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庆阳市博物馆馆藏西夏画像砖赏析

2019-03-10张显媚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画像砖西夏艺术特点

张显媚

摘 要:藏于庆阳市博物馆的14块西夏时期画像砖均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有着独特的艺术风貌、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表现题材直观地反映了西夏劳动人民根深蒂固的求吉纳福的思想,其艺术表现手法有着独特的形式美。文章从表现题材与艺术特点两个方面对馆藏西夏画像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西夏;画像砖;艺术特点

画像砖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厚葬之风,创新于魏晋南北朝,流行至隋唐宋元,是我国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不仅仅是一块块刻有花纹画像、服务于丧葬礼仪的建筑用材,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古代墓葬装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我馆馆藏的出土于庆城县驿马镇的墓葬画像砖,是西夏时期遗留下来的珍贵的艺术品。探讨这种艺术品的风格特征,对我们进一步认识西夏画像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馆藏西夏画像砖的表现题材

1.1 飞天纹

飞天是佛教艺术中的一个独特形象。西夏人信奉佛教,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西夏也出现了以飞天形象为装饰题材的画像砖。馆藏西夏飞天纹画像砖吸收了佛教飞天的造型元素,同时注入了党项族人物元素,雕刻的飞天形象是佛教艺术与党项族艺术的融合,体现了西夏人民的民族特点和审美取向。

飞天纹画像砖。此砖长33.4厘米,宽33.2厘米,厚6厘米,呈正方形、青灰色。砖的正面雕刻一飞天形象,发髻高耸,长发背梳覆耳,大眼直鼻,面形圆浑,两腮肥硕,秀丽飘逸之中多了几分英姿和骠悍。飞天身着筒状喇叭裙,双手持莲枝,身体向上卷曲为半环状,作凌空腾飞姿态,腰间束有飘带并环于肩首。砖面的下方饰有卷叶缠枝纹。整个砖面的飞天形象从五官、发式、衣饰上看,都表现出了党项族人的特点和生活风格。

1.2 戏婴纹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就有“传宗接代”的说法,人丁兴旺意味着家庭人口增多、家族香火的延续。宋金时期戏婴纹样最为流行,这与当时战事不断,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人们祈求和平、多子多福有关。因此,受宋金时期文化的影响,西夏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戏婴题材的艺术作品。这不仅体现了西夏人民对宋金时期文化的吸收与借鉴,也体现了西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莲生贵子纹画像砖。砖的长度为33厘米,宽度为33厘米,厚度为6厘米,砖呈方形,青灰色。砖正面雕一胖乎乎的赤身童子伏于大片荷叶中心处,荷叶四周波浪起伏。童子的脸部圆润,颈部饰有一条飘带,像是从荷叶里面生出来一样,样子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整个画面采用线面结合的造型手法,线条疏密有致,布局合理,主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1.3 植物纹

植物花纹在西夏画像砖中最为常见,有牡丹纹、莲花纹等。牡丹雍容华贵,被视为富贵祥瑞的象征。受到唐宋文化的影响,西夏艺术作品中牡丹纹饰的运用比较多。莲花清新脱俗被视为佛教圣花,象征不受污染的清净世界。西夏时期佛教氛围浓厚,莲花纹饰也成为画像砖的重要装饰题材之一。

荷花纹画像砖。此砖长33.4厘米,宽33.2厘米,厚6.5厘米,呈正方形,青灰色。正面雕一盛开的荷花,花瓣饱满丰盈,枝叶茂盛,荷花下饰有两片硕大的荷叶。此砖采用对称的构图方式,整个画面布局严谨细腻,层次丰富,极具变化感,雕刻手法娴熟,线条流畅,细节部位刻画到位,立体感极强,富有审美意义。

1.4 动物纹

西夏画像砖中的动物题材有鹿、羊、凤鸟等。砖面的图案形象以写实表现为主,这些动物形象大多比例准确,造型生动,线条简洁,在刻画上不拘泥于细节,十分注重表现动物瞬间的动态,往往寥寥数笔却神态逼真。和鹿、羊组合的图案有羊衔莲枝、鹿衔莲枝等,这与党项族曾为游牧民族的生活、生产特点有关,经常与羊、鹿、马等动物接触,对它们生活习性非常了解。这反映了西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西夏匠人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羊衔莲枝纹画像砖。砖的正面以极简练的线条刻画出一只奔跑的羊,长角,翘尾,羊的口中衔一朵莲枝,四蹄飞扬,体态矫健,形象生动传神。整块砖面构图紧凑,造型简洁,主题突出,线条流畅而疏密得当,把一只奔跑的羊的灵动、活泼形象生动地再现于砖面上,体现了西夏匠人高超的概括能力和雕刻技巧。

