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改革

2019-03-10林世鹄

丝路视野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林世鹄

摘 要:为适应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有必要对现有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广东惠州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提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改革方案。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同体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适应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需求,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物流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能力素质。掌握理货、配送、采购、仓储、快递、跟单、配送、调度、外贸、货代、客服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连锁企业、第三方物流公司、国际货运公司、外贸易企业、配送中心、大型商业企业、电子商务网络公司、物流管理咨询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构建“双精准、三段递进式教学与企业项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设内容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惠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职业岗位标准,精准育人,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托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潼湖智慧生态园,与智能家电制造行业龙头TCL(王牌)深入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成立物流管理专业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双工作室、企业校内分公司等校企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共同体”。

(二)实施举措

1.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

依托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省级公共实训协同育人中心,与行业领先的企业深入合作,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及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构建校企双工作室、企业校内分公司、混合制产业学院分院 3 类校企协同育人载体,打造目标一致、认同一致、利益一致的校企合作共同体,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如图1所示。

——载体建设:与TCL(王牌)、华阳集团、德赛西威等企业智能制造企业共建 10 个校企“双工作室”,与沃尔玛、菜鸟网络等企业共建 3 个企业校内分公司,与百捷教育集团共建 1 个混合所有制产业分院。

——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工商学院领导与专任教师、企业高管共同组成,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顾问,负责专业整体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等的制定;成立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组,由工商学院领导、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企业管理高管等组成,负责校企合作制度、工作计划等的制定及校企合作项目开展、资源建设、学生管理等。

——制度建设:建立激励约束制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规范校企合作行为,保障合作双方的利益;建立监控评价制度,按照“校企合作、实施工学结合”对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成立教学管理的组织,定期与不定期对校内外的教学进行监控,完善适合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建立运行保障制度,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开展企业项目、学生实习等方面提供管理服务和资金支持。

2.创新“双精准、三段递进式教学与企业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双精准”,一是“精准对接”:精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惠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现代物流业发展需求。专业经过15年的办学积累,通过依托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潼湖智慧生态园,与智能家电龙头企业TCL(王牌)、菜鸟网络深圳北岭供应链物流有限公司,加强产教深度合作,整合校企资源。二是“精准育人”: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层次、职业岗位能力、职业素质与知识点的需求,融合职业岗位标准,精准育人,培养具有区域特征和竞争优势的既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符合人才个性发展需要的“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段递进”(如表1所示),即第一阶段为在校内学习物流管理专业大类通识教育及专业共享课;第二阶段为校内专业特色课程、岗位模拟和运营深化教育阶段;第三阶段为校外专业综合提升阶段。

图2 教学与企业项目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深化“教学与企业项目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结合专业建设需求和校企合作企业生产实际,通过企业主导专业建设方向和社会服务、学校主导专业建设与育人,创新协同育人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学生从大二开始,每学期的学习分 2 个阶段,课程理论知识学习通过教师教学在校内完成,课程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类教学任务,在工作室、企业校内分公司或产业学院分院以参与企业真实项目的方式完成,实践性教学课时占到 70%。通过“教学与企业项目交叉融合”,实现“产业链融入专业、企业融入专业、项目融入课堂”,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岗位适應能力的提升。

3.推进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

基于“校企合作共同体”,与TCL(王牌)等企业继续深化合作,每年招收2~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班。通过“工”与“学”交替结合,双主体分段育人,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健全校内实训、校外学徒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沿着“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一步步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综合型技术技能一线管理人才。

4.依托产业学院,培养复合型、卓越型人才

产业专业建立后,依托产业学院,以“大数据”、ERP、SCM、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等方向,面向专业每年开设 1 个卓越技能人才创新培养班,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参与实际企业项目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卓越型技能人才。

三、结语

高职院校大学毕业生是物流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加强高职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是提高物流人才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此外,不断开拓新的人才培养渠道,拓宽物流人才的培养也是满足物流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作为广东省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和思想道德培养等,制定科学、务实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输出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选芒,赵居礼.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09):49.

[2]潘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2(01):11.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在经管专业的实践应用与探索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