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展品说明牌的设计方法

2019-03-10尤晓红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设计方法

尤晓红

摘 要:展品说明牌是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避暑山庄博物馆为例,从内容、形式、数字化技术等角度,探索展品说明牌的设计方法,以促进博物馆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避暑山庄博物馆;展品说明牌;设计方法

展品说明牌是博物馆展品展示、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它通常以文字的形式诠释与传递展品的基础信息以及所反映的社会功能、工艺技术、艺术水平等内涵[1],这对于帮助观众理解展品、满足求知欲是必不可少的。

避暑山庄博物馆属清代宫廷历史类博物馆。本着“不求所藏、但求所展”的原则,博物馆充分利用文物资源,构成以复原陈列、专题展览相结合的陈展体系。此外,全馆积极寻求与其他文博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出各类文物精品展览。作为展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展品说明牌对提高避暑山庄的影响力、树立承德文物旅游品牌有着重要作用。

1 内容精炼,提供有效信息

精炼指内容完整、简明扼要。不可否认,如今依然有不少博物馆的展品说明牌在内容设计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和短板。有的冗长枯燥,信息密集,缺乏针对性;有的则寥寥数语,内容缺失,导致“只展无教”。

避暑山庄博物馆现行的展品说明牌,习惯是以“质地—工艺—纹饰—名称—年代”的顺序组成。例如,在“珐琅”专题展中,有一组四件珐琅碗的说明牌为:

铜鎏金掐丝珐琅万寿无疆碗

年代:清 乾隆

此说明牌的标注内容仅限于珐琅碗的基础信息,无法突出其自身特点。但若将展品的体量、重量、来源、藏品编号以及历史和艺术价值等信息加入其中,又未免过于繁杂,较易落入“惯例式”列举的窠臼。此外,博物馆观众对信息的关注和接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如果观众在阅读说明牌上投入较多精力,那么参观展品的时间必然受到限制,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关系。

因此,展品说明牌内容设计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

一方面,加强文物研究。“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2],而展品说明牌又是向观众传达藏品信息的重要工具。为了让说明牌真正体现出价值和魅力,我们要对本馆收藏的文物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解读,揭示出体系化、深层次、多方位的文物本质。以上述的珐琅碗为例,此碗为一组四件,每碗外腹部圆形开光内分别有“万、寿、无、疆”四字篆书。通过观察器物形制、纹饰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此组珐琅碗为乾隆60寿辰时清宫造办处所制,类似的珐琅碗组件存量稀少,所以研究价值很高。如果能将此信息在说明牌上予以展示,就可满足观众对于此件藏品的深度需求,让观众看到博物馆的“博大精深”。

另一方面,强化“观众本位”意识。博物馆作为宣传避暑山庄文化的教育基地,其参观人群以外地旅游者居多,观众的知识层次、求知程度等有所差异。所以展品说明牌的设计应秉承“观众为中心”的理念,兼顾知识性与普及性,如采用设问、反问的形式或专业术语通俗化的模式,将艰深晦涩的文物信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提高文字的可读性。以“天地生成 造化品汇——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皇家瑰宝大展”为例,其中一个展柜陈列有五件轿瓶,说明牌上描述有轿瓶的基础信息及年代,而对于文物表面特征的说明如纹饰等,则采用局部放大图以背板的形式来呈现,这种陈展方式既合理分配了文物信息,又能给参观者以知识、以启发。

2 形式多样,丰富视觉呈现

展览是一种“现场性观看与即时性阅读”,而设计合理的展品说明牌能让观众更快地进入展览的语境和情景,读懂展览、享受展览。虽然说明牌的形式设计要符合博物馆的空间布局,但其形状、版式、色彩、材料及摆放位置等视觉要素,更应根据展品的个性特征进行具体设置,以彰显出博物馆艺术规律的重要性。

第一,色彩的协调性,就是说明牌的底板、文字必须服从整个陈列展览的色彩基调,并在统一中保留自己的风格,以提高展览的展示效果。避暑山庄博物馆的展室均依托古建而作,以专题展室为例,展室顶部色调接近楠木,地面使用传统青砖,整体给人一种深沉的神秘感,所以展柜选用栗棕亚光色,而说明牌则采用银底黑字的形式,强化了陈列氛围,达到展室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第二,材料的合理化,指要熟悉金属、纺织纤维、玻璃及塑料等性能,为展品说明牌选择合适的材料。本馆的说明牌以PVC板为主,可塑性强,成本较低,选材较为合理。为精益求精,不妨采用丝网漏印工艺,以保证说明牌的印刷字体色泽鲜艳、立体感强,且可弥补原有PVC板易褪色的问题。

第三,位置的人性化,即展品说明牌的摆放位置应在一个合理的高度,符合95%以上观众的阅读习惯及视觉舒适度的要求。以“兴盛时期的避暑山庄”专题展为例,展厅陈列有《避暑山庄全图》,全图尺寸为383厘米×211厘米,而其说明牌却只有15厘米×7厘米,且摆放在图的右下角。展品与说明牌极不协调,观众需下蹲,才能看清说明牌上的内容,这不仅造成阅读者的积压,还妨碍观众的欣赏和认知。所以此说明牌的尺寸及摆放位置要有所调整,以满足观众的视觉要求。

3 数字化技术,增强互动体验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即博物馆必须开创藏品阐释与展示的新方法。为实现展品说明牌创造性的发展,基于数字环境下的避暑山庄博物馆应思考:如何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前提下,接受、融合新型的数字化技术,真正使之为我所用?

本馆的专题展览现以传统纸质说明牌为主,仍采取被动、单向的灌输式说明模式。这种静态的说明牌虽然维护成本低,且受到老年人及孩子的偏爱,但是在移动网络普及的当下,必须将多媒体设备作为说明载体,引入触摸屏、投影、二维码等多元化导览服务,以实现互动、双向的反馈形式,增加知识的易得性。如二维码扫描技术,持有智能手机的观众,只需扫描展品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相关文物的详细知识,还可以参与对展品的弹幕评论和浏览陈展相关的信息等,这可引导观众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讨论,进一步拓展观众的认知水平。

目前,避暑山庄博物馆在澹泊敬诚、四知书屋等建筑内,立足史实,通过复原陈列的形式,再现当年清宫辉煌。但由于是封闭展室且未设置展品说明牌,观众只能在门外、窗前驻足观看,意犹未尽。不妨采用VR、AR等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新技术,拓展博物馆的展示手段。据报道,AR卡片已出现在不少博物馆,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圆明园等,用手机扫描这些卡片,就能在屏幕中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以及文字和特效等[3],赋予展室藏品以“活力”,激发观众的在场感和参与感,这种新型技术的应用也是我馆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徐乃湘.博物馆陈列艺术总體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数字博物馆,VR AR技术走进文化遗产域[EB/OL].http://www.sohu.com/a/161471788_756602.

猜你喜欢

设计方法
傩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交互设计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景观设计中的儿童娱乐场所设计与探索
让灵活精悍的微课程成为初中语文课堂的左膀右臂
浅析儿童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公路桥梁结构桥梁抗疲劳设计方法应用
如何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进行英语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