2 馆藏西夏画像砖的艺术特点

西夏画像砖作为一种墓室建筑用砖,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有浓厚的装饰色彩,注重用简练概括的手法来表现物象的特征。这是因为表现手法要符合砖的制作工艺要求,在砖面上刻画不可能像绘画艺术一样精细,只能用凝练而概括的手法表现。画面上表现的形象大都经过艺术手法的处理,使其符合主观的审美理想,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注重简练、概括等艺术手法的再创造,使画像砖具有非常生动的形式美感。馆藏西夏画像砖的构图多样性处处可见,通常以均衡的方式、疏与密的变化来实现画像砖构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用与装饰的完美结合。

2.1 雕刻技法

画像砖艺术主要采用在平整的砖面上进行模印、刻画或绘画的造型手段,其表现手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高浮雕等。我馆馆藏的这几幅西夏画像砖主要以浅浮雕为主,即先将砖面打平磨光后,将要表现的画面在砖面上勾勒出轮廓,然后挖去轮廓四周不需要的地方,再在轮廓上加工刻画,施以深浅不同的雕刻来表现画面的结构、纹饰,使之富有立体感。这种雕刻技法表现力较强,让线条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线条简洁、流畅、有力度,整体形象简略而突出,虽寥寥数笔的刻画却神韵具现。

2.2 构图形式

馆藏的这几幅西夏画像砖多为正方形,每个砖面都表现一个完整的画面,构图紧凑,疏密适宜,主题突出。并且每幅画面都有边框,呈现出平面化的构图布局,主要分为两种构图形式:一是采取对称式的构图。如图5牡丹纹画像砖,砖的正面雕刻一盛开的盆栽牡丹,茂盛的枝叶将牡丹包围其中,整个画面构图饱满、充实,写实风格中又带有强烈的装饰感,布局紧密,层次分明,极具变化感。此砖运用了对称的构图手法,匠人们提取自然界中牡丹的形象进行分解重组,盛开的牡丹位于画面的中心,把四朵叶子分别放置在画面的四角,呈左右对称,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稳定的特点,非常富有审美意义。另一种是采取均衡式的构图。如图6凤鸟纹画像砖,砖面中心雕刻一只站立的凤鸟,凤鸟的头部和尾部翘起,凤鸟的上方有一轮冉冉升起太阳,下方有一朵卷云。匠人们很好地将这三种不同的要素巧妙地安排在一個画面中,它们之间相互呼应,虽然没有呈对称布局,但同样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平衡感。整个画面结构完整,构图简洁明了、均衡、富有变化。和对称式的构图相比,均衡式构图是一种充满动感的构图,运用这种构图手法可以在静止的画面上营造出运动的错觉感,使整个画面极富装饰性。

2.3 表现手法

从馆藏西夏画像砖的雕刻技法可以看出,匠人们注重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轮廓和主要结构关系。在我国传统艺术造型中,线条造型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原始社会的陶器纹饰到商周时期的青铜纹饰,线条的运用一直占据重要地位,线条的表现力是画像砖艺术的灵魂。馆藏西夏画像砖用线条演绎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观念。在这里,线条超越了单纯的轮廓线意义,其自身的层出不穷的变化使画像砖的画面在叙事之外,更加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匠人刻画的线条或粗或细,或曲或直,或急或缓,交错运用,千变万化,形成了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鹿衔莲枝纹画像砖,砖的正面雕刻一只急速奔跑的鹿,口中衔一莲枝,前蹄着地,后蹄腾空而起,体态矫健,形象生动传神。砖面线条的表现力极其丰富,整个鹿的形象用严谨、准确、简练的线条刻画而出,线条依鹿的结构起伏而变化,精细处转折有度,不差分毫。匠人能够将形体、动态、力量、速度都凝聚在几根简单的线条里,并与鹿的形体进行完美结合,将所刻画的情节表达得栩栩如生,赋予了静止的线条以生命。

3 结语

馆藏西夏画像砖不仅在制作工艺上传承了历史,而且在表达形式上也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作为艺术作品,馆藏西夏画像砖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审美价值,而且因真实记录历史还为我们提供了文献价值。虽然这些画像砖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但这一民族文化珍贵遗产的艺术光辉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而是仍然以其独有的特色散发着不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育宁,汤晓芳.西夏艺术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上海艺术研究所.西夏艺术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李国新.画像砖艺术鉴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4]李进兴.西夏文物上的牡丹纹饰揭谜[J].收藏界,2002(4):70-73.

[5]谷莉.宋辽夏金装饰纹样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画像砖西夏艺术特点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宁夏西夏风情园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