道。

大可是篆刻家,是现代刻字艺术家,他的壶雕有篆刻艺术的结构要素, 有当代刻字艺术的形式与用刀的韵味。 大可是书法家,在壶雕艺术中关注到了汉字的结构美和线条的线性美, 注重在壶雕上尽可能地体现线条的笔意与书写性之美,是线的颤动,是线的曼舞。 大可是画家,他在壶雕中注重到图案的美、造型的美、纹样的美,注重构成与装饰意味,是空间的诉说,是布局的言述。 可以说,大可的奇壶是书法与美术的美满良缘。

猜你喜欢

刻字篆书草书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沈辰绘画作品欣赏
智海急流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商朝——在龟甲、兽骨上刻字的朝代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自作诗(草书)
《阳泉 草书赋》
莫让景区刻字成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