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自己的歌》曲调创作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9-03-11徐军
徐军
在音乐教学中,创作与表现是一个较难的课题,它要求教师运用音乐教材,引导学生在音乐创作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改后的人音版教材五年级中,有关音乐创作的内容是以书面训练的形式出现的,它要求学生在歌曲学唱过程中初步了解歌曲旋律模仿创作的手法,以《唱自己的歌》为主题,进行曲调创作活动。在教学设计中我挑选了第四单元中的歌曲《童心是小鸟》作为学生了解歌曲旋律模仿创作的教材,利用歌曲的第一乐段的学习与分析来帮助学生把握歌曲旋律创作的手法。根据创作要求的提示,我把课堂教学环节分成了四部,1.学唱歌曲,分析旋律2.出示创作要求3.学生创作4.作品展示与评价。
教学过程描述:
首先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情绪。跳跃性歌曲情绪表现出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生活的心情。下面老师范唱第一句曲调 请同学们视唱后找出让你们感到欢快、喜悦、跳跃的情绪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的?
生随琴唱后答:有八分音符的运用,节奏紧凑,能表现欢快的情绪。休止符的出现有停顿和断跳的感觉,像小鸟在跳跃,玩耍。
师再问通过视唱下面旋律你能找出与这一乐句相同或相似的乐句,说一说它们相同与相似之处吗?这一问很关键,是想通过唱与分析把学生带入旋律创作的基本手法讲授内容中,因为这节课的果是让学生通过自我的创作实践来了解旋律创作的方法,唱是学习分析的媒介。
师一边归纳学生们的回答一边板书:你们说的节奏一样的,旋律一样。在音乐中叫重复,后面的写法叫模仿节奏,变化旋律。此时板书在“重复”后又呈现出了模仿、变化两个重点词。这首优美动听的歌就是通过这三种写作手法创作出来的。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能不能试着写自己的歌来唱一唱呢?板书出示创作题目《唱自己的歌》。
老师向学生提出创作要求,创作条件如下:按教材所示,已知两小节旋律,要求用模仿重复变化的方法创作发展成4小节。
老师做了相应的创作范例,准备作品评价时与学生们进行交流:
下面是学生的创作过程,我设定的时间是10分钟完成。学生们在写着,我开始巡视看他们的写作。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唱自己的歌》节拍设定在了4/4,由于是写在五线谱上,学生的音符写法出现了错误,有符干左右按错位置的。有节奏超拍子的,肯定是忘了模仿节奏。有的旋律写的跨越度太大,那唱起来能好听吗?最后一小节的结束音写什么的都有……。写作的时间结束了,我们进入了作品展示环节。展示过程中一个平时很调皮男同学站起来对我说:“老师,你帮我弹一下我写的吧。”他的节奏模仿没有错误,只是在结束音上他用了si这个音,我把他的創作结果写在黑板上,请全班同学跟琴一起唱,请同学们评价一下听后的感受,大部分同学都说si这个音写得别扭,不好听。那位男同学不服气地说:“我哪知道是这个效果呀,我要能像老师那样弹琴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是呀,在写的时候,无声的情况下,是他的内心听觉在起作用。“别的组有没有上前来展示的同学”,“你去你去呀,”随说话声望去,是第三组的同学在推选黄某某同学,这是个非常喜爱学习音乐的学生,二胡水平已过了业余6级。她不好意思对我说:“老师,我想唱给大家听又怕唱不准,您帮我起个音吧。”“好”,“我用琴给你起个头。”她的结束音在1上,整个写作效果和我的范作相近。嗯,我夸赞她,写得不错,刚想换下一组同学,她抢着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写不太像一首歌,一共四个小节,太短了。”我看着她,有些无语,但凡成功的课不应这样虎头蛇尾的,展示环节如此沉闷。看着板书,“重复、模仿、变化”这六个字像是给我自己写的…….我要重新设计这个教学内容,还给学生们一个新的学习方式。
启示与思考:
1. 提出问题:根据课堂实践我发现无声的创作形式缺乏音乐视听的特点,使学生作品得不到及时的反馈,久而久之,学生们肯定会对这类训练内容兴趣大减。其次,学生在创作中会出现许多书写性的错误,如节奏的组合往往会不符合节拍规范,三线以上或三线以下音符符尾的写法往往倒置……
2.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体现创作意识并把它规范地表现出来呢?
在音乐创作的学习中能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因为现代教学媒体有其独特性,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新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音乐平台软件人手一机进行音乐创作,这种课堂形式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角,并发挥其积极性与创造性,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通过此课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旋律的写作能力。教学步骤由感受与鉴赏、师生互动演示、实践创作、作品展示与评价四部分构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3.以人为本的学习方式:今天的教育是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四个因素持续交互的动态情境。上课时,同学们在网络教室,人手一机进行音乐创作。其中运用计算机复制、粘贴这一手段,就能很快实现重复的写作手法,变换轨道音色能实现模仿、变化的写作形式,丰富写作效果。教师可通过此类型的训练使学生先掌握基本旋律写作的手法,深化学生对已学音乐知识理解和运用,并在模仿、变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逐步建立创作的意识。
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有很多,作为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不能单一地使用某种方法,而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上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作为课改后的一线教师应看到今天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活动的教育、成长的教育、有生命力的教育。这要求我们应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学习和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不断挖掘教学环境的潜能,通过教育与环境的有机结合,有效地促成学生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