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差异的数学教学设计

2019-03-10王蕾孙梅曹一鸣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性质作业

王蕾 孙梅 曹一鸣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学校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差异比较大。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学校数学组自2013年开始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以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1.课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

课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中,在要求所有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针对A、B、C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例如,A层为: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并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平行四边形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几何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推理能力。C层为: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的性质,并能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2.课中科学安排探究活动

课上,我们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设计了教学方式和课程延展性有所区别的探究活动。例如,A层学生以教师引导为主,B层和C层以教师传授为主;A层涉及的角度较多,方法更为多样,B层和C层则更注重基础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并实施探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A层学生,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观察模型,推测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刻度尺、量角器、剪刀等学具采用度量、叠合等方法,初步验证猜想,并在教师指导下探究不同的方式。而针对B层和C层学生,教师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推测除了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还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作辅助线,掌握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而对于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

3.课后作业要有梯度

课后作業的布置,我们在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都尽量体现梯度和层次。

A层学生的作业量要多一些,难度也最大。C层的作业更为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点的练习。以本单元的第三、四课为例,由于主要任务是带领学生进一步掌握并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所以以课堂例题、练习和课后作业为主。

后续的追踪调查显示,学生的数学成绩和学习能力都比以前有了显著的提升。可见,关注差异,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适应了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编号DBB15061)研究成果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性质作业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厉害了,我的性质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