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实施

2019-03-11雷婷婷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段课前预习桂花

雷婷婷

語文老师每次都会在教学新课前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预习”, 那何为“预习”?预习是指学生在上新课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初步把握内容,思考课后问题,查阅资料,提出不解的问题等等。但是,往往完成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有的学生只是圈圈生字,标个段落序号;有的学生就读读课文而已;还有的直接忽视这道作业。久而久之,预习就成为一道形式作业,学生们也就这样应付了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并不真正懂得课前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到底有多重要?

语文教学过程是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始的,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授教,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他们才是课堂的学习主角,教师的教学不再是灌注,而是引导、启发,但只有在学生充分地、初步地感知了文本后,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意义并有效的。可见,预习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进行学习不可缺失的必要环节,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前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所以,当务之急必须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因各学段对学生的要求不同,预习的要求也有分别。教师要以《语文课标》为依据,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与内容后,再来定位预习内容的方向。低年级的学段目标是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而中高年级的学段目标是以“阅读”为重点,那么,布置预习内容的侧重点就不一样。比如低年级预习时在“阅读”部分不能要求太高,只要能理解词语的意思,大致懂得课文写什么就可以了;中年级在预习时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有初步、整体的把握,会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惑;而高年级在预习时要初步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可见,各学段的目标不同,预习要求也有所差异。

二、掌握方法,培养能力

第一,预习一篇新的课文,在明确了预习要求之后,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标:用笔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在二类字下面标上“Δ”,给不认识的字标上拼音;用“___”标出文中生词,给不理解的词语打上“?”。

读: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查:通过查工具书,理解生词的意思,中高段还可联系上下文等办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达意。

划:标出段落序号,给课文分段。划出不明白的地方,以备课堂听老师讲解。

拓:有些课文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一些知识,是学生未知的。但是,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查阅课外有关资料,才能更好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如学习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之前,可以搜集王勃、李白、孟浩然的送别诗等作好铺垫;再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詹天佑》《卢沟桥烽火》等课文,要感受经典,必须了解历史,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数据、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解读。

第二,在以上这些基本预习的基础上,我们再进行深入预习。所谓深入预习,就是根据所学课文的文体,有针对地进行初步自学。学习课文通过预习单更能激励学生发现、探究知识,让学生在预习中获得愉快和满足,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因此,教师在设计预习作业时,除了常规预习外,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探究性问题。比如,讲《桂花雨》一课前给学生安排了以下预习题:(1)“桂花雨”是什么样的?(2)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几件事?哪件事最难忘?(3)作者为什么要写桂花?“桂花”在作者心中意味着什么?(4)母亲为什么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不如家乡的桂花香?表达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5)课文是怎样通过桂花来表达思乡的思想感情的?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由扶到放,这样,学生才能慢慢地提高能力。

第三,除了上述的预习方式,课前预习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实情采用交流式预习、归纳式预习、拓展式预习等。

1.交流式预习

交流式预习是指学生在预习中遇到有难度的课文时,出现预习困难,可安排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各自分工不同,结合自己的体悟和见解,相互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一起完成预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交流的预习方式经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归纳式预习

所谓归纳式预习就是指教师对文体、表达方法相似的课文,先做预习示范,通过对某篇课文的预习进行精心指导,然后让学生对此类课文懂得如何自主预习,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以锻炼。

3.拓展式预习

随着语文教学观念的改变,我们不应该把语文教学限制在课堂上、教科书上,拓展式预习指让学生到课堂外、教材外去解疑、探求,获取更广泛的、丰富的知识,拓宽语文的视野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引导,优化效果

虽然预习很重要性,但有些不自觉的学生总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师不能把预习完全扔给学生,而是有计划地认真启发,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预习的效果。

1.教师要提前用心设计好预习的内容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学习内容,教师给学生的预习要求不能过于简单,翻翻书就能解决,而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激发思维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2.教师要重视课前预习的检查、评价

很多时候学生对预习作业应付、忽视,是因为教师没有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认可,学生在心理上得不到肯定和鼓励,从而导致的预习兴趣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必须要周全地、扎实地去实施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

3.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优化效果

平时可以经常开展一些预习单的展览与评比,收集成册,同时也让家长重视、参与进来,预习就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效果自然就好了。

综上所述,课前预习很重要,是学习,是能力,是好习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施教前做好课前预习的每一个环节,为营造有效课堂做良好的铺垫。

猜你喜欢

学段课前预习桂花
桂花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做好课前预习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