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文人王庭珪寓居湘西时间考论
2019-03-11王湘华
内容摘要:南宋绍兴年间,文人王庭珪为刚正被贬的胡铨做诗送行,忤怒权臣秦桧,流放湘西辰州数年。对王庭珪寓湘西的时间,现下方志、辞典或有“十年”之说,或语焉不详。经对作者本人诗文及相关序跋、史料和书信考辨,知其寓居湘西时间为七年。
关键词:王庭珪 寓居湘西 诗文 序跋 宋史 七年
王庭珪(1081—1172),南宋诗人,字民瞻,号卢溪先生、卢溪居士、卢溪逸叟。吉州安福(今属江西安福县)人。政和八年(1118)成进士,调任衡州(衡阳古称)茶陵丞,因与上司不和,深恨衙门慵懒之风,遂弃官而去,归隐家乡卢溪之畔,修筑草堂延徒授课,讲解儒家经籍。暇则游山娱水,诗酒相伴,聊解心中郁闷。
绍兴年间,宋金对峙,主战与主和之声顿起,而主和派甚嚣尘上,国家命运旦夕处于危险境地。朝堂之中,御史大臣及谏议官员无一敢直陈时弊,皆三缄其口。此时,编修官胡铨愤然向皇帝上书言事,求罢黜和议,斩杀罪魁祸首秦桧。《宋史》卷三十《本纪·高宗》载:“(十二年)秋七月壬辰朔,福州签判胡铨除名新州编管。”胡铨壮志未酬,遭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会),凄然而行,仅有少数昔日同僚好友做诗而送、赞。《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秦桧”条:“十二年胡铨再编管新州。……胡铨再贬新州。”王庭珪曾为这位刚直乡党撰《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其一:“大厦元非一木支,欲将独力拄倾危。痴儿不了公家事,男子要为天下奇。当日奸谀皆胆落,平生忠义只心知。端能饱吃新州饭,在处江山足获持。”[1]啎怒当朝权臣秦桧,因言获罪,贬谪辰州(今属湖南湘西自治州、怀化地区)。《宋史》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云,王庭珪与胡铨相知甚久,胡于王有提携、知遇之恩,故而在大是大非面前,命运与共,患难相当。
王庭珪寓居湘西多少年?方志、词学及文化大辞典等有不同说法,譬如《泸溪县志》云卢溪县令在武口洲(今泸溪五里州)建东洲书院,延请王庭珪教授生徒,王庭珪被谪湘西“达十年之久”[2]。《中国词学大辞典》“王庭珪”条载:“绍兴中,……庭珪独以诗送行,坐讪谤勒停,辰州编管。……桧死,许自便。”[3]既未言明何时被贬,也未说及返还之时,王庭珪寓居湘西时间尚是一个约数。《湘西文化大辞典》[4]以概括性语言,交代王庭珪与湘西书院的关系,没有点明相关时间节点。
方志、辞典等书籍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大概是宋史未予王庭珪单独立传,些微史事附于他传之中,故而后世编撰者无所凭依,只能采取避而不谈的方式甚至是笼统之说,难免让读者未明底里。因此,这里有必要做一厘清。既然正史不能查找,只能从诗文及相关文献资料寻绎线索。王庭珪寓湘西,创作不少诗文之作,记录个人行踪,写景摅情,当可觅得来去时间信息。同时,也可从其他史传文献里找寻蛛丝马迹。
据胡铨《卢溪文集序》:“绍兴壬戌秋,铨坐不肯与金人议和,且乞斩主议大臣二人,铨削爵,窜岭表,先生送行诗有云:‘名高北斗星辰上,身落南州瘴疠间。人争传诵,至达权臣耳。奏下江西帅司,鞫治久之,窜辰州,时绍兴己巳秋七月壬午也。”[5]《宋史》卷三十《本纪·高宗》载:“(绍兴十九年)六月丁巳,茶陵县丞王庭珪作诗送胡铨,坐谤讪停官,辰州编管。”《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传》第二百三十二《奸臣》三“秦桧”条:“(绍兴十九年)六月,迪功郎王庭珪编管辰州,以作诗送胡铨也。”
王庭珪自叙:“辰州僻远。乙亥十二月,闻秦太师病,忽蒙恩自便,始知其死,作诗悲之。”[6]王庭珪《跋程子山诗后》:“余与程子山侍讲,俱为夜郎逐客,绍兴丙子春同归自酉阳,下壶头,经桃源出鬼门关,蹔寓于武陵,出此数诗。已而,子山还蜀,余归江南,不复相闻。不知胡彦卿何以得此诗轴?皆子山真迹也。览之惊惋,想见其人,不可复得。”[7]诗人《答张钦夫机宜书》:“某疵贱之疾,平昔未获扫相君之门,虽天下士大夫诵阁下伟才谦徳,独某无阶进谒,尝恐抱终身之恨。曩者窜居夜郎七年,王彦恭时出所惠书,屡蒙记。东归之日,道经长沙,始获进拜大丞相于服制中,仰辱盻睐之意,视如门旧物,过于所望。既而,退瞻履幙,且承顾接存抚甚厚,一见忘其流落之情,以尽释平生之愿,此幸岂多得哉!”[8]
