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本真的语文教学

2019-03-10刘晓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人文课文情感

刘晓群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的教学,然而,我们不能将语文简化、矮化为“语言文字”,应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上逐渐渗透情感性与人文性,追求一种本真的教学境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学会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要通过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谈一谈我的做法。

情景再现,快速融入

情感共鸣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尤为重要。这篇课文的背景是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而生离死别的痛苦学生也少有体验。于是,上课开始时,我播放了有关洛杉矶大地震的视频,将视频内容划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天塌地陷的震中情景,后一部分是满目疮痍的震后惨景。中间以黑屏隔开,并写上三个大字——霎那间,让学生体会地震的无情与残酷。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很快地带入文本的情境,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废墟”“爆炸”“瓦砾”这些词语的意思,为之后更好地体会父爱的伟大做好铺垫。

巧妙整合,以点带面

1.仔细研读,巧妙整合

教师要依据学情,删繁就简,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整合,选取关键片段或场景开展教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第六单元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文,对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备课时,我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将“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围绕一个场景——父亲解救儿子展开教学,旨在通过联系上下文引领学生潜心会文,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从而体会父子之间的相互信任其实就是一种信念,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2.抓住重点,聚焦形象

教师让学生阅读全文,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运用“写实”的手法,让学生把自己的预习作业——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父亲的伟大有了初步感知,但是父亲信守诺言、永不言弃的精神则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让学生自主阅读这段具有很强感染力的文字,思考哪些地方能体现父亲的伟大,并进行批注,然后,与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最后,我将学生的批注进行梳理整合,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感悟父亲的伟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跳出课文,对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改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这篇文章理解的重点在于父亲的伟大,然而父亲的伟大不在于解救的結果,而在于解救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两个理解上的误区:因为救出了儿子,父亲才了不起;这位父亲了不起,别的孩子的父母都放弃了,就是不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帮助学生走出阅读理解上的误区,我改变了文章的结局:“当父亲连续挖到第38小时的时候,突然看到了孩子棕色夹克上衣的一角,他连忙呼喊,却没有一点声音。他急忙搬开压在孩子身上的大石头,看到的却是孩子血肉模糊的面容和残缺的手臂。”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即使结果是残酷的,父亲也还是了不起的,因为他履行了诺言。

3.再读全文,强化理解

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次通读全文,对字词和文意方面的疑问,先在小组间讨论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最后进行解答。这样,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得以强化。

巧妙整合,以点带面,这种立体多维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快速抓住人物的特点以及文章主旨,从而促进对整篇文章的把握和理解,提升了阅读的整体性和阅读品质。

读写结合,人文积淀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在不同的课文中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以训练促人文,以人文厚积淀,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作业:运用文章重点语段中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想象儿子阿曼达在长达38小时的黑暗中会想写什么、做些什么,以及他是如何鼓励小伙伴们战胜黑暗和恐惧的,然后进行仿写。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学生掌握表达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并试着运用;二是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为第二节课深刻感受“儿子的了不起”做准备。这样,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去实践,在品味情感的基础上去表达,引领学生达到“文能逮意,情能胜物”的佳境。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价值,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得到情感的体验,丰富精神世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编辑 _ 汪倩

猜你喜欢

人文课文情感
人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背课文的小偷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