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御宴的主打菜:烧羊肉

2019-03-09肃慎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御厨仁宗包拯

肃慎

在《山家清供》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有一天,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忽然问他的大臣苏易简:“世上哪样食品最珍贵?”苏易简回答:“食无定味,适口者珍。”

那么什么食品才是赵宋王朝御宴的饮食风向标呢?

答案在宋代史学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可以找到。元祜八年(1093年)正月,辅臣吕大防对宋哲宗赵煦讲述“祖宗家法”的传统时说:“饮食不贵异品,御厨止(只)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在宋人眼里,羊肉与人参一样滋补身体,“人参补气,羊肉补形”。宋徽宗因为属狗,更是下令全国狗屠改杀肥羊,以致闹出“挂羊头卖狗肉”的千古笑谈。据宋代《政和本草》载,食羊肉有“补中益气、安心止惊、开胃健力、壮阳益肾”等良效,这大概是宋徽宗为劝导人们抛弃狗肉,转而专吃羊肉找来的理论支持。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北、南两宋皇室的肉食消费,几乎全用羊肉和牛肉,而从不用猪肉。尚书省所属膳部下设牛羊司,唯一的工作职能就是饲养羔羊,以备御厨房烹宰之用。此外还设有牛羊供应所和乳酪院。而不吃猪肉也是宋朝的“祖宗家法”之一,如《后山丛谈》所言:“御厨不登彘肉(猪肉)。”

宋朝所持的和平外交政策极大地促进了各地域饮食业的相互交流和繁荣发展。

在北宋,人们把当时中原地方的饮食称为“北食”、“北馔”,长江以南的菜肴称为“南食”、“南珍”。除了盛行这两大地方的风味特色外,长江上游的“川食”、西北少数民族饮食的“虏食”均进入中原乃至京都市场。“虏”当然是当时对胡人的贬称。如北宋、南宋的京城中都有“北食店”、“南食店”和“川食店”。可以说,宋廷的以羊肉为御宴主打莱完全受穆斯林民族饮食风尚的推动和影响。

不仅皇室视羊肉为贵重的食馔,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都随后跟风,以食得羊肉为荣。北宋政治家王安石还在《字说》中将“美”字解释为:从羊从大,大羊为美。

食羊肉为荣,更为一种美事。

据《梦粱录》载,北宋京都饮食店的羊肉莱肴有旋煎羊白肠、批切羊头、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乳炊羊肫、炖羊、闹厅羊、羊角、羊头签等,南宋临安饮食店有蒸软羊、鼎煮羊、羊四软、绣吹羊、羊蹄笋等。

吃不到羊肉,吃到羊杂也是一种口福哟!

真是:全民总动员,肥羊泪涟涟。万人齐下口,高赞羊美鲜!

可是,究竟得多少只肥羊才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大胃口呢?

民间的无法统计,但皇室的有账本可查。当时陕西冯翊县出产的羊肉,时称“膏嫩第一”,宋真宗时,“御厨岁费羊数万口”,就是买于陕西冯翊,食用量之大堪称惊人。

宋仁宗时,皇室中的肥羊食用量达到最高额,竟日宰羊二百八十只,一年即十万余只。

宋仁宗赵祯被誉为中国第一“仁政”天子。在宋朝皇帝的序列中,赵祯的知名度不高,但一提及“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大家就知道赵祯一准就是那个苦命的孩儿了。

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虽在与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中表现平平,宋帝国败多胜少,最后还是令西夏向宋称臣,尽管是他以对西夏“岁赐”银、绢、茶妥协,对辽也以增纳岁币买来和平,但有多少宋、夏、辽三国的百姓生命会免于刀兵的杀戮?这是无法计算清楚的!

