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学习交流记
2019-03-11罗瑞昕
罗瑞昕
“同学们,大家期待已久的美国之行马上就要启程了!”
经过香港转机,昼夜颠倒的连续飞行,我们到达了游学交流的目的地——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开始为期两周的与当地中学生同吃同住同上学的生活。
在美国家庭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宿后,第二天六点半就起床,跟随美国学生一起到NICHOLS中学上课。就起床时间而言,我脑海中的概念完全被颠覆了。他们并不是有些人所说“九点起床,三点放学,学习很轻松,每天到处玩”。那为什么在我们眼中的美国高中生活无比自在呢?为什么中国学生想到美国去读书呢?我心中充满了疑惑。
到校以后,我们跟随美国学生“自由”地选择科目和老师,课堂上他们很活跃,经常发出“为什么这里要这样作辅助线”、“这样作辅助线行不行”、“诗人当时是怎么考虑的”、“若是没有他,事情会如何发展”,诸如此类不可思议甚至感觉很萌的问题,在他们的课堂上屡见不鲜。当然,这或许和他们每个班的人数以及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大概八十多平方米的教室只有十几个人,老师的确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有足够地时间来引导学生如何思考。而在人口庞大的中国,我想,目前是很难做到的。回想我们的课堂,似乎就只有老师慷慨激昂地讲着课,学生呆板地复制着笔记,除去偶尔地回答一下问题,似乎就没什么声音了。我们美其名曰“有秩序”、“有效率”,然而,这真的好吗?为什么我们现在成了应试化教育?我们是不是该停下来反思一下?诚然,刷题是提高成绩最直接快捷的方法,但这只是简单的将别人的思考拿来看看,仅此而已。為什么我们就不能以自己的思考来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呢?这或许就是中国人缺乏创新精神的问题所在了。我们不能仅仅拿别人的思想来完善自己,而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
经过紧张忙碌的一上午学习讨论后,匆匆吃了一点午饭就接着上课,根本就没有午休。下午放学后,美国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活动。或与老师交流,或练习乐器,或开展冰球训练,或……每个人都开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回家后,也会认真仔细地完成家庭作业,而非抱着手机电视不放。差距就这样,渐渐地,渐渐地拉大了。
美国没有统一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心仪的大学递交申请,不仅要求日常成绩优秀,而且考察社交、体育、表达、兴趣爱好、发展潜能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反观我们中国学生,似乎只要成绩好,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而正是只盯着成绩的方式,导致许多学生成为了“高分低能”的人,这也可能是中美教育的最大不同。对于我们认为美国高中很轻松的观念或许只是一个误解,误将体育锻炼时间多就片面地理解成随心所欲地玩耍,没有了解实情以及学校如此安排的目的所在。
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差异巨大的教育理念,开放的课堂,活跃的气氛,跳动的思考,勇敢的尝试……为期两周的学习交流在我们每个中国学生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美国的教育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不我待地进行学习和借鉴,以求尽快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