从以上序跋、史料、书信可知,王庭珪寓居湘西时间当为七年,即绍兴十九年(1149)七月被贬谪辰阳,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二月秦桧病死,皇上下诏尽放天下流人,王庭珪得许自便。绍兴二十六年(1156)春,王庭珪遂从辰阳搭乘舟船,经桃源至武陵到达长沙,东向至其故里安福。
王庭珪寓居湘西七年,对湘西文教发展,阙功甚伟。筑于卢溪城东南武溪口的东洲书院,为湘西创办最早的书院之一,南宋绍兴九年(1139)辰州府知州和卢溪令创建。王庭珪被流放至此,知州与县令钦慕其才胆学识,延请为书院山长,讲课授徒。王庭珪欣然受命并于此著书立说,府、县学子慕其气节与学问,纷纷投其门下,一时传为佳话。
像王庭珪这样正义之士,尚有张元干等人,他为好友以词相送。胡铨因言被贬岭南,时寓居三山(今福建福州)的张元干所作《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其下阕云:“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于送别词中别具境界,少了点呢喃之语,多了些男儿忧思与担当,将友情与国家情怀联系在一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词曲类》盛赞此词:“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毛泽东对这首词,至少圈划过三次并常吟诵。1975年4月,董必武去世当天,毛泽东非常难过,不吃东西,也不言语,让人整整放了一天该词唱片。他时而躺着听,时而用手击拍,神情悲痛,并将词中“更南浦,送君去”,改为“君且去,休回顾”,说原词太伤感了。[9]无论艺术技巧,还是思想感情,张元干《贺新郎》词引起毛泽东强烈的情感共鸣。
经对王庭珪寓湘西之时间梳理、辨析,一方面让后人感知当时政治生态的混乱,权奸当道,忠良受屈;另一方面也凸显王庭珪随遇而安的心态。寓居湘西长达七年之久,自觉融入湘西环境之中,留下与寓地有关的诗歌、散文,描自然美景,书风土人情,歌民族情愫,丰富汉文学与民族文学长廊。同时,为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做了有益努力与尝试,启人心智,涵养知识,在湘西地区播撒希望的种子,从而会发芽、长成。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794.
[2]湖南省泸溪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泸溪县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393.
[3]马兴荣、吴熊和、曹济平主编.中国词学大辞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657.
[4]马本立主编.湘西文化大辞典[M].长沙:岳麓书社,2000.683.
[5][清]永瑢、纪昀等编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98-99.
[6]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6817.
[7][清]永瑢、紀昀等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333.
[8][清]永瑢、纪昀等撰.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34册)[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31.
[9]魏国英主编.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诗词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593.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毛泽东圈注、评说宋词的内蕴与词学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3YBB176)。
(作者介绍:王湘华,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