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融合课堂的开发与实践

2019-03-08蔡思建马丽娜黄胜琴

中学生物学 2019年11期

蔡思建 马丽娜 黄胜琴

摘要 本课例尝试结合了“美术艺术”这一学校特色,充分利用了校园中的植物资源,将“美术”与“生物”学科有机融合起来形成跨学科融合课堂。课堂中通过绘制植物观察笔记和制作植物水晶滴胶工艺品的活动,让学生既能利用美术基础,发挥自身美术艺术的特长,又能了解校园内的植物,观察并利用校园植物创作出自己的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作品。

关键词 跨学科融合课堂 校园植物 观察并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课堂开发背景与基础

1.1课堂开发背景

近年来,跨学科融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逐渐兴起,跨学科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时期重要的研究范式,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生物课标》)中也提倡结合多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

1.2跨学科的现实基础

此跨学科融合课程在广州市岭南画派纪念中学开展,该校的两大特色为此课程的开展提供了坚厚的现实基础。

1具有着优厚的美育办学特色,学生的美术艺术水平较高,无论从学校的环境设计还是课程设计都萦绕着浓厚的美术艺术气息,为此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文化与艺术基础。

2校园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其植物资源丰富,经初步的调查,校园内的草本、灌木和乔木共约60种。而在《生物课标》中的“学业发展基础”板块也提倡学校教师以校园为依托,开发利用校园植物资源。

1.3跨学科的理论基础

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和目标。结合《生物课标》与《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美术课标》)不难发现,生物学和美术均要求学生善于对自然环境和现实生活观察、分析与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实践中;树立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中《美术课标》更是明确提到让学生综合运用美术学科与跨学科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

因此,笔者以此课程为媒介,让学生在利用自身的美术艺术特长学习观察和利用校园丰富的植物资源当中,实现“美术”与“生物”两个学科的融合,从而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也提升学生对校园植物的关注度和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度,培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课堂设计

2.1课堂目标

“植物的观察与利用”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叶的五大特征——叶的类型、叶缘、叶的形状、叶脉和叶序,并初步了解了校园内植物的科名、中名、拉丁学名和生活习性等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所开展的课程。本课堂是以生物学为基点,结合美术艺术的技巧与手段进行。因此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生物课标》和《美术课标》中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本跨学科融合课堂的目标设计(表1)。

2.2课堂内容与实施要求

2.2.1植物观察笔记的绘制

绘制植物观察笔记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观察和认识植物的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的特点,通过绘画的形式亲身感受校园环境的自然美和植物的结构美。主要实施要求如下:

1学生要细致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并结合自己的美术创作方法如构图、写生、色彩等绘画技巧,科学且有艺术性地绘制出形象的植物。由于此课程开展的时间里校园植物中开花的甚少,因此主要观察是叶的五大特征。

2学生要像写日记或随笔一样,用文字记录绘制时的所感所悟,表达自身的审美判断。

因此,在绘制植物观察笔记时,学生的作品应包含三大栏目——植物绘制栏、笔记背景栏和植物信息栏。这样才能使学生领悟并创作出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的作品。

2.2.2植物水晶滴胶工艺品的制作

水晶滴胶又有“人工琥珀”之称,由环氧树脂(A胶)和硬化剂(B胶)组成,两者经混合凝固后制成。它可在常温下实现对动植物材料进行包裹从而制成工艺品,其成品的硬度高和“水晶化”程度高。主要實施要求如下:

学生需要在完整地学习植物水晶滴胶工艺品的制作步骤后,再进行独立制作。此外,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除了利用植物材料(如校园新鲜植物材料和市面干花作品)外,还可以利用色精和闪粉或闪片进行绘画与点缀,发挥自身的美术艺术特长,创造出具创意和美观的植物水晶滴胶工艺品。

3课堂教学反思

3.1植物观察笔记的绘制

就课堂的准备而言,由于绘画需要长时间处于户外植物旁,因此免不了有蚊虫的叮咬,这就导致了学生无法专注观察与绘画。因此,在带领学生去户外进行植物观察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带好防蚊防虫用品。就课堂的效果而言,所开展活动的学习是以美术艺术特长著称,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所以整个活动开展过程十分顺利。此外,本次课是校园植物认种的承接课,学生对于校园植物仍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的实施效果较好。从课后的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对于这种置身于自然的学习形式的课堂仍意犹未尽。

3.2植物水晶滴胶工艺品的制作

3.2.1滴胶操作方法的改良

在课堂的开展前,应选择哪种比例的AB胶是这堂课设计与开展的难点。就市面上的水晶滴胶种类而言,普遍使用的是体积比1∶1和2.5∶1的A胶和B胶,两者对比而言,1∶1的AB胶优点是凝固时间较短,从而使所用植物材料和闪粉或闪片不易沉底,缺点则是其消泡能力较弱影响最终透明度,价格也较贵。相反,2.5∶1的AB胶则因凝固时间长使所用的制作材料最终都沉至底部,从而使最终成品效果与制作初期相差甚远,但它的价格便宜和其成品通透性强且消泡效果极好又是它的一大优势。

经过课前的反复试验,发现先将2.5∶1的AB胶配置完成,并静置3~4h(如上述步骤2),让其有一定的凝固度后再进行使用,便能同时较好地呈现出上述1∶1和2.5∶1两种比例AB胶的优点,从而保证了跨学科融合课堂的作品呈现效果。

3.2.2新鲜校园植物花朵的色素分解问题

由于滴膠凝固时会放热,使花瓣中的水分蒸发,从而带走了其中水溶性的花青素。当使用桂花、龙船花或长春花等新鲜花朵材料时,花瓣颜色很快便褪色成黄色。但是,在市面上购买的干花作品则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制作花朵的水晶滴胶工艺品时,应先进行干燥处理(如压花),降低花朵中的含水量,再进行制作。由于叶绿素的结构较为稳定,不易被分解,所以利用新鲜植物叶片所制作的成品中基本不会出现色素褪色的问题。

3.2.3课堂效果

在这门课开展之前,学生均无制作植物水晶滴胶的经验,但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学生无论从调色技术或创意水平,还是从最终成品制作效果都呈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从课后的学生访谈来看,不少学生表示今后在家中也会继续制作植物水晶滴胶作品。这也说明了课堂的实施达到了跨学科融合课堂开设的目的。

4结语

本课程能够作为桥梁,将学校中的两大特色——校园植物资源丰富与“美术艺术”底蕴浓厚有机结合了起来,将生物科学崇尚的科学性与美术艺术的艺术性整合至一个完整的课堂中,同时达成了两门学科的培养目标,从而实现了“跨科融合”。这门融合课堂让学生置身于校园环境中学生物;让学生在发现美和制作美中学生物;让学生边发挥自己的艺术特长,边学生物。因此,本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体会到跨科融合对于学习知识提升素养的有效性,既能提升自身的美术艺术水平,又能提升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素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树茁,吴晓曼.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跨学科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1):8-17.

[2]马丽娜.创建岭南特色STSE中学生物.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4]李政道.艺术和科学[J].文艺研究,1998,(2):81-90.[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6]董祯.一种新型的水晶滴胶生成技术[J].北京农业,2015,(28):197-198.

[7]张启霄,姚亚丽,安硕,崔玉影.水晶滴胶制作昆虫标本[J].实验室科学,2018,21(5):85-87.