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实施框架重构

2019-03-11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审计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背景互联网+

◆安 李/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近年来,随着云系统、大数据技术等各种新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审计对象的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云数据已经成为各种审计对象信息和审计证据的外在形式,而“互联网+”也有效地促使了审计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一大步,其作用越来越明显。“互联网+”数据量大,有着更快的处理速度与更大的商业应用价值,将其应用到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让审计人员更快更全面地计划审计工作、开展业务活动,因此大数据技术已成为审计人员加强自身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背景下,审计数据信息在具体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对传统的审计对象信息与审计证据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审计利用“互联网+”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数据收集与处理方面,而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整体的审计实施框架研究则比较少,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对审计实施的具体影响,并对“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实施框架进行了一些设想,谨供参考。

一、“互联网+”对审计工作的具体影响

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有利于对审计数据信息的掌握和运用,并且会让现有的审计模式得到很大的转变,还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面对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审计人员应迅速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跟上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大数据、云系统等新型“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以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具体审计工作的实施。

1.“互联网+”对审计范围的影响。传统的审计开展受时间、资金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对所有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往往采用抽样审计的模式,所得到的审计结果难免大打折扣。而“互联网+”技术能够将审计对象的所有数据收集起来进行“云计算”、“云分析”,扩大了审计范围。

2.“互联网+”对审计数据的影响。一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数据存储容量极大提升,很多非结构化数据类型(如文档、图片、音频等)可通过互联网数据端口进行存储。这些非结构化数据种类繁多、内容差别大,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存在着更多的困难。二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审计数据信息得以实现共享并广泛应用于分析中,数据更加真实有效,且基于更多数据论证的审计结论也更加真实可靠、客观公正。

3.“互联网+”对审计风险的影响。运用“互联网+”技术,审计人员能够建立起更高效的网络数据共享平台,但是“互联网+”也会导致审计线索的寻找难度增加,以及数据安全性受到网络漏洞的威胁,从而引发新的审计风险。

4.“互联网+”对审计取证的影响。传统的审计取证模式主要是运用审计线索跟踪技术,其中包括检查、观察、询问等,但是当下审计线索朝着数据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舞弊花样百出,仅仅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所具有的查询分析功能,以及审计软件、联机分析技术等类型的审计数据处理技术,无法有效地发现那些隐蔽的审计线索。况且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量呈指数级倍率增长,面对海量数据,需要有更高水平的数据处理技术。在“互联网+”的数据平台中,审计人员可以运用云技术与数据识别技术,利用云平台对审计线索进行追踪。

5.“互联网+”对审计人员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工作人员不但要摸清数据的变化规律,掌握进行数据分析的技术,还应当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找出和审计业务关联重大的信息的能力。另外,审计人员还要掌握“互联网+”数据平台设计、研发以及运用维护所需的知识,而且要对当下的经济形势有一定了解,要关注整个审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二、“互联网+”背景下审计实施框架的重构

1.审计准备阶段。审计部门在开展审计之前,首先要分析审计目标、审计业务范围;其次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运营规模、组织结构、运营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等,同时要对以往的审计情况有所了解;最后审计部门要制订出审计方案,并且报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通过后开始实施。在“互联网+”背景下,审计部门需要获得被审计单位运营流程方面的审计证据并导入“互联网+”数据平台,按照数据平台所制订出来的具体审计方案分析整个审计业务流程的关键点,将企业审计需求转变成具体的“互联网+”数据分析问题。

2.审计实施阶段。审计实施过程主要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审计数据库建立以及审计业务分析等内容。其中,数据采集是整个审计过程实施的准备阶段,主要是通过被审计企业的ERP系统获取和企业财务、运营业务相关的数据,并上传到“互联网+”共享平台中,对数据进行筛选后得到数据层;数据分析处理主要是借助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审计数据库属于审计框架建设中的关键内容之一,如果没有建立起审计数据库,那么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审计工作实施就无从谈起。数据库主要是让数据通过相应的模型进行重组、排列,然后在数据仓库中再加以储存和管理。“互联网+”数据平台环境中,审计工作核心内容就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通过数据平台将原始数据转换成审计所需的信息,然后审计人员借助于数据平台得到处理过的数据,并将其与设定值进行对比,确定审计业务风险点,得到审计证据,从而识别与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

3.审计终结阶段。审计人员通过所需的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数据,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审计模型进行处理,获得审计证据后导入数据平台进行证据的筛选、对比、归纳,最后导出数据信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综合性评估,出具审计报告。在终结审计工作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是否将期后事项与或有事项的检查工作、评估企业持续运营能力等导入“互联网+”平台当中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如不需要则最后将审计报告报送给审计业务委托人,确认无误后形成最终版的审计报告。

春节前夕,湖北省审计厅副厅长焦跃华一行,赴省厅对口扶贫的红安县高桥镇夏家湾村走访慰问贫困户、老党员代表和村“两委”,并就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图为焦跃华副厅长与老党员夏永昌亲切交谈。

(湖北省审计厅扶贫工作队 摄影报道)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背景互联网+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黑洞背景知识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