当时四川有个老秀才,献诗给成都太守:“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这不是明目张胆地煽动地方领导造反吗?成都太守吓得脸都绿了,立马将他缚送京城,请皇帝处置。

仁宗却摇头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出位,想做官想疯了,写首诗泄泄愤而已。不必治罪,就给他个官做做吧。”就这样,老秀才成了司户参军,虽然是闲职,但毕竟过了把官瘾。

还有一次,出使北方的使者报告说,高丽的贡物越来越少了,要求出兵讨伐。仁宗批复说:“这只是国王一人的罪过。如果出兵,国王未必会被杀死,反而有无数百姓会死于非难。”于是一场战云也由此随风而逝。

连千古流芳的包青天包拯也是人家宋仁宗一手捧红的。

包拯在担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表现相当活跃,多次当庭犯颜直谏。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坚持要罢免三司使张尧佐的职务,这个职务相当于今天的国家计委主任兼财政部长,地位在老包之上。但老包认为张尧佐才能平庸,必须换人。

其实这张尧佐也不是外人,他是仁宗的宠妃张氏的伯父。看到包拯的奏章,仁宗心头一震,沉吟之下,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想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

不料包拯不仅摇头,而且谏诤更加激烈。

赵祯人虽仁厚,可也有脾气,就气急败坏地说:“能不能不再说张尧佐的事了?节度使只是武将粗官,为什么争论个没完没了?”包拯更加火冒三丈,冲到龙案前,高声说:“节度使,太祖、太宗都曾担任过的,恐怕不是什么粗官!”情绪激昂时甚至连唾沫星子都溅到仁宗的脸上。仁宗在用衣袖擦脸之后,还是无条件地接受了包黑子的建议。

正是仁宗的善于纳谏成全了包青天的大名,也只有在国家政治清明时才能出现产生包青天这样名臣的政治环境。如果摊上秦皇汉武,或者是其他类似崇祯一样的帝王,包拯早被拖出去喂狗了!

仁宗回到后宫后,告知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他对张贵妃说了一句这样足以名垂千古的话:“你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你难道不知道包拯是当朝御史吗?”

赵祯天性宽厚,生活十分简朴,午餐也就经常四菜一汤。有一次,赵祯处理事务直到深夜,又累又冷又饿,怎么也得来碗热腾腾的夜宵啊!

赵祯此刻最想吃的就是一碗烧羊肉,吃下去五腑舒坦,浑身上下暖洋洋,但他硬是没能吃成。

第二天,皇后知道这事,就劝说道:“陛下日夜操劳,龙体为重。想吃羊肉汤,随时吩咐御厨一声就成了,怎能忍饥挨饿呢?”仁宗回答说:“吩咐一声倒是可以的。可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汤,御厨以后就会夜夜宰杀活羊,一年下来就要数百只。如果形成定例,日后宰杀之数更不堪想象。仅仅为了我一碗饮食,创此恶例,且又伤生害物,实在是于心不忍。因此我甘愿忍一时之饥。”

在一次宫廷内宴时,宋仁宗看到食馔中有一品新蟹,共计二十八枚,便问:“我现在还没尝呢,这一枚多少钱买来的?”旁人回称一枚花了一千钱。赵祯生气地说:“多次告诫你们不要奢侈浪费,这螃蟹一下筷子就没了二十八千钱,我吃不下去!”把螃蟹推到一旁终而不食。

或许在现代人看来,赵祯这个皇帝当得不值,分明是守着金饭碗当乞丐!

而神宗时代,河北榷场每年从契丹购进羊数万只,上供牛羊司。内地产的供不应求,只能打进口的主意了。其御厨账本上的记录也足够“吓煞人”,一年中“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

及至宋哲宗趙煦登基后,皇室饮宴可吃的肥羊数量短缺,御厨干脆“进羊乳房及羔儿肉”,当时,“同听政”的宣仁太后皱着眉头说:“羊羔没有乳吃,会活活地饿死的。羊羔现在就开始烹杀,是夭折啊!”于是下旨“不得宰羔羊为膳”。宋朝皇室因此在很长时间里禁食羊羔。

猜你喜欢

御厨仁宗包拯
宋仁宗好色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御厨俱乐部
铁面无私
——包拯
盛怒之下不捋虎须
包拯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