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的意识培养

2019-03-10彭舟曹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博物馆意识培养

彭舟 曹珺

摘 要:博物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面对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正确的思想指导,博物馆的一切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博物馆思想领域建设,培养和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安全意识、人才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意识;培养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机构,是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场所,承担着科研、展览、宣教和休闲等多项重要职能,向社会公众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当前,博物馆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只有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思路,才能全面提升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工作品质。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博物馆的工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什么样的思想状态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工作状态,也必然导致不同的工作效果。在博物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应注重博物馆的思想建设,时刻牢记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培养和树立以下几种意识。

1 政治意识

博物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一切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 大局意识

大局也就是全局,博物馆的工作要着眼于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博物馆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文明的积淀,拥有极为丰富的藏品资源。这批宝贵的财富传承至今,来之不易,我们不仅要以保护和研究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更要充分地发掘和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展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传承、培育和发扬光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3 责任意识

博物馆工作分为多个方面,有保管、修复、陈列、保卫、研究、教育、服务等。部门和岗位的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要明确各部门和岗位责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事事有着落,人人自觉做好职权范围内的事。这种工作精神状态就是有责任意识。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专注干好本职工作,博物馆上下才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工作才能出成绩。

4 协作意识

博物馆设有各种职能部门,同一部门也存在不同的岗位设置,虽然相互之间分工不同,但是某些工作往往不是单个人或单个部门所能完成的,而且工作界线有时也不会分得太清楚。因此,在工作中部门和人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合作精神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有效避免相互推诿、扯皮和办事拖拉等消极因素,使全馆上下齐心协力、形成合力。

5 安全意识

安全是博物馆的生命线,离开安全,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都归于零。博物馆是文物与自然标本主要收藏场所,也是为公众提供藏品展示欣赏和休闲娱乐的地方。博物馆肩负文化遗产的守护职责,同时保证公众能有安全、舒适、优美的参观环境,安全工作是博物馆工作重中之重。博物馆安全涉及到人、财、物,为确保博物馆及其重点区域、藏品和人的安全,应不断提高博物馆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

6 人才意识

博物馆各项工作离不开人的主体行为,人才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各项工作成效,“以人为本”才是博物馆经营的理念,人才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日益剧烈的行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激励机制,营造出一种宽松、向上、公平、竞争、高效的人才成长氛围,博物馆事业发展才有根本保障。

7 创新意识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博物馆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与时俱进,具备创新精神,创新能给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观众来博物馆参观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博物馆提供给观众的文化产品和相关的服务不能停滞不前。博物馆应突破传统的工作思维模式,转变观念,创新理念,改进工作方法,依据观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创新发展模式,创造出更多更新颖的文化成果惠及社会公众。

8 开放意识

闭关意味着落后,只有开放和兼收并蓄才能不断更新、进步。博物馆应该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要面向其他行业,面向全社会,面向全世界。要敢于尝试新技术、新方式,要敢于吸纳社会公众参与博物馆管理,要学会跨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层出不穷。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展示解读,以及观众的服务措施提升方面,各行业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可以广泛运用到博物馆的建设中来。社会公众既是博物馆的观众群体,也可以经过培训成为热心博物馆公益事业发展的志愿者。这些博物馆志愿者可以帮助博物馆策划各类文案,可以引导观众有序参观,可以维护博物馆的环境卫生,可以承担展览讲解服务,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等。同时,博物馆还应放眼全世界,了解博物馆发展趋势,吸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新理念、新方法。

9 服务意识

博物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名片,发挥着窗口宣传作用。特別是免费开放以后,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日益增多,博物馆的公共文化建设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但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接待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人流量的陡增,造成馆区参观环境和安保维护成本的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观众由过去几年难得去一次博物馆,到现今有可能一个月去几次,面对这种新变化,博物馆能为观众带来什么样的文化产品,能否做到经常性地推出新展览和新的社教活动,这对博物馆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博物馆工作量倍增,但博物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能淡化,博物馆服务观众的质量和水平还要得到进一步提升。

10 结语

博物馆的意识培养很重要,只有思想认识到位,工作的执行才能有力度。在博物馆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强化各种意识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形成一股健康向上的正能量,带着这种饱满的精神面貌,博物馆开展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到井井有条,博物馆事业才能得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各种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杜学萍,彭舟.博物馆人才问题的思考[J].南方文物,2002(1):90-92.

[3]尚尔靓.城市博物馆的个性塑造与责任担当[J].博物馆研究,2018(3):61-64.

[4]龙易易.关于新时期博物馆社会责任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4):6.

[5]严允.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城市文化[J].中国民族博览,2017(9):216-217.

[6]吴玉珠.免费开放以后提高博物馆服务社会能力的方法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7):142-143.

猜你喜欢

博物馆意识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博物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消